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据台湾媒体报道,英国20岁女子贝丝(BethGoodier)患有俗称“睡美人症”的军见疾病克莱恩莱文症候群(KIeine—LevinSyndrome),每天只有2小时是清醒的,其余时间都在睡觉,严重影响贝丝的生活。“睡美人症”目前仍是不治之症,全球约有1000名患者,而且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患者错过了重要的成长阶段。

  • 标签: 少女 美国 媒体报道 不治之症 症候群 青春期
  • 简介:黄伯中风了!这个意外令他的家人不能接受,因为虽然黄伯患有高血压病,但经过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得到了控制,自我感觉亦很好,家人完全没有料到他会发生脑卒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医学界对这部分治疗失败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个重要而易于被忽略的方面,

  • 标签: 血压控制 治疗失败 家人 自我感觉 高血压病 中风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直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这种方法称偶测血压。偶测血压在发现高血压患者.指导高血压的治疗、评价患者的预后及在进行预防保健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偶测血压还有以下不足,比如说.有的病人在医师诊室偶测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而病人仍然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血压监测 治疗 正常范围 靶器官损害 预防保健 高血压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52例Af者性别、年龄、发作特点、心电改变、病因联系等予以分析。结果①60岁以下(A组)28例,61岁以上(B组)3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别间无差异;②冠心病27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1例,其他占49例,以冠心病居多,性别间也无差异;③阵发性Af56例,A组11例,B组45例,两组间有差异(P〈0.05),性别间无差异;④特发性Af17例,A组16例,B组1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以女性居多占10例;并以白天(8AM-8PM)发作占13例,仅4例发生在8PM~2AM。结论DCG可发现Af的发作特点,对阵发性Af、特发性Af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房颤动 阵发性房颤 特发性房颤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EH)者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24hABPM,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150例中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55例,白大衣高血压组33例;前两组的24h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异常.且以非杓型组为著。结论ABPM可较准确地帮助诊断高血压病,并对血压分型有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 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肾实质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实验组(A组)对象为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肾实质性高血压病人,共52例;对照组(B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我院5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两组均作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A、B两组之间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A组收缩压、舒张压均<10%,B组则>10%,两组间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较少,昼夜节律减弱.

  • 标签: 高血压 肾性 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 简介:患者,男,68岁,间断出现胸闷、胸痛恶心呕吐7天。7天来反复胸痛,伴有出汗,恶心,持续10~20分钟发作时间多为白天,有高血压病史,大量吸烟史。查体神志清晰呼吸正常,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吸烟 变异性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24h平均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24h平均收缩压(MSBP)与舒张压(MDBP),它们之差为24h平均脉压(MPP)。根据MPP≥60mmHg或〈60mmHg把20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成2组,以超声探头测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EF)。以协方差分析校正MSBP和MDBP影响后比较两组间左室重构的指标。结果在24h平均脉压≥60mmHg组中,LVDd,IVSd、LVPWd和LVMI均较对照组高(P〈0.05),即使校正了MSBP和MDBP影响后,这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平均脉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重要原因之

  • 标签: 脉压 高血压 心室复建
  • 简介:1998年1月_2008年12月,“Dedinje”心血管病中心共进行58例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其中46例为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2例为进展性卒中患者。CEA前和术后均行头部CT检查,并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平均随访时间为(42.1±16.6)个月。在术后早期,均未发现TIA患者的头部CT有阳性改变,而进展性卒中患者3例有头部CT阳性改变。随访中期的卒中率在TIA组患者为2.2%,进展性卒中组患者为8.3%。术后早期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中期病死率TIA组为0,进展性卒中组为8.3%。对频发性TIA或进展性卒中患者行急诊CEA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急性脑缺血 急诊 症状发生 TIA患者 头部CT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呈阳性与心率失常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室上性心率失常比例为28.33%,室性心率失常比例为40.00%,心肌缺血比例为21.67%;观察组患者对应比例分别为11.67%、23.33%与8.33%;实验组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异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真实掌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客观数据,为预后治疗患者提供科学、精确的医学数据。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6~9h内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叫颐性分析27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资料,发病距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6~9h,头部CT未显示脑出血和明确的梗死灶,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采用球激酶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以1.5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结果在27例溶栓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寒的有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有15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的有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0例,心源性卒中7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TICI分级:3级)的为5例,部分再通(TICI分纵:2级)的为15例,未再通(TICI分级:0~1级)的为7例,血管再通率为74.1%,总病死率为14.8%。20例动脉例佯硬化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0%,死亡率为0;7例心源性尊中患者,溶拴治疗后血管再通半为28.5%,死亡率为4/7。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忠者的NIHSS评分和修订Rankin量表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头部CT未显示有明确梗死灶的前提下,6~9h内选择动脉溶俭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卒中 时间窗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扰乱代谢《肥胖》杂志项研究显示,垃圾食品会影响代谢,12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男生连吃5天高脂食品后,肌肉将葡萄糖转为能量的效率明显降低,这种变化易导致代谢紊乱。

