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的作用效果。方法对在神经内科住院的486例患者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开展优质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满意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和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为83.7%(P〈0.05)。结论针对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针对性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8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疼痛以及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继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折术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施在提高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收治的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满意的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满意,改善护理人员的交接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科急危重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QRS离散(QRSd)对致命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心脏病患者(分室速组40例;无室速组80例)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体表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的QRSd检测。结果:与无室速患者及正常人相比,室速患者的QRSd,QRSmax显著延长(P<0.05),将QRSd>45ms作为室速的预测指标,获得了95%的敏感性和93%的特异性,结论:QRS离散离(QRSd)可用于识别可发生致命心律紊乱的高危患者群。

  • 标签: QRS离散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室心动过速(VT)与QT离散(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32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VT者的QTd.结果32例VT组(A组)QTd(70.3±38.4)ms,对照组(B组)QTd(50.6±19.7)ms,两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QTd的增大有助于对VT的预测.

  • 标签: VT 室性心动过速 QT离散度 DCG 对照组 动态心电图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995年1月~1999年1月初诊的HCM住院病人32例,皆无高血压病史,且经超声、~(99)Tc心肌显像明确诊断,IVST/LVPW>1.3。男21例、女11例,年龄54.8±11.6岁。梗阻型15例,非梗阻型17例。根据Holter结果分为:Lown’s3级以上(含3级)VR组18例,Lown’s2级以下(含2级)VR组14例。同期入院的EH-LVH患者30例,LVH标准: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125g/m~2(男)或>120g/m~2(女)。男19例、女

  • 标签: 心肌病 心肌肥厚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目的:了解心衰并低血钾时校正QT离散(QTcd)与室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心衰并低血钾组及其血钾纠正后的QTcd,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室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并低血钾组QTcd及室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纠正后及单纯心衰组的(P<0.05~0.01).结论:QTcd可作为监测心衰并低血钾时室心律失常危险的指标.

  • 标签: 低钾血症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 CHF
  • 简介: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及QT离散(QTdispersion,QTd)与心功能的相关.方法:45例临床诊断DCM患者,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A组(心功能Ⅰ~Ⅱ级)l6例,B组(Ⅲ~Ⅳ级)29例;检测各组HRV时域指标、Q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检测其相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M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显著降低(P<0.05~<0.001),QTd显著增加(P<0.001);且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下降,QTd增加越趋明显(P均<0.001);HRV各时域指标与QTd及LVDd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P<0.001);QTd与LVEF及LVDd也有显著相关(P<0.001).结论:HRV和QTd变化与DCM患者的心功能恶化是一致的,对预测DCM患者预后有较高价值,是一种简单的无创评定方法.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心功能 HRV DCM
  • 简介:QT离散(QTd)和T波峰末间期(TpTe)异常增大,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与室心动过速发生密切相关。室期前收缩Lown’s分级是临床用于评价室心律失常预后的方法,Lown’s3—5级患者易发生恶性室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目的旨在观察冠心病室期前收缩Lown’s分级和QTd和TpTe,探讨这些指标对冠心病发生恶性室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QT离散度 冠心病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肌复极化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观察P波离散(Pd)在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变化。方法测定未合并房颤及合并房颤的AVNRT经射频消融术前后Pd,比较术前术后Pd的变化。结果发现射频消融后无论合并房颤或未合并房颤的AVNRT,其Pd均有所延长,但P〉0.05;合并房颤组与未合并房颤组的AVNRT相比,其术前两者比较及术后两者比较的Pd的P均〈0.05。结论AVNRT可能不是心房电活动弥散增加的因素;AVNRT合并房颤发作者AVNRT可能仅仅是诱发因素,而不参与其维持;24小时内的Pd可能不能用于预测AVNRT射频术后再发房颤的并发症。

  • 标签: P波离散度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Ⅵ哝T)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与心室复极离散(QTd)的关系.方法与结果对36例AMI行PTCA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同步监测描记,发现:①PTCA术后出现RA时,心电图上QTd值比术前有明显延长(P<0.01).②PTCA1h后心电图QTd较术前缩短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PTCA术后出现RA与QTd延长有关;②成功的PTCA1h后心律失常的减少与QTd缩短有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心室复极离散度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房内传导阻滞(ICIAB)的P波离散(Pd)与阵发性房颤(PAf)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44例ICIAB的P波.根据是否发生PAf分为房颤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对P波最大时限Pmax和P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Pmax无显著差异(P>0.05),Pd显著差异(P<0.01).结论Pd对预测ICIAB者是否发生Af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P波离散度 阵发性房颤 关系 心电图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离散(QTd)明显增加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1].近年来研究表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降低AMI患者的QTd.我们对40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QTd、JT离散(JTd)进行了观察,以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d、J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JT离散度
  • 简介:患者女性,50岁,主因阵发性心悸2年,加重3h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律110次/min,律齐,无杂音.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心腔结构及功能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酷似交接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食管心电图(图1下行,食管电极深度36cm),P波呈正负双相与T波重叠,P-R间期为0.32s,心律失常得到明确诊断.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一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窦性心动过速 合并症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误诊 交接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7岁,农民,未婚.因昏厥2次而于2001年6月2日入院.患者7年前出现突眼、视力下降、食欲亢进、颈部增粗,自认为近视而配镜.近10天因2次昏厥伴抽搐而入院.体检:T365℃,P40次/分,R20次/分,Bp150/50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双眼中度突出,眼征阳性,声音嘶哑,甲状腺Ⅱ~Ⅲ肿大,血管杂音(+),两肺(-),心浊音界不大,心率4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T3226μg/dl,T4177μg/dl,FT3572pg/dl,FT4652ng/dl,TSH000uIU/ml.心电图:Ⅲ房室传导阻滞,分支以上逸搏,心室率40次/分.胸片两肺无殊,心胸比例正常,心超各心腔大小基本正常,各瓣膜无殊,二尖瓣轻度反流,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入院后即予临时心内膜心脏起搏,并予丙基硫氧嘧啶及对症治疗,期间ⅡⅠ型至Ⅲ房室传导阻滞交替出现,5天后房室传导恢复正常.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例报告 甲亢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