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定型方法对已知ABO血型进行验证和ABO正反定型不符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对20例已知ABO基因的DNA标本进行基因定型,证实文中的ABO基因定型方法可靠;对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血型基因定型,结果与血清学所定表型完全符合。结论: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应用于ABO血型疑难样本。

  • 标签: ABO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PCR-SSP
  • 简介: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献血体检方法,保障献血者安全和血液安全。方法:采用综合体检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并结合血液初筛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可行性的判定,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挖掘出了一部分隐藏病史,总献血不良反应率重度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国内有关报道和本单位数据,血液最终报废率低于国内同行水平。结论:综合体检法可科学、全面地保障血液和献血者安全,减少血液浪费,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体检 安全 综合
  • 简介:目的:目的探讨冷沉淀在出血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方法:分别监测12例出血患者使用冷沉淀前后2h创面渗血情况,血压,引流物,PT,APTT,PLT等指标和34例抗感染患者的Fn含量,白细胞计数,体温,脉搏等指标,对比各指标前后变化,分析使用冷沉淀的有效性。结果:各项监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出血和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冷沉淀,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血液输入和抗生素使用,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和医药资源。出血的用量。

  • 标签: 冷沉淀 出血 必要性
  • 简介:输血前对全血或血液成分进行辐照是目前唯一用于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发生的方法。血液辐照是指对全血(或)成分血进行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处理,放射线主要指γ射线(或)x射线。目前常用的为γ射线,放射源主要为^137Cs(或)^60Co。

  • 标签: 血液辐照 血液质量
  • 简介: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对78例需要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患者作流式细胞筛查术检测,同时采用经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KPLUS试剂盒)做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实验结果。结果:流式细胞术的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为35.90%(28/78),PAKPLUS的检出率为25.65%(20/78),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AIPA技术鉴定,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中,有10例含抗HLA抗体,有1例含抗HPA-5b抗体,有9例为自身抗体。结论:成功建立了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并应用于临床检测;该技术拥有快速、易于操作的特点,且能实现程序化、标准化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筛查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新鲜全血在血液分析仪比对传递的临床应用。方法:用HST-302流水线1号机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比检测系统,对非血液系统疾病门诊患者新鲜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血细胞比容(HCT)进行定值,再用该血对HST-302流水线2号机进行比对校准,最后利用该定值新鲜全血在HST-302流水线1、2号机进行传递,Sysmex软件IPU有Cumulative累计功能,可保存检测结果,我们通过Cumulative即可随时监测仪器是否存在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结果:通过新鲜全血对HST-302流水线1、2号机的比对,发现2台仪器一致性良好;新鲜全血传递可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仪器状态是否在控。结论:采用健康人新鲜全血比对校准后,提高了不同血液分析仪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利用新鲜全血在不同血液分析仪间进行传递是一种经济、实用和有效的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比对 新鲜全血传递
  • 简介:血液收回是指血液发出后,由于存在质量问题或隐患,血站对已发放的血液的一种处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9条"血液收回"明确规定了应建立和实施血液收回程序,在收回具有严重质量缺陷的血液时,应进行全面调查,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 标签: 血液收回 质量 预防
  • 简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风险是"effectofuncertaintyonobjectives",即作用于目标的不确定性效应。由于风险的存在,我们的很多行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采供血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是

  • 标签: 采供组 风险管理 策略
  • 简介:临床输血是现代急救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是,输血具有风险,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疾病传播,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是临床输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影响临床输血安全的因素、保障安全用血的对策探讨如下。

  • 标签: 输血 安全
  • 简介:根据三复等位基因学说,ABO血型系统受A、B、O3个等位基因控制,A和B基因并不直接产生A、B抗原,而是在产生糖基转移酶(H转移酶)基础上,A基因产生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A酶),B基因产生半乳糖转移酶(B酶),这2种酶可使H寡糖链(H抗原)上加入特异性糖,而产生特异性A或B抗原[3],如果A、B基因位点突变,导致合成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异,使转移酶活性或功能改变,

  • 标签: Aend∕亚型 鉴定ABO血型 家系调查
  • 简介:近年来,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应用[1-4],并已成为血液筛查实验室的重要试验手段,但因其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实验室也容易导致污染,笔者结合工作中实验室污染发生和处理案例,探讨核酸实验室污染的监测和处理策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核酸检测 实验室污染 污染监测
  • 简介:血液成分制备是采供血活动和服务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备过程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血液浪费,也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质量,从而引发临床输血安全事件。因此,血液成分制备流程中的风险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为了加强成分制备过程管理,我们对本单位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存在的隐患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成分制备 采供血机构 防控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的适应症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患者72例(治疗组)和应用全血治疗患者6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全血和应用洗涤红细胞对于贫血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提升无显著差别,而2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洗涤红细胞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MNS血型于1927年被发现,是血型系统抗原多态性数目仅次于Rh系统的一个血型系统,最主要的抗原为M、N、S、s4个抗原,Mur抗原在中国人中的发生率为6%~7%﹝1-2﹞。在MNSs系统的抗体中,抗M是最为常见的,抗M和抗N多为目然友生的抗体,其中抗M是干扰血型鉴定最常见的抗体,抗S和抗Mur大多数为免疫性抗体,能够引起严重的输血后溶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抗Mur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发生率很高。

  • 标签: 抗体筛选 抗体鉴定 抗Mur 抗S
  • 简介:目的:总结本血液中心在互助献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探求解决方法,以期提高无偿献血率。方法:对比统计2011、2012年1—7月的本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互助献血的情况,对其献血量、体检不合格者数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或家属质疑的问题。结果:互助献血者的体检不合格比例〉15%,明显高于采血车,其合格不献血率、持无效证件率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人均献血量低于自愿无偿献血者。结论:互助献血面临比自愿无偿献血复杂的情况,需要引起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互助献血 无偿献血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分类临床应用,并试图探讨血细胞冰冻的个体化。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血小板中,在-80℃条件下进行冰冻,观察冰冻前后凝血收缩块形成过程,检测冰冻前后不同离心条件下血小板的计数、血浆中血小板第3因子(PF3)、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选择素(CD62P)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影响。对质控条件合格的冰冻血小板单独或合并新鲜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阻断后血液不凝集;血浆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步血浆凝集,需要5~15min;第二步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约在2h内完。血浆中PF3、PF4CD62P对血小板的功能有促进凝集和抑制收缩两方面的影响。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与单独的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2%与5%的DMSO冻存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可进行功能分类,即因子释放类和血块收缩类;止血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血浆凝集阶段第二步为血栓形成阶段,两类血小板分别参与不同的止血阶段,经典的止血机理值得商榷;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低浓度2%的DMSO做进行冻存。

  • 标签: 血小板 功能分类 止血机制 冰冻 个性化 因子释放类
  • 简介: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redcellexchange,TPE)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文献报道的通过血浆置换治疗的病种已超过100余种。虽然TPE不一定能去除基本病因,但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TPE中,置换液(RF)主要为晶体溶液(CF常用生理盐液)、蛋白质溶液(常用FFPAIP)血浆代用品(常用706代血浆)联合使用。一个血浆容量的置换,病理性去除率约为66%,

  • 标签: 血浆 置换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在不同的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的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医院的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例肿瘤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的肿瘤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的患者(P〈0.05)。②输血2~3次的176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的133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配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肿瘤 抗体 交叉配血 输血
  • 简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视力模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器官组织损害,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测定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