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牢也逐渐增加。为研究老年大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术处理特点,以达到“根治肿瘤,改善生活”的最终目的,现归纳分析北京海军总医院于2002年10月~2008年8月收治70岁及以上的老年大肠癌患者123例,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大肠癌患者 围手术期治疗 老年 围手术期处理 恶性肿瘤 海军总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胰腺癌病人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从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手术治疗的36例胰腺癌病例,按年龄将病人分成老年组和中年组,分别对比两组病人手术的生命体征变化,提出手术的治疗方案.结果老年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病人手术后的心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0.83%,相对中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腺癌手术复杂,创伤大,对老年病人更容易产生心肺功能异常和并发症,需要在手术各个阶段认真对待.

  • 标签: 胰腺肿瘤 老年人 手术期间 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处理措施、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手术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65例患者中,治愈42例(64.6%),显效18例(27.7%),无效5例(7.7%),总有效率为92.3%。发生局部并发症6例(9.2%),经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原有系统性疾病的加重或出现新的系统性并发症,安全度过手术。结论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好,妥善的手术处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鼻窦炎 鼻息肉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目的本文对204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的经验总结.方法麻醉采用全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在术期内进行呼吸管理和无创心肺监测结果全组192例苏醒迅速,12例苏醒延迟;178例术毕顺利拔管,2]例延迟拔管,无麻醉死亡.结论年龄并非是决定手术麻醉的唯一因素;认真进行麻醉管理是提高老年人麻醉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麻醉管理 围术期 老年人 肺癌患者 拔管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三节段腰椎手术患者手术出血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三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手术时静脉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10mg/kg体重,术中1mg/公斤体重·h维持),对照组静脉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后栓塞性并发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分别为(748±352)mL:(1202±672)mL;(199±65)mL:(277±144)mL;3例:13例](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后路三节段腰椎手术时,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栓塞性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 老年 脊柱手术 椎管狭窄 失血
  • 简介: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评估肺保护性通气对该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为临床该类疾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根据术中采取的通气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包括麻醉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肺部感染进行评分(CPIS)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CPIS分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上升,但常规通气组患者的第1、3、5天CPIS分值较麻醉前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的20%(6/30)(P〈0.05)。结论与常规通气比较,肺保护性通气可以减少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正压通气 肺部感染
  • 简介:社会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延长了人均寿命,目前绝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多数沿海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人口的老龄化水平。老年患者的疼痛问题日益严峻地摆在了医护人员的面前,而痛在老年患者疼痛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估计,未来全球新发癌症患者数年均将会以3%~5%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新发病例,而中国每年将有200万新发病例。

  • 标签: 老年患者 癌痛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治疗 欧美发达国家 新发病例
  • 简介: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是一种慢性的由异常免疫或抗原介导的食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管功能障碍,病理上以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11年更新的指南中强调了EoE是一种具有临床病理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疾病,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Th2型炎症性疾病,由于大部分患者有食物不耐受、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变态反应为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分别阐述EoE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发病机制 临床病理特征 食管疾病 食管功能障碍 嗜酸细胞浸润
  • 简介:胃肠道的运动过程是由神经、平滑肌细胞和激素等因素参与,并通过高度复杂的机制进行调控的。胃肠运动功能有障碍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胸痛、吞咽困难、反酸、烧心、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老年人是胃肠动力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其引起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老年人 胃肠动力性疾病 诊治 胃肠运动功能 平滑肌细胞
  • 简介:胆囊发病率在上升,尤其好发于老年人,据上海市胆道研究协作组(40家医院)资料(以下简称资料)统计,1997年6月至2001年5月4年间全市390位胆囊新病例中,60~74岁患者占77.9%,胆囊已成为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对象的疾病.而且,资料还显示,在胆囊的诊断和治疗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应引起外科界的深切关注.

