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各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所导致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临床应用 利拉鲁肽 新药 降糖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1型糖尿病患者23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11例)和利拉肽组(12例),二甲双胍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起始剂量0.25g/次,3次/d,耐受后增至0.5g/次,3次/d;利拉肽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肽,剂量0.6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TG、TC、SBP和DBP及血糖的稳定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糖、HbA1c)均显著降低(P〈0.01),体质量、BMI及血浆TG、TC无明显变化(P〉n05);利拉肽组降低FPG、HbA1c)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组相当(P均〉n05),但降低2hPG及降低SBP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利拉肽组患者血糖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结论利拉肽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SBP,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增加血糖的稳定性,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 1型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糖尿病(DM)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利拉肽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GLP-1类似物,与天然GLP-1有97%的同源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持续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针对糖尿病根本进行治疗,

  • 标签: 利拉鲁肽 肥胖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比较利拉肽与格列美脲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方法64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在保留二甲双胍1500mg/日基础上,随机分为利拉肽组和格列美脲组,治疗24周,观察患者血糖、HbA,c、BMI、血脂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对改善FBG、2hPG、HbA。C疗效相当,对HDL-C无明显改善。利拉肽还可降低BMI、TG、TC、LDL.C,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利拉肽较格列美脲更适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

  • 标签: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肥胖
  • 简介: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和1.55亿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包括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仅细胞升糖素不适当的分泌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UKPDS显示,在2型糖尿病诊断时,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已降至正常的50%,且随病程的延长,

  • 标签: 胰升糖素样肽-1 临床作用 利拉鲁肽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分泌缺陷 类似物
  • 简介:目的对康复住院糖尿病并发颈腰椎病103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探讨其患者经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最佳的护理防护工作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收治病人103例糖尿病并发颈腰椎病患者,以整体护理为基础,按护理程序,计划目标为框架,制定糖尿病并发颈腰椎病的康复治疗,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途径,予以心理疏导,膳食指导,血糖自我监测,运动目标,低血糖反应识别和应急处理,了解病情转归,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干预原则。结果对住院103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与内科对照组98例比较,治疗组(87/103)血糖达标(FPG4-7mmol/L、2HPG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0%以下)占84.47%。对照组(66/98)占64.4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规范健康教育指导后,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心态乐观、心情舒畅,面对现实,接受现状,及时控制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经实施健康教育后,使病人提高了治疗率知晓率,掌握自我管理知识,血糖监测目标值,明显提高和改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和医患沟通技巧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颈腰椎病 健康教育
  • 简介:对20例肥胖T2DM患者给予利拉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糖、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C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水平均明显下降,而空腹C肽(F-CP)2hC肽(2h-CP)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利拉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并降低体重。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甘精胰岛素 肥胖型
  • 简介: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欠佳的T2DM患者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拉肽治疗16周。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C肽(FC-P)、糖负荷后2小时C肽(2hC-P)、血脂、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后多项指标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血脂异常有所改变,血清FC-P、2hc-P明显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拉肽联合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对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胰岛功能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化血红蛋白 体重 低血糖 糖尿病 2型
  • 简介:筛选32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加用利拉肽0.6—1.8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皿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VI服阿卡波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MI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利拉鲁肽 肥胖 阿卡波糖
  • 简介: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初诊T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S、PBS及HOMA-I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C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用于初诊T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视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 简介:自行设计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奉化市人民医院的300余名非内分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普遍不足。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糖尿病综合教育的水平,已迫在眉睫。

  • 标签: 护士 非内分泌科 糖尿病教育 知识
  • 简介:按医院制定的会诊制度,会诊医师完成会诊后记录患者的会诊日期、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诊断、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断及会诊登记。汇总大医一院三部6年(2007年3月14日~2013年3月15日)来的会诊病例,资料完整者共3750例,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007年3月14日~2013年3月15日大医一院三部申请内分泌会诊共3750人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各年申请会诊人次分别为:308、321、554、622、895、1050,逐年增加。2会诊患者40岁以下375人次(10.0%),40~60岁共1525人次(40.7%)60岁以上共1850人次(49.3%),主要以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为主。3非手术科室申请会诊的人次及其构成比分别为:190(61.7%)、193(60.1%)、362(65.3%)、402(64.6%)、618(69.1%)、688(65.5%),逐渐上升(P〈0.05);而手术科室、急诊申请会诊的构成有逐渐下降趋势申请会诊的非手术科室中神经内科(712,29.0%)、心内科(391,15.9%)居多,而手术科室中普外科(294,23.5%)、骨外科(234,18.7%)、居多。4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申请会诊的共2515人次,占首位,比例为67.1%,其次为甲状腺疾病的共880人次(23.5%)。5手术科室糖尿病会诊构成比(81.7%)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59.8%)。大医一院三部申请内分泌会诊的人次逐年增加,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以常规会诊居多,申请会诊的科室以非手术科室较多,前两位科室为经内科和心内科。会诊最多的前两位病种为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手术科室糖尿病会诊构成比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

  • 标签: 会诊 内分泌科 病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