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奥沙利铂(草酸-1R、2R-环已二胺合铂)属于第三代新的铂类衍生物。体内外临床前研究试验已证实对人类多种肿瘤具有抗瘤活性,较顺铂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目前奥铂与5-FU/FA方案已被公认为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愈后有显著改善。我院2001-06/2002-0l应用此方案治疗胃癌、大肠癌共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甲酰四氢叶酸 晚期胃肠道肿瘤 近期疗效
  • 简介:目的:我们通过服用西甲硅油联合链蛋白后胃镜下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及早癌检出率的变化,研究二者在早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640例,随机分成研究者及对照组,每组320例。两组患者均在检查前10分钟口服10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研究者在检查前20分钟加服链蛋白及西甲硅油。由内镜室高年资内镜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可疑病变活检送病理,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时清晰度、检查时间、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视野清晰度A+B级达90%,对照组视野清晰度A+B级6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为(6.05±1.59)min,常规组操作时间为(6.88±1.64)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45.4%,对照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联合链蛋白胃镜检查前口服可以使检查时的视野更加清晰,避免不良干扰.增加了内镜下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了检查效率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西甲硅油 链霉蛋白酶 胃癌诊断
  • 简介:大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迄今,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大肠癌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目前,普遍认为大肠癌发病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多个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致癌模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一系列肿瘤抑制基因通过突变和染色体缺失而失活,CpG岛甲基化畸变近来被认为是肿瘤中抑癌基因改变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肠癌相关抑癌基因因CpG岛异常甲基化而失活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其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抑癌基因 大肠癌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甲基化 肿瘤分期
  • 简介:背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叶酸对消化道肿瘤均具有化学预防作用。目的:研究EGCG和叶酸对N-甲基-N'-硝基-N-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消化道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59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肿瘤模型组(M组,MNNG100mg/L自由饮用)、EGCG对照组(E组,EGCG12.5mg/d)、叶酸对照组(F组,叶酸1mg/d)、EGCG干预组(ME组,MNNG+EGCG)、叶酸干预组(MF组,MNNG+叶酸)、EGCG+叶酸干预组(MEF组,MNNG+EGCG+叶酸)和正常对照组(C组)。第29周停止MNNG和药物干预,第44周终止实验,处死各组大鼠,比较各组消化道肿瘤发生情况,行肿瘤组织Ki-67和原位凋亡检测。结果:与M组相比,MEF组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ME组和MEF组肿瘤组织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P=0.038和P=0.009);ME组、MF组和MEF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0、P=0.003和P=0.000)。各干预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GCG与叶酸联合应用对MNNG诱导的大鼠消化道肿瘤具有化学预防作用,但并不比两者单用更为有效;两者联用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亦与单用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叶酸 化学预防 消化系统肿瘤 KI-67抗原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酒精性肝炎病人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在戒酒的同时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20例在戒酒的基础上予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IV-C及LN)、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血清瘦素及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HA、Ⅳ-C及LN水平于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其中尤以HA降低显著(P=0.00),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尤以TBIL、ALT降低显著(P<0.01),同时治疗后血清瘦素、TNF-α水平亦显著下降(P=0.00).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中仅HA水平下降(P=0.018),生化指标中仅TBIL、ALT下降明显(P<0.05),同时治疗前后血清瘦素、TNF-α水平亦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试验组.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炎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且用药安全,其作用机理与下调瘦素和TNF-α表达有关.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炎患者 血清TNF TNF-α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葡萄糖醛酸内酯
  • 简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ademia,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lmalonicaciduri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MCM)或其辅酶钴胺素(cobalamin,Cbl即维生素B12)代谢缺陷,使体内物质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不能进一步分解,在体内堆积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和酸中毒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青少年起病 甲基丙二酸尿症 遗传代谢性疾病 常染色体隐性 线粒体内
  • 简介:DNA/miRNA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筛查标志物,被证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有大量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筛查结直肠癌的研究,但仅有个别商业化的甲基化基因试剂盒小规模应用于临床实践。本人将对目前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筛查结直肠癌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DNA/miRNA基因 甲基化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筛查
  • 简介:1970年,Zeegen等对临床上无肝性脑病症状和体征的肝硬化病人进行了可定量的心理智能测试,结果发现部分病人存在智能障碍,其操作能力下降。不久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他的发现。随后各种测试方法也相继出现。研究者把这种临床上无脑病症状、常规神经精神功能检查正常但严格心理测试和大脑诱发电位检查表现异常者称为

  • 标签: 亚临床性肝性脑病 体表感觉诱发电位 测试方法 大脑诱发电位 乳梨醇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是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基质金属蛋白的能力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MMPs)是一个由多个成员组成的蛋白水解家族,是丝氨酸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天门冬氨酸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4类蛋白水解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它们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侵袭转移 蛋白水解酶 肿瘤分子生物学 天门冬氨酸 细胞外基质
  • 简介: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认为,Hp是胃腺癌发生的一种Ⅰ类(肯定)致癌物.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感染人群胃癌发生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1-3].动物实验证实,Hp慢性感染易引起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4-5],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清楚.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环氧化酶-2 胃粘膜组织 表达 诱导 流行病学资料
  • 简介:结直肠癌是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普通结肠镜检查、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CT结肠成像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均有缺陷。SEPT9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检测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水平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适合在易感人群中推广普及。本文就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SEPT9 DNA甲基化 诊断
  • 简介:结直肠癌(CR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在大量研究中被证实是CRC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较之目前常用的粪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结肠镜筛查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筛查腺瘤、息肉等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有限,用于评估CRC术后复发和放化疗效果的潜力则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就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CRC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早期诊断 DNA甲基化 SEPT9基因
  • 简介:本文使用特异的兔抗人肝组织蛋白B抗体及全长人CBcDNA,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水平(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胃癌组织中CB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生长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B在胃癌的生长浸润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浸润转移 胃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垂体腺苷环化激活肽(PACPA)属血管活性肠肽(VIP)家族的脑肠肽,它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并参与许多胃肠功能的调节。在胃粘膜细胞及十二指肠、胰腺等组织细胞上存在有PACAP受体;研究亦发现,胰腺癌细胞膜上也表达PACAP受体,提示它可能与某些消化系肿瘤有一定关系,但是在胃癌细胞膜上是否存在PACAP受体,尚未见报道,本文对

  • 标签: 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 胃癌细胞 PACAP受体 消化系肿瘤 胃粘膜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
  • 简介: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3.85%,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1±3.2)d,短于对照组的(16.3±4.2)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胃镜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CHE检测,并对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ALT)、白蛋白、总胆红素、胆固醇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和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C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最低,并与Child-PughA级和B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清胆碱酯酶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粘膜内一氧化氮合(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0)含量与细胞凋亡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27例,其中Hp阳性者15例,Hp阴性者12例:正常对照组10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粘膜组织中一氧化氮产物NO2水平、NOS活性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Hp感染时,胃粘膜NOS活性、NO2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较Hp阴性组差异显著(P<0.01),胃炎积分数与胃粘膜组织中NOS活性和NO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6和0.84,P<0.01)。当根除Hp后,胃粘膜组织NOS活性,NO2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则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指数与NOS活性和NO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8和0.79,P<0.01)。结论Hp感染时可引起胃粘膜组织NOS活化,NO过量产生,细胞凋亡增加,这从又一方面说明Hp感染在胃腺癌发病机制中作用。

  • 标签: NOS活性 胃粘膜组织 细胞凋亡指数 Hp感染 胃炎 -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