  • 标签: 诊断和治疗 人胆囊癌 2001年 1997年 癌发病率 老年群体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老年宫颈术后尿潴留6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宫颈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溴吡斯的明60mg口服,每天3次;膀胱功能训练每天3次,10d一个疗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电针疗法,电针每天1次,每次30min;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及残余尿(residualurinevolume,RUV)、最大尿流率(maximumflowrate,Qmax)、排尿量(voidingvolume,VV)、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maximumflowratepressureofdetrusor,PdetQmax)、最大逼尿肌收缩压(Pdetmax)、最大膀胱容量(maximumcystermetriccompacity,MCC)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RUV明显下降[(14.49±5.31)mLvs(100.76±54.08)mL,P〈0.01)];MCC显著增加[(383.56±40.77)mLvs(330.55±45.37)mL,P〈0.05)];Qmax增加[(14.89±3.81)mL/secvs(6.37±2.37)mL/sec,P〈0.01)];VV显著增加[(188.84±23.05)mLvs(34.49±47.29)mL,P〈0.01)];PdetQmax增加[(35.09±4.48)cmH2Ovs(10.91±6.25)cmH2O,P〈0.01)];Pdetmax明显增加[(42.26±5.38)cmH2Ovs(9.98±6.11)cmH2O,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对于老年宫颈术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宫颈癌 尿潴留 电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内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内镜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11月16日或患者死亡。采用生存曲线描述分析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估年龄对内镜预防再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5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373例),B组(60~74岁,160例)和C组(〉74岁,41例),中位随访时间31.6个月,8周再出血率为10.28%(A组vsB组vsC组:9.92%VS10.63%vs12.20%),远期再出血率为40.07%(A组vsB组vsC组:38.34%vs42.50%vs46.34%),8周死亡率为4.01%(A组vsB组vsC组:3.49%vs5.00%vs4.88%),远期死亡率为16.20%(A组vsB组vsC组:11.80%vs23.13%vs29.27%)。组间两两比较显示8周死亡率、8周再出血率和远期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B组(P〈0.001)及C组(P=0.001)。结论老年患者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有效,但远期生存较非老年患者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内镜预防再出血对长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 标签: 老年人 内镜治疗 再出血 肝硬化 疗效与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老年人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定量检测43例老年患者上皮性卵巢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老年人上皮性卵巢组织中SDF-1/CXCR4蛋白表达较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明显增加,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8±0.20)和(3.32±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CXCR4生物学轴可能在老年人卵巢的发生与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卵巢癌
  • 简介:高龄不是颈外径路咽喉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在有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积极手术处理的前提下,手术仍是治疗高龄咽喉肿瘤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头颈肿瘤的发病率中,喉癌仅次于鼻咽,某些地区甚至成为头颈部第一位肿瘤[1]。根据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特点,高龄咽喉肿瘤患者不在少数,而老年人常常伴有身体重要脏器功能的减退或伴发多种慢性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合理得当的手术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咽喉肿瘤 颈外径路 喉手术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处理 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观察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39%vs41.38%,P〈0.05);观察组有异物感、恶心和呕吐等轻微不良反应,术后自行缓解,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观察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52%vs60.34%,P〈0.01);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2%vs43.10%,P〈0.01)。结论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老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静脉曲张套扎术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对绝经期、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症状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对62例绝经期、绝经期妇女以年龄分为老年前期及老年期两组,采用结合雌激素(CE)治疗4周,绝经期症状以Kupperman评分进行评估.用药前后分别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两组治疗后Kuppeman评分显著下降;两组FSH显著下降,E2显著上升;TC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LDL-C/HDL-C显著下降,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结合雌激素对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改善血脂构成.

  • 标签: 结合雌激素 围绝经期 血脂 绝经期 激素替代治疗
  • 简介:我国已步人老龄化社会,鼻窦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性慢性鼻窦炎的诊治是耳鼻咽喉科领域的重要课题[1]。由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长期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受损或功能障碍,这些并存的全身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2]。为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前评估,作好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准备,规范老年性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至关重要。本文就老年性慢性鼻窦炎临床特点,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处理及手术风险的评估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手术风险 老年性 多器官功能受损 围手术期处理 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清化祛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脱落3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清化祛瘀方汤剂,由华东医院药剂科提供中药水煎剂,2次/d,100m/次,对照组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丸、金荞麦片、活血通脉胶囊,两组各治疗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量化表评分、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P〈0.0001),但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735)。结论清化祛瘀方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医学 中国传统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