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作者: 孟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彭州 611930
  • 简介: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排序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进行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联合奥美沙坦酯进行治疗。最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血压水平。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5%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硝苯地平控释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的作用。

  • 标签: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奥美沙坦酯片;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
  • 简介:将我部在近几年体检中发现的220例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120例,用“复方降脂”治疗;对照组100例,用藻酸双酯纳。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疾病情况见表1,有可比性。

  • 标签: 治疗组 复方降脂片 高脂血症 疗效观察 对照组 病情
  • 简介: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根据主动脉瓣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科学护理方法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的患者63例(63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术后保持正确体位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网膜复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出院后遵医嘱复查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护理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科学护理 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缓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治疗,实验组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沉指标为(45.6士5.8mm/h)、C-反应蛋白指标为(21.6士3.0mg/ml)、类风湿因子为(53.2士10.4u/m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雷公藤多苷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诊治中老年心肌缺血的病人中用血塞通分散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22日到2013年6月22日,我院有心肌缺血的中老年患者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45岁到66岁。平均:52.17±5.44岁。部分中老年者除心肌缺血外仍有其它疾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脂、心律失常。随机将58例中老年心肌缺血者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的29例中老年心肌缺血者通过丹参治疗。治疗组的29例中老年心肌缺血者通过血塞通分散治疗。最后,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的疗效好,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治中老年心肌缺血的病人中用血塞通分散,疗效好,能使心肌缺血的中老年患者的病症得到可靠、有效的医治。

  • 标签: 中老年心肌缺血 丹参片 血塞通分散片
  • 简介:二尖瓣垂综合征(下称二)与β受体过敏征(简称β亢)多以心悸、胸痛、呼吸不畅,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等为主诉就诊,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4%~8%,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常伴神经衰弱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容易混淆。本文观察一组住院确诊的二及β亢患者的儿茶酚胺(C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儿茶酚胺 临床意义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患者 心血管症状 就诊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经硝苯地平缓释治疗的价值。方法该研究是选择2014年1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4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甲组(23例)、乙组(22例)。乙组患者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通过硝苯地平缓释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甲组的疗效、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都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中,硝苯地平缓释的疗效确切,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硝苯地平缓释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对该院6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及1年、1.5年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清理术 玻璃酸钠
  • 简介: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临床试验 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9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及给予正确的卧位指导,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段,做好手术后的护理,特别是给予正确的体位指导及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眼内填充 护理
  • 简介:目的对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和脑小动脉玻璃样变的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期了解不同的病理机制.方法利用ABC法对10例CAA、8例脑血管玻璃样病变和8例非脑病患者尸检脑标本的脑小动脉壁血管间质以及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脑小动脉β-A4为阴性,Ⅰ、Ⅲ、Ⅴ型胶原呈阳性反应,Ⅳ型为弱阳性.病例组CAA患者中层细胞外间质β-A4为阳性,Ⅳ型胶原和层蛋白纤维型胶原明显阳性,外层改变轻微.结论CAA细胞外间质淀粉样物质异常沉积,层蛋白和Ⅳ型胶原堆积及纤维型胶原缺失;脑小动脉玻璃样变则是各型胶原层蛋白异常堆积于小动脉中层,且肌动蛋白减少.

  • 标签: 脑淀粉样血管病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观察唑吡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246例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择期行首次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安慰剂组(122例)或唑吡坦治疗组(124例)。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当晚开始每晚睡前服用唑吡坦5mg或外形、性状类似于治疗药的安慰剂,三天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4小时内行中国版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价。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烟酒嗜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等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唑吡坦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自我评价 冠状动脉介入术 唑吡坦片 住院费用
  • 简介: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年龄在54~76岁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被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尼莫地平组(24例)和石杉碱甲+吡拉西坦组(21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并进行两组疗效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多奈哌齐+尼莫地平组的MMSE评分[(15.8±6.3)分比(21.6±7.4)分]显著提高,ADL评分[(50.3±6.4)分比(40.2±7.1)分]显著下降,石杉碱甲+吡拉西坦组MMSE评分[(14.6±6.9)分比(18.5±7.2)分]显著提高,ADL评分[(49.3±7.8)分比(43.5±8.2)分]显著下降,P均<0.01;但两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P=0.08,0.07)。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多奈哌齐+尼莫地平相当。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 简介:希腊学者Papakostas等报道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牛心包补的早期及远期结果。他们回顾性分析了过去12年中单中心使用牛心包补缝合的238例患者(256例次)CEA的数据,统计分析了补相关并发症(再狭窄、感染、动脉瘤生成)以及早期和远期(12~144个月随访)的临床结局。该组术后30d卒中发生率为1.2%(3/256),无一例死亡,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9/256),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3%(11/256)。

  • 标签: 远期结果 临床结局 卒中发生率 再狭窄 血管缝合 损伤发生率
  • 简介:本文对重症法洛氏四联症采用人造单瓣补扩大右室流出道进行根治术。病例共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带瓣组,采用带自体心包单瓣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B组为对照组,用相应大小自体心包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观察两组病例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比较两组病例肺动脉瓣返流面积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带瓣组肺动脉瓣返流面积术后一周、3个月及6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根治术 带瓣心包补片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1例(瑞舒伐他汀20mg,1次/d)和联合组41例(瑞舒伐他汀10mg/d的基础上口服荷丹,每次1.46g,3次/d),治疗6个月后,监测血脂、LDL-C达标数,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3、6个月时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P<0.05).单药组3、6个月LDL-C达标数分别为14例和34例,联合组为22例和35例.单药组治疗有效率78.05%,显效率43.9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2.93%,显效率63.41%.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神经功能恢复、颈动脉狭窄逆转程度、LDL-C达标率和不良反应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相当,但前一种方法调脂起效快,LDL-C达标提前,神经功能恢复显效率高.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降血脂药 降血脂药(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4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13.215、13.028、6.331,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5.390、13.339、9.417,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2.139,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血脂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血压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中通心络胶囊与非洛地平缓释的有效性.方法将84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组(42例,常规疗法+非洛地平缓释)、联合组(42例,常规组方案+通心络胶囊).对比治疗后血压、血糖指标,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疗效检验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联合通心络胶囊和非洛地平缓释治疗能够显著控制血压和血糖指标,改善疗效.

  • 标签: 通心络胶囊 非洛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