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力模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器官组织损害,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测定 应用
  • 简介:常规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因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我室在实验中发现1例血清中的IgG抗A被其高效价IgM抗A所干扰,对其血清进行唾液及2-Me中和试验时,血清中IgM抗A很难完全被中和,现将实验方法及解决办法报告如下。

  • 标签: 产前检查 IgG抗体 IGM抗体 抗体效价
  • 简介:目的:观察胶体液应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异位妊娠破裂伴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晶体组和胶体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麻醉后、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采集自体血,放血速度控制在30ml/min左右,自体血储存于ACD-A保存液的储血袋内。晶体组从静脉输入等体积的乳酸钠林格氏液,胶体组输入等体积的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至HCT为32%。记录2组各时点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率(SVV)等指标以及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结果:(1)与ANH前比较,ANH后2组Hb、Hct、PLT明显下降(P〈0.05),PT、APTT明显延长(P〈0.05)。(2)自体血回输前、回输后晶体组MAP低于ANH前(P〈0.05),SVV高于ANH前(P〈0.05),胶体组CI明显高于ANH前(P〈0.05)。晶体组自体血回输前、回输后MAP及CI明显低于胶体组(P〈0.05),SVV明显高于胶体组(P〈0.05)。(3)2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晶体组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明显多于胶体组(P〈0.05)。结论:胶体溶液用于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术前ANH,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更明显的血液保护效应。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胶体液 血流动力学 异位妊娠 手术
  • 简介: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的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的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的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除了受血者可能由于输入了携带某种病毒的血源引起感染之外,实验操作中密切接触血源的输血科人员也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1]。据报道,由于输血感染的HIV和HBV都来自于“感染窗口期”的供血人群的血液[1];张雪花等[2]报道,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因此,输血科员工和医院受血患者都面临着血源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3]。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的目标,笔者对医院输血科亟待改进的工作环节和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归纳。

  • 标签: 输血科 生物安全 隐患 干预控制
  • 简介:目的:对参加的省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间质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省临床检验中心所发放的质控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页数药敏试验等,依照报告结果对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质控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统计发现,我院检验科在10年间接收到微生物室质控品150份,其中分离鉴定细菌共计148株,有12株鉴定结果错误,鉴定结果正确率为91.9%;通过药敏试验发现,接受药敏试验的35株菌株中,共计接受221种药敏测试,正确210种,药敏试验结果正确率为95.02%。结论: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致病菌的鉴定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省临床检验中心 微生物室间质评 临床价值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