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得知糖友网有动态血糖监测的免费试用活动,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得还可以,大都在6.8%左右。但平时自我血糖监测就比较随意,只是想起来测一下,或者感觉可能要发生低血糖才测一下。对于自己平时血糖究竟是什么情况,心里始终没有底。

  • 标签: 动态血糖仪 动态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 自我血糖监测 低血糖
  • 简介:目前临床上监测血糖多采用静脉或指尖毛细血管血,每次检测的血糖只是一个时间点上静态的血糖“图像”,有一定局限性。新近在临床上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就是一种佩戴24~72小时,

  • 标签: 血糖动态变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毛细血管血 临床
  • 简介:病友故事王先生今年82岁,患糖尿病已有二十多年,也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最近他感觉常常在傍晚和睡觉前头晕胸闷,偶然自动测得血压比较高。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糖尿病 高血压病史 睡觉前
  • 简介:以往的血糖测量方法(毛细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只能做到通过仪器测量到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变化,而无法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因此会对部分患者的无感知的低血糖和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等现象的治疗和预防感到非常棘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仪 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 血糖测量 静脉血糖 血糖变化
  • 简介:应用实时动态血糖仪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结果:全面记录患者72h血糖参数,及时发现了严重低血糖和高血糖。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能有效解决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的盲点,能指导医生更精准的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糖尿病 治疗方案
  • 简介: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7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都接受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而在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方面,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也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但这两种方法检查有症状心肌缺血以及窦性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却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糖尿病冠心病 诊断意义
  • 简介: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血压 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取2005~2006年糖尿病患者的尿、痰、脓、粪、血等做病原菌培养,同一患者同一类型标本多次检出同一株细菌,仅录入首次菌株,分离阳性或优势生长的菌落采用“第2代15e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2005年516例,2006年534例标本病原菌检出率为真菌(11.8%、13.7%)、大肠埃希氏菌(9.4%、10.7%)、金黄色葡萄球菌(4.1%、4.5%)、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3.9%、3.2%)、铜绿假单胞菌(2.3%、1.1%)、洋葱伯克霍德菌(1.7%、3.6%)、鸟肠球菌(3.1%、2.8%)、粪肠球菌(2.1%、4.1%)等。2005年与2006年大肠埃希氏菌的药物耐药率,如阿米卡星(15.9%、7.1%)、呋喃妥因(9.8%、3.5%)、氯霉素(45.9%、21.2%),三种药耐药率有所下降,加酶抑制制的头孢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的耐药率较低,其余的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略有上升。洋葱伯克霍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且有降低的趋势,其余的略有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鸟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且有下降趋势,其余的耐药率有所上升,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但有上升的趋势

  • 标签: 糖尿病 细菌培养 病原菌
  • 简介: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在治疗后,对48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该组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检测出低血糖,占37.50%,其中无症状低血糖出现最多的时段为22:00—8: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对患者的无感知低血糖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在针对个性治疗方案及护理方式进行制定时可以作为重要依据,对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控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型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的一致性及对试验当天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一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留观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急诊观察室收治的需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均给予一定程度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结果经治疗观察组FPG、2hPBG、HbA1c临床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简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和引起氧化应激,产生急慢’陛并发症。临床研究和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致残致死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肾脏病变、眼病变、神经病变都明显增加。在致残、致死方面,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变、癌症之后,排名第三位的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 标签: 个体化治疗 胰岛素分泌缺陷 全球性公共卫生 糖尿病患 心脑血管病变 碳水化合物
  • 简介:我今年70岁,确诊糖尿病已10年,自备血糖仪也已四五年,查血糖很多次。我担心这么频繁地长时间查下去,手指能受得了吗?会不会纤维

  • 标签: 血糖仪 纤维化 手指 糖尿病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逐渐意识到,健康教育是实现慢性疾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多部门的配合,并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社区一体运行机制。

  • 标签: 健康教育模式 一体化 社区 医院 三级预防 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人性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该院相关科室在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人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干预以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有所控制,但观察组患者的控制质量更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以人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指导,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血糖控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人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4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甲组23例常规护理,给予乙组23例人性护理。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依从性高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人性化护理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社区规范管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该社区医院自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采用规范管理实施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对于糖尿病相关常识以及自我管理意识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社区规范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医院 规范化管理
  • 简介:在工作中对康复病房120名住院患儿应用“五常法”规范管理,患儿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患儿康复治疗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医护技配合程度、患儿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等前后分别进行对比。结果医患关系融洽,患儿康复治疗环境、住院病房环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医护技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力增强,患者儿家长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五常法”在小儿康复病房规范管理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五常法 小儿康复病房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我中心自2009年起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网格管理,选取辖区(孔浦街道)15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甬江街道)14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网格管理,社区综合性干预。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松散型管理。一年后对每例糖尿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其治疗依从性,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c)并进行评价。结果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监测FBG、2hPBG、HbA1c、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差异。试验组血糖控制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网格管理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血糖,明显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网格化管理 糖尿病 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