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有: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如B-内酰胺酶,氨基糖甙类钝化酶等;抗生素的渗透障碍或因主动外排泵使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靶位产生抗菌效能;靶位改变,染色体突变和耐药质粒均可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代谢途径的改变等。与肺炎克雷伯杆菌相关的β-内酰胺酶主要有由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酶)、质粒介导的TEM和SHV酶及其衍生物组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羧苄青霉素酶、邻氯青霉素酶(OXA酶)和非金属碳青霉烯酶。这些β-内酰胺酶中以ESBLs的产生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最为重要。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抗生素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分子机制 作用靶位 青霉素酶
  • 简介:目的评价窄波光(Narrow-BandImaging,NBI)气管镜用于肺癌早期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行气管镜检查患者87例,首先行普通白炽光气管镜检查(Whitelightvideobronchoscopy,WLB)检查结束后,转换至NIB成像检查,并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以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NBI、WLB以及NBI+WLB诊断支气管黏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7例受试者中4例为浸润癌予以排除,最终83例受试者纳入分析,其中原位癌2例(2.3%),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9例(21.8%),轻度不典型增生18例(14.9%);WLB诊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10%(95%CI:1%~30%)特异性为94%(84%~98%);NBI为81%(58%~95%)和98%(91%~100%)。结论与WLB相比NBI成像对早期肺癌黏膜下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 标签: 窄波光 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病变局部的环境、机体的免疫力以及有无合并疾病等因素可使疾病的影像学征象出现个体化变异。辩证地认识与研究个体化与典型性影像学征象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在典型征象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具体病例的个体化达到正确诊断思维的关键。

  • 标签: 影像学 个体化
  • 简介:主支气管肿瘤比较少见,极易误诊及漏诊,主要临床症状是气管阻塞。本文将27例资料较完整经手术、纤支镜病理证实的主支气管肿瘤进行分析报道。1材料与方法本组27例中,男23例,女4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为30岁,平均为57岁。病程最短为10天,最长为2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22例,痰中

  • 标签: 主支气管 影像诊断 肿瘤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CT扫描 主要临床症状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索钙对降低慢性肺心病血粘滞度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4100每日2次皮下注射,10d1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粘滞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高粘状态,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降低血粘滞度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慢性肺心病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肺心病患者 血粘滞度
  • 简介:一、CT在肺真菌病中的应用价值(一)诊断肺真菌病的CT影像学表现虽然不是特异性的,但它对于病变的发现和分辨选胜过常规X线胸片,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显示次级肺小叶水平的病变,因此有人认为HRCT在病变细节的识别上几乎接近病理学。在肺真菌病某些典型CT征象或若干征象组合可以诊断或提示诊断,特别是一些特定类型的肺真菌病,如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具有确诊意义。在高危人群如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CT作为监测技术有助于肺真菌病的早期发现,影像学的动态变化更有助于诊断。

  • 标签: CT影像学 肺真菌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CT征象 影像学表现 次级肺小叶
  • 简介:肺炎型肺癌(pneumoniatypecarcinomaoflung,PTCL)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酷似肺炎,常缺乏肺癌典型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征象,极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进行报告,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特征 文献复习 carcinoma 圆形肿块 病理学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舒缩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收集健康体检患者33例为健康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记录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FEV1/FVC%数据,抽取各组静脉血检测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及D-dimer的血清水平及治疗前后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ET-1、D-dimer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T-1、D-dimer水平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水平更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PGI2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经治疗后血清PGI2水平有所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水平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ECOPD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及血管内皮舒缩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内皮素-1 前列环素 D-DIMER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胸部影像学正常咯血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178例胸部影像学正常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合支气管镜下所见、镜下活检、刷检和灌洗液的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析。结果178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后明确诊断166例,阳性率为87.6%,前三位的病因为:炎症83例(46.63%)、结核29例(16.29%)、肺癌24例(13.48%),其他依次为支气管扩张8例(4.49%),霉菌感染4例(2.25%),异物3例(1.69%),支气管腺瘤2例(1.12%),血管瘤2例(1.12%),息肉1例(0.56%),尚有22例(12.36%)原因不明。结论支气管镜检查能提高胸部影像学正常咯血患者的病因诊断率,尤其对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息肉、支气管血管瘤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 胸部影像学 咯血 病因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肺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肺总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 标签: 肺容积成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al-derived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T灌注成像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用于评价周围型肺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使用ARFI技术,测量肺部肿块剪切波速度值(SWV),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SWV的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价SWV对周围型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病灶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中肺腺癌和肺鳞癌SWV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SWV=1.2m/s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截断点。结论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评估周围型肺部肿块的良恶性具有可行性,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检查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 周围型肺部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3%(χ^2=5.52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7.010,13.738,17.448,P<0.05,P<0.0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52,4.635,6.407,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68%vs6.45%)(χ^2=0.435,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状态、改善凝血功能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川芎嗪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炎性因子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