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疾病,在当代卫生工作中,被列为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多数。目前由于头颅CT及MRI的广泛应用,发现很多老年病人有脑内小缺血性梗塞灶,医学上又称为脑隙梗塞、很多患者由此引起思想上紧张、焦虑,因此有必要对此作一介绍.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腔隙中风 脑血管病 神经科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腔隙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宫占位性病变特点及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妇产科医院2009年1月~2009年5月间135例宫占位性病变老年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符合率分别为93.1%(81/87)、64.0%(16/25)、30.0%(3/10)、25.0%(2/8)、0.0%(0/1),官腔镜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7%(85/87)、68.0%(17/25)、80.0%(8/10)、100%(8/8)、0.0%(0/1)。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8.06%(118/134),明显高于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76.12%(102/134),(χ^2=6.497,P=0.011)。结论老年妇女的官腔占位性病变中,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准确性两者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宫腔镜兼具治疗作用,仍为较佳处理方法。

  • 标签: 老年人 子宫疾病 宫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内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之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啼癌的患病和死亡情况显得尤为突出。据美国同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非小细胞晡癌在年龄≥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45.9/100,000,远高于其在〈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26.7/100,000);

  • 标签: 恶性肿瘤 腔内介入治疗 老年人 经支气管镜 气道阻塞 全球人口老龄化
  • 简介:胸痹心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胸痹”之称,见于《灵枢·本藏》,现代医学属于缺血性心脏病。林钟香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善治中医心系疾病,定期到我中心指导工作并临诊。笔者有幸侍诊年,现将林钟香老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独到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胸痹心痛 中医治疗 林钟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缺血性心脏病 常见病症
  • 简介:目的为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掌握老年性疾患的发生与演变.方法对上海徐汇区1081位老年人进行体检调查.结果连续年随访示老年人疾患在循环、泌尿.呼吸.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糖尿病、白内障和癌症,肺癌占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是老年人疾患的主要死因.结论定期对老年人健康体检随访对掌握老年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体检 发病率 随访分析 心脑血管病 癌症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导致该病最主要的机制之一是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低密度脂蛋白在内膜下沉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炎症因子释放,致使炎性细胞募集积聚于内膜下,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致斑块形成。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功能异常 血管外膜 淋巴管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利用维适形放疗技术,通过剂量递增试验来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观察近期疗效及其放疗反应。方法有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完成肝肾功能,胸部CT,腹部B超,心电图及全身骨扫描检查,根据1997年围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标准,选择未经手术的II期III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放疗前曾经过2~3次以DDP为基础的化疗;对肺癌原发灶及纵膈淋巴结进行照射,剂量1.8~2.0Cy,1次/d,5次/w,达40Gy后复查CT缩野,纵膈淋巴结加量至60Gy,对原发病灶加最至66GY后开始剂量递增;总剂量依次为68Gy、70Gy、72Gy、74Cy、76Cy,每组5例病人,采用适形放疗技术,剂量计算参考点为等中心点,一组5例病人中有1例发生RTOG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则再人组5例,冉有3级以}=反应则终止剂量递增。结果30例病例进入本研究,剂量递增到78Gy仍能耐受,全组病人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13.3%(4/30),部分缓解率70%(21/30),无进展(SD)率16.7%(5/30),总有效率(CR+PR)83.3%(25/3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0%,、30%。1年局部控制率76,7%(23/30),2年局部控制率53.3%(16/30)。结论利用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剂量递增至68Gy以上,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有明显提高,而早期放射反应并未明显增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剂量递增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节段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手术时静脉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10mg/kg体重,术中1mg/公斤体重·h维持),对照组静脉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后栓塞性并发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分别为(748±352)mL:(1202±672)mL;(199±65)mL:(277±144)mL;3例:13例](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后路节段腰椎手术时,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栓塞性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 老年 脊柱手术 椎管狭窄 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