  • 标签: 垃圾食品 后动脉 饱餐 全身 伤害 代谢紊乱
  • 简介: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个名叫约瑟夫(JosephHenry)的小婴儿从在母亲肚子里4个多月大就开始“练习”微笑,而他出生后近3个月的完美笑容表明这种“早期练习”果然有效。

  • 标签: 英国 母亲 男婴 媒体报道 小婴儿
  • 简介:忽略心衰恶化的征兆.可能会给自己惹上麻烦。有私家汽车的人们,当车仪表板上“检查发动机”的信号灯闪或者车盖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很多人都会留意到这些信号.并把车交给技师修理。心衰患者的身体也经常发出这样的信号。很多人忽略这些心衰恶化的信号(见“心衰恶化的征兆”),等到几天后才到门诊治疗或者入院。

  • 标签: 心衰患者 生命 威胁 信号灯 门诊治疗 恶化
  • 简介: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面对许多市民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支援灾区人民的救治活动中.我们为之感动;然而有些市民在献血时会有晕厥、晕倒的症状,而且他们在以前的采血检查,也出现过相同的症状。面对这些已知自己可能会再次出现眩晕,仍要献血的市民,更让我们感动。不过,同时人们可能也存在着这样的疑惑:我出现这些症状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 标签: 晕厥 免采血 无偿献血 采血检查 症状 大地震
  • 简介:脑灵(Fonzylan)为近年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血管舒张药,化学名丁咯地尔(Beuflomedil),其盐酸盐供药用.我科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应用活脑灵治疗41例老年缺血性脑血脑疾病病人,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活脑灵 老年人 脑血管疾病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对于保护心脏”血压越低越好”好像已经成为口头禅。近些年来对健康有益的胆固醇水平的界定已逐步减弱,现在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正成为保护心脏的标准方法。血压准则虽然变化较慢但也有遵循类似情况的趋势。

  • 标签: 血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水平 标准方法 口头禅 心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冬眠心脏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情况。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冬眠组、冬眠-酪胺组、复灌组、复灌+酪胺组和复灌+去甲丙咪嗪+酪胺组,每组6只。建立离体鼠心脏急性冬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性心肌冬眠心脏去甲肾上腺素的自发性和电场刺激引起的释放.并评价去甲丙眯嗪和酪胺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及酪胺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在冬眠组,缺血1min、120min和加入去甲丙咪嗪后冠脉流出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分别为(1.9±0.5).(2.0±0.4)和(1.9±0.4)pmol/g·min,三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电场刺激引起的心脏去甲肾上腺素的溢出在冬眠组为(3.2±1.3)pmol/g·min,对照组为(76.9±27.7)pmol/g·min,复灌组为(80.3±23.9)pmol/g·min,经方差分析。对照组和复灌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冬眠组较对照组以及复灌组显著减少(P〈0.01);在冬眠-酪胺组和复灌+酪胺组,酪胺均可引起心率和去甲肾上腺素溢出的明显增加(P〈0.05),而在去甲丙眯嗪存在的情况下,这种增加变得不明显(P〉0.05)。结论:离体鼠心脏急性冬眠,不伴有心脏去甲肾上腺素自发性释放的明显增加。而酪胺可引起心率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明显增加.提示心脏交感神经末梢的能量并没有被耗竭;电场刺激引起的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明显减少。复灌后这种释放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在急性心肌冬眠过程中,心脏的交感神经功能可能也经历了个类似冬眠即神经冬眠的过程。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