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19岁,2005年6月时无明显诱因下四肢及躯干出现红色块状皮疹,当地小诊所予以多种抗生素及抗过敏药物3d,皮疹消退。7月中旬出现颜面及双下肢红色皮疹,无水疱,无溃烂,不痒,后自行消退,留下色素沉着。8月1日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酱油色尿,当地医院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1-3。肾功能:尿素氮(默州)9.21mmol/L,血肌酐(SCr)96μmol/L,血清白蛋白20.4g/L,

  • 标签: 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 双下肢浮肿 mol/L 红色皮疹 自行消退
  • 简介:迄今,药物治疗在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减轻ARF的严重性和缩短ARF的病程等方面仍起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在正确理解ARF的各种病因和发病机理,弄清不同病因和病理类型ARF,以及同一类型ARF在不同时期中发病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点,正确选择和适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防治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急性。肾衰竭(以下简称AR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月)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双。肾排泄功能迅速减退,从而导致血液中尿素氮、肌酐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综合征。ARF是临床各科的常见危重并发症,发病率约占住院病人的5%左右,迄今死亡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发病机理 治疗 研究进展 肌酐潴留 尿素氮
  • 简介:急性附睾炎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可引起不育。为减少其转为慢性附睾炎机率,我们在常规治疗急性附睾炎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GC),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急性附睾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急性局灶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急性肾梗塞的临床疗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解痉止痛和经静脉抗凝治疗,2例患者疼痛缓解,随访复查局部肾梗塞灶仍存.结论急性肾梗塞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临床诊断中需提高对肾梗塞的认识.

  • 标签: 急性局灶性肾梗塞 丹参 低分子肝素 CT检查 肾血管造影
  • 简介:治疗急性非特异性附睾炎192例,其中156例应用地塞米松静点,重点指出早期足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协同抗生素迅速消除急性炎症,防止附睾尾部因炎症渗出、结缔组织纤维化而形成结节。

  • 标签: 急性非特异性附睾炎 地塞米松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增生与下尿路症状(LUTS)及急性尿潴留(AUR)的关系.方法将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按有无AUR及LUTS严重程度分为3组:无AUR但LUTS较重者为A组,有AUR且LUTS较重者为B组,有AUR但LUTS较轻者为C组.对各组行I-PSS评分,测量F-PSA、T-PSA及F/T-PSA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时观察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情况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情况,术后测定移行带质量(TZW),计算移行带体积(TZV).结果各组F/T-PSA、TZW、TZ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I-PSS评分及前列腺部尿道狭窄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P<0.05);A组F-PSA、T-PSA、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P<0.05),而B、C两组这3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组F-PSA、T-PSA明显小于B组(P<0.001),I-PSS、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及移行带向膀胱内突出百分比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移行带质量及体积与BPH引起的LUTS及AUR的发生无关;而移行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延长是BPH引起的LUTS的主要原因;移行带向膀胱突出则是AUR的主要原因.BPH合并AUR的患者F-PSA及T-PSA均明显增高,F/T-PSA变化则不明显.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下尿路症状 急性尿潴留 移行带质量 膀胱突出 移行带体积
  • 简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急性肾衰竭(ARF)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ARF的80%[1].尽管重症监护和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提供了治疗ATN的先进手段,使患者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促进其修复,以减轻ATN的严重性、缩短ATN的病程和降低ATN的病死率,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联合应用注射阿魏酸钠及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制剂治疗ATN,以探讨其新的有效治疗途径,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急性肾小管坏死 制剂 注射用阿魏酸钠 ARF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