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手术矫正脊柱侧的效果.方法定期随访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矫正脊柱侧8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适应证、术式选择原则.结果75例平均18个月随访,矫形效果满意,实现了真正的三维矫形.结论Rissersign0~1度的侧病例,宜首选前路矫正.前路矫正不仅适用于腰段与胸腰段侧,也适用于KingⅢ、Ⅳ及Ⅰ、Ⅱ型侧.严重的侧需前、后路联合手术矫形内固定.

  • 标签: 脊柱侧弯 前路器械 三维矫形
  • 简介:本文通过对37例主胸、代偿性小C形腰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采用单一器械悬臂bending技术(CBT)进行高选择性胸矫正术。术前、术后立即和术后的近期随访(2~6年)时摄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在近期的随访中平均83%的胸和接近81%的腰弯得到了矫正。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自我矫正 代偿性 能力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三维CT对脊柱畸形的形态观察,并利用该技术了解畸形的椎体间及其与邻近椎体的解剖关系。普通X线片是一种观察脊柱畸形形态的简易方法。虽然三维CT最近已有报道,但这些报道仅描述了三维CT可比X线片更详细地评价脊柱畸形。本研究应用三维CT不但能反映脊柱后结构的畸形,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结构 先天性脊柱侧弯 三维分析 普通X线片 三维CT
  • 简介: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已经有大量关于后路手术还是前后联合手术的讨论。但对于成人的侧,却没有相关的研究。医师通常对于僵硬的侧采用前后联合人路治疗。但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回顾研究155例腰椎侧手术患者的资料,术前均有退变性或特发性腰椎侧,角度为40°~70°。其中80例行后路手术(特发性35例,退变性45例),

  • 标签: 腰椎侧弯 联合手术 后路手术 治疗方法 成人 特发性脊柱侧弯
  • 简介:作者报道一种定量三维重建方法应用于轻度脊柱侧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在于评估这种脊柱三维重建电脑软件组间和组内的可靠性。以往还没有类似活体医学三维图像分析文献报道。本文纳入30例(平均年龄13岁)轻度特发性脊柱侧患者。应用一种新的半自动三维重建技术,该技术仅需要在脊柱两个垂直X线图像上定位于每个椎体的角。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弯 三维重建方法 可靠性 三维图像分析 三维重建技术 电脑软件
  • 简介:作者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像学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目的是为了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和胸腰弯的矢状面序列是否存在差异。脊柱前部的过度生长可能是胸段脊柱侧凸的病理机制。目前已知矢状面序列的变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骨盆参数和矢状面序列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因此作者推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不同类型中,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序列分析 矢状面 胸段 侧弯
  • 简介: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结缔组织遗传病,临床上以骨骼、心血管、眼组织、肺部、皮肤及硬脊膜病变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占普通人群1/5000~1/3000[1~3].约63%的MFS患者合并>10°的脊柱侧畸形.MFS患者脊柱手术后常并发心血管疾病[4~7],而术后并发自发性气胸国内罕有报道.我科于2003年9月治疗1例MFS脊柱侧,术后早期发生自发性气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术后早期 马凡综合征 脊柱侧弯畸形 患者 治疗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MRI的轴向扫描影像确定主动脉在左胸脊柱侧凸患者和正常患者体内的位置,并对两者的位置进行比较。在右胸脊柱侧凸患者的前路融合固定手术中,螺钉的放置位置靠近主动脉,其依据主要是因为主动脉位于椎体左侧的后外侧。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左胸脊柱侧凸患者的主动脉位置进行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患 主动脉 位置关系 左胸 动脉位置 前路融合
  • 简介:儿童脊柱侧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但对成人脊柱侧合并脊髓空洞症却很少有治疗方面的报道,缺乏详细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对成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进行脊髓空洞、脊柱侧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数据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本组27例(≥20岁)曾接受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术来治疗脊髓空洞症。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脊柱侧弯 神经症状 疗效分析 成人
  • 简介:目的:探讨肘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式 远期疗效 手术治疗
  • 简介:急性腕综合征可由许多原因引起。腕管内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于腕横韧带近侧缘,产生正中神经功能障碍。自1985年2月~1994年10月收治五例。经及早治疗,效果满意。一、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均为男性,左腕3例,右腕2例。年龄18岁~42岁,外伤性月骨掌侧脱位2例;Colles骨折整复后腕关节屈曲尺偏位固定1例;急性化脓性滑囊炎1例;火枪伤1例。发现正中神经受压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6小时。均述患肢腕、手部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

  • 标签: 急性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受压 月骨掌侧脱位 腕横韧带 月骨脱位 COLLES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根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下腰椎神经根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根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真实变化;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根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神经根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1]报道神经根狭窄约占神经根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根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backsurgerysyndrome,FBSS).Burton等[2]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3]提出了神经根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腰神经根通道功能解剖与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腰骶神经根的解剖与神经根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剖学 神经根受压 发病机制 神经损伤 神经根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及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共治疗肘综合征患者26例,方法为显微镜下神经松解,解除神经内外瘢痕对神经的压迫,并将带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尺神经行肘部皮下前置。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553岁,平均42.5岁。结果本组随访13-40个月,平均20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审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并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综合征,疗效确切,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蒂尺神经 皮下前置术 神经松解
  • 简介:目的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狭窄,利用椎间孔镜对神经根进行减压。方法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扩大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狭窄症,椎间孔镜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