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由中日友好医院谭明生教授主编的《上颈椎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上颈椎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反映了上颈椎外科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作者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具有原创性的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融合技术,对上颈椎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作了系统的阐述。

  • 标签: 上颈椎 颈椎外科 外科基础 物理诊断学 出版发行 寰枢椎
  • 作者: 李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红岭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0042
  • 简介:思维,即理性认识或者指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则是语言;思考的基本形式是概述、判断和推论等;思考的基本方式则是抽象、概括、描述、分类和综合等。顾名思义,外科临床研究思考方法就是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所进行的对疾病诊断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教育训练的认识步骤和方式

  • 标签: 外科临床;思维方式
  • 简介:由我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等编写的《膝关节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九章构成,从解剖到生物力学,从创伤到肿瘤,从先天性遗传疾病到各种关节炎,从骨科检查法到放射影像学,从超声到核医学,对膝关节及其各种疾病做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若干章节详尽的讲了关节镜和人工关节在创伤,骨肿瘤和各种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骨与软骨的组织工程和半月板移植等方面的技术,具有先进知识介绍和临床技术指导的两重意义。

  • 标签: 关节外科学 膝关节 出版 先天性遗传疾病 放射影像学 半月板移植
  • 简介:由毛宾尧教授组织踝足外科专家编写的《踝足外科学》第2版,近期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外踝足外科的进展,是我国骨科踝足专家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集锦。全书分7篇34章:第1篇介绍了世界及我国踝足外科的起源和发展,对踝足的组织胚胎发生和发育、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影像学等基础知识作了深入介绍;第2篇是常见踝足创伤和退变疾病;第3篇是踝足部感染,包括踝足结核和化脓;第4篇是踝足部骨病和先天性畸形;第5篇是显微外科技术;

  • 标签: 科学出版社 外科学 外踝 发行 显微外科技术 外科专家
  • 简介:由骨科知名专家科毛宾尧教授主编的《髋关节外科学》(第2版)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我国24位著名骨科专家联袂执笔,全面介绍了国内外髋关节外科的新成果、新认识、新疗效和新取向。全书分九篇三十四章,首篇为髋关节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介绍了世界髋关节外科的发展现状,借助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数字技术、髋部疼痛与切口和选择等均有详尽介绍;

  • 标签: 关节外科学 出版 髋关节外科 骨科专家 科学基础 生物力学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占所有骨折的1.3%[1],占老年人群骨折的8%[2],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骨折之一。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膝关节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等[3],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复杂的类型变化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有研究表明术后10年需要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大约有7.3%[4],因此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明确的骨折分型,对于手术计划的制订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数字骨科学 关节内骨折 骨折分型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疗效的差异.方法:30例肱骨踝间粉碎性骨折中,18例内固定采用钢板加螺钉;12例中采用骨螺钉或克氏针.所有病例获随访,平均13个月(3~36个月).结果:用改良G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定,采用钢板加螺钉组的优良率达89%,显著优于其它内固定方式(骨螺钉或克氏针).结论:认为对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式以钢板加螺钉为首选.

  • 标签: 固定方式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钢板螺钉
  • 简介:由我国著名人工关节专家毛宾尧、庞清江、吕厚山、戴魁戎等编写的《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修订版)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人工髋关节的新成果、新认识、新疗效和新取向。全书分四篇三十一章,第一篇系统阐述了世界人工髋关节的发展史和我国这方面的发展现状,借助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关节镜,并对人工关节的材料学和定制假体,以及假体界面磨损与松动、髋关节功能评价和临床选择假体的原则等均有详尽介绍;

  • 标签: 《人工髋关节外科学》 出版 关节功能评价 人工关节 生物力学 临床选择
  • 简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连续性颈椎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大多数病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而对于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由于其累及的节段多、范围广、呈跳跃性,前路术式的合理选择就更为重要,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2001年9月~2005年5月收治的17例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不同颈前路术式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指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下腰部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椎滑脱,其峡部一般完整,因此又称假性滑脱,其发生率为各种病因所致腰椎滑脱的60%以上。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于腰椎退变的基础之上,绝大多数合并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术式。在融合方法上主要有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lumbarfusionPLF)与椎间植骨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分为前路与后路融合。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为促进我国骨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办的“2007上海国际骨科学学术会议暨上海国际骨科科学与健康国际论坛”将在2007年8月24~2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学分会议,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世界华裔骨科学会、香港医师协会以及香港骨科学会的大力支持。大会将由戴裁戎院士和邱贵兴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任指导委员会主席。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论坛 学术会议 骨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简介:为加强脊柱外科学术与临床经验交流,促进脊柱外科的发展与完善,更好地提升临床研究的内容与层次,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将于2013年3月15~17日在上海共同举办“第八届长征脊柱外科学术论坛”,将首次以病例为中心进行专题的深入研讨,本届主题是脊柱挑战性病例与解决方案,对一些有难度、有争议、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典型病例进行专题讨论,并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的病例解决方案。

  • 标签: 脊柱外科学 外科学术 骨科医院 专业委员会 论坛 《中华外科杂志》
  • 简介: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Cage植骨融合组(A组)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失稳 植骨融合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1]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师所熟悉和认可。本院骨科2007年引入导航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导航技术的关键是以医学图像配准(注册)技术为核心的立体定位技术,

  • 标签: 颈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方式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EKPREVAIL系统组35例(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治疗)、传统组3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EKPREVAIL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PEEKPREVAIL系统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NDI、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为9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9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到100%,而传统组融合率为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46.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较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且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 标签: PEEK PREVAIL系统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单节段 颈椎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结果。方法本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8例施行前路椎体及病灶切除减压+髂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0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Axis侧块钢板固定+关节突植骨。前后路联合手术8例,3例后路术后一期联合前路手术,5例为后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症状有加重,二期行前路手术。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采用JOA评分,观察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入路的减压效果。结果随访56例,颈前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9.69%;颈后路患者的手术改善率65.04%;前后路联合患者的手术改善率75.25%。3种术式存在显著差别。并发症发生率以颈后路手术者最低。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虽然以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最好,但并发症发生率也最高,而颈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因此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影像学表现仔细分析,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