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10日住院患者共80例,将其分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组和非肾功能不全组,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结果80例患者中,3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占38.9%;分型以轻链型最多见,占48.4%;kA型占25.8%,IgG型占25.8%。非肾功能不全组以IgG型多见,占61.2%;轻链型占14.3%,IgA型占18.4%,其他类型6.1%。两组资料对比显示,肾功能不全组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不全组,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肾功能不全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免疫分型、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使患者的治疗更为复杂,疾病更易发生进展,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其肾损害,则有望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 简介:迄今研究己阐明Notch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及核心转导过程,发现Notch信号通路与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病有关。近年来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证实,Notch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多种肾小球疾病有关,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本文旨在介绍Notch信号通路及其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探索肾脏病发病机制和相应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糖尿病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脏发育 肾间质纤维化 发病机制
  • 简介: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ongenitalanomaliesofthekid-neyandurinarytract,CAKUT),在先天性器官发育畸形中发病率最高,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患儿。随着产前超声检查普及,发病率在逐步上升[1]。CAKUT占引起儿童终末期肾脏衰竭病因的50%[2]。此外,CAKUT可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大影响。虽然,近年科研水平极大提高,但我们对该类疾病仍然知之甚少。从长远来看,解开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早期基因筛查,进行早期治疗,提高婴儿存活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相关致病基因 产前超声检查 生活质量 早期治疗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制剂是否具有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减退、改善酸中毒的疗效。方法观察未行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6例,采用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制剂平均28个月后,患者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无明显改变,血肌酐值虽然较治疗前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血碳酸氢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采用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制剂具有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可减慢肾功能恶化速度,部分纠正酸中毒。

  • 标签: 低蛋白饮食 Α酮酸 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生殖器发育不良”是男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它属于发育不全(hypoplasia)。这种发育异常多在罹患器官前冠以“小”字,如“小阴茎”“小睾丸”等。它和父母的遗传冈素、环境因素有关,包括在中医学的“天宦征”,“天阉征”等范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睾丸、阴茎发育停滞,处于幼儿型,或难以摸到很小的睾丸,

  • 标签: 补肾壮阳法 男性 生殖器发育不良 补肾通精
  • 简介:目的:细胞极性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过程的一致性。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制作出生后8周雄性Wistar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自然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用药5d,停药2d)、第14天和第28天采集肾脏标本;另外采集妊娠20d大鼠的胚胎肾脏标本。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肾小管的形态学变化;以Na^+-K^+-ATP酶作为细胞极性的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比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结果:(1)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管腔内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第14天,肾小管基底膜出现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第28天,大多数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2)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裸露的肾小管基底膜没有Na^+-K^+-ATP酶的表达;第14天,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Na^+-K^+-ATP酶的表达,但此时Na^+-K^+-ATP酶没有明显的极性分布,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第28天,Na^+-K^+-ATP酶呈极性分布,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侧基底膜。(3)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是从S形体发育成为不成熟的肾小管,再发育成为成熟的肾小管。(4)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Na^+-K^+-ATP酶的表达从没有极性到有极性分布,即Na^+-K^+-ATP酶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到只局限在侧基底膜表达。结论: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是一致的,提示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

  • 标签: 肾小管发育 损伤与修复 细胞极性 NA+-K+-ATP酶
  • 简介:本文分析34例有泌尿系统症状的脊髓发育不良和隐性骶椎裂患者尿流动力学表现。结果: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分为反射性和无反射性神经膀胱两大类。临床症状和尿流动力学结果与脊髓损伤的平面无相关性。膀胱颈口开放患者尿道闭合压力显著低于膀胱颈口闭合患者(P<0.01)。膀胱排尿期压力升高与上尿路损害有明显关系,当膀胱排尿期压力超过3.92kPa(40cmH2O)时就可造成上尿路的损害。

  • 标签: 脊髓发育不良 隐性骶椎裂 尿流动力学
  • 简介: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原因,也是加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进展、影响CK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脂代谢紊乱又有着怎样的关系?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现作一概述。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肾功能不全 脂代谢紊乱 相关性 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为20~40ml·min^-1·(1.73m^2)^-1。按基线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治疗组24例(Hb〈100g/L),给予r-HuEPO治疗;对照组23例(Hb≥100g/L)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47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为72.3%;其中治疗组87.5%,对照组56.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VH的发生仅与Hb水平相关。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Hb明显上升(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P〈0.05);对照组Hb和LVMI较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LVH与Hb水平降低。r-HuEPO治疗6个月可以改善Hb水平,逆转LVH,对血压和肾功能无影响。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慢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肥大 左心室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对排尿控制的影响。方法对7415例6~12岁儿童进行无记名回顾性调查,按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将其分为6组(每3个月龄差分一组,第一组:0~3月龄,以此类推,第六组:16~18月龄)。统计每组获得白天排尿控制月龄。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及各组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把尿开始越早获得排尿控制的年龄越小(第1组和第6组控制月龄分别为:19.9±7.2,25.9±6.2)。其中,1、2、3组间(1~9个月龄开始把尿训练)白天获得排尿控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出生后前9个月进行把尿训练,获得白天排尿控制的时间显著早于9个月后开始排尿训练。

  • 标签: 把尿训练 婴幼儿 排尿控制 开始时间 排尿训练
  • 简介:孕期外源性雌激素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暴露会致使早期生殖发育畸形,从而导致男性睾丸源性生殖障碍综合征的出现。然而,对于受孕初期利哺乳期暴露是否会影响子代间质细胞表型还不清楚。本文检测了SD大鼠孕期和哺乳期邻笨二甲酸二丁酯和己烯雌酚短期暴露后,其雄性了代出生后的一些罩丸参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子代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状态。母鼠给予外源性物质后,其子代的间质细胞的特定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青春期的中期,这些化合物致使血中INSL3的浓度迅速达到峰值。这一效果部分是由于两种外源性物质对青春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化有特定的作用。总之,以上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孕期某些外源性物质暴露能够影响成年型间质细胞群体的发育,这可能是通过影响睾丸间质干细胞群实现的。

  • 标签: 己烯雌酚 INSL3 睾丸间质细胞 邻苯二甲酸酯 青春期 睾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