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出院时评估吞咽功能正常的31例,占51.67%;明显改善22例,占36.67%;无改善4例,占6.7%。结论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通过早期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疗效和营养状况(臂围、白蛋白)的变化。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疗效、臂围、白蛋白明显较常规护理组改善,P<0.05。结论循证护理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营养状况。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总结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9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药物及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加吞咽治疗仪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吞咽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情况。通过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分级评价入院时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为吞咽肌训练,并配合针刺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撤胃管47,未能撤胃管3例,没有死亡病例。撤胃管时间6~28d,平均(13.00±6.56)d,撤管率94%;治疗后吞咽功能明显好于治疗前(P<0.01)。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PSD患者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天对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于干预后30天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在5%~84%。通常表现为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严重时可有静息时自发痛。患者非常痛苦,严重干扰康复训练,不仅延长了偏瘫侧肢体康复治疗时间,而且阻碍了整体康复进程,影响了生活质量。肩痛的致因尚不清楚,但许多因素可能与肩痛有关,如肩周炎、盂肱关节排列不整齐或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或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肩肱节律丧失、肩关节粘连活动范围受限、旋肌袖撕裂、滑膜炎、肩部肌肉痉挛、抑郁及忽略症1等。且常常是以上多种因素互为因果,互相叠加的结果。我科于2009年1~12月收治此类病人36例,采用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分析总结256例脑卒中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体会与经验。结果发现80%以上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一些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结论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心理问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足矫形支具在脑卒中急性期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急性期病人30例,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得出结论。结果在脑卒中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中应用踝足矫形支具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踝足的异常模式的形成。

  • 标签: 踝足矫形支具 脑卒中急性期 康复护理 良肢位摆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增加想象运动疗法,将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运动想象 康复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ICU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疼痛护理、改善环境和心理护理等,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病人睡眠障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睡眠因素,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病状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08年3月~12月间收治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中出现术后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发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并研究干预对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其中11例出现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为13.41%,经过临床护理,11例病人均于手术后48~72小时恢复正常转到普通病房。结论由于术后发生意识障碍,病人神志模糊,思维紊乱,行为失控,兴奋,烦躁不安,常因自行拔除导管或引流管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老年人 腹部手术 气静全麻 意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心脏病人的功能水平,改变疾病的自然进展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通过评估病情,采取康复运动疗法,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接受康复运动后,病情恢复较快,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通过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预防疾病再复发达到心脏康复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运动 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休息。本文通过采用心理护理、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生活护理、用药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使大部分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痴呆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优质的睡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于影响患者睡眠的原因进行逐个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安全及对舒适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在术后5h术侧肢体制动,5h后被动翻身,按摩腰背部肌肉,24h后开始康复运动,第四天下床;对照组绝对卧床72h,1周下床。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腰背痛疼痛指数。结果两组出血情况、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术后24h、48h腰背痛有明显差别。结论术后24h行康复运动是安全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80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和Fugl-Meyer评定疗效。结果护理后,整体护理组的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和Fugl-Meyer评定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P<0.05;整体护理组的认知和运动评分均比常规护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整体护理促进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轻中型颅脑外伤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增进老年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从被动接受护理康复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自我护理康复治疗,以提高康复依从性。方法将196例老年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分级护理措施基础上运用Orem自护理论制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AD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以自护理论为依据制定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开展观察5mo~7mo,对实施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经过5mo~7mo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后,79.95%的患者不随地大小便,不良行为基本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1805%的患者的不正确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75.61%的患者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24.88%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并胜任一般性工作;108%的患者能独立经营小本生意;28.3%的患者能协助亲友经营生意,康复总有效率100%。结论心理护理能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提早康复,使其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