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通气综合征的定义目前尚无共识,这个词应该停用。通气的处理包括治疗潜在的精神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以及帮助患者恢复信心和进行解释;呼吸训练很少使用,并且可能是有害的。

  • 标签: 高通气 病理因素 呼吸疾病 精神疾病 疼痛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l)对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sletendothelialcells,I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l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2000转染IEC后以脂或脂处理48h。脂组以0.5mmol/L棕榈酸处理;糖组以33.3mmol/L葡萄糖+0.5mmol/L棕榈酸处理。应用Westem印迹法检测SIRrll基因转染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脂培养IECeNOS基因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糖环境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高脂培养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且可升高高脂糖培养内皮细胞eNOS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对照组,脂培养使内皮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下降,脂培养使内皮细胞NO水平进一步下降,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基础状态下内皮细胞的NO水平,且可升高高脂、糖培养内皮细胞的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可改善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及活性,使内皮源性NO分泌增加,因而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在糖尿病的药物开发、基因治疗及胰岛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2型糖尿病 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胰岛B细胞
  • 简介:目的总结我中心对心脏术后出现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2012年2月-2014年7月2800例心脏术后的患者中,有6倒(0.2%)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出现持续严重胆红素血症,对这6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结果6例患者共进行10次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丙转氩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一定的下降,其中TB和CB下降可显著下降(具体结果加P值);血细胞、白蛋白、肾功能、电解质变化不明显。在治疗1-2次后3例患者治疗有效,TB在数天内降至100umol/L左右(P〈0101),余3例患者胆红素升至治疗前水平。6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成功更重要,应该写:经过血浆置换治疗,2/6例最终抢救成功,….出院?)。结论心脏术后出现严重胆红素血症常的患者预后差,血装置换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胆红素,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浆置换 心脏术后 高胆红素血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
  • 简介: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化的经典指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v,PWV)每增加4-5m/s,心血管死亡风险^[1]、致死性卒中^[2]及冠心病事件风险^[3]均增加40%左右。

  • 标签: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 简介:我科成功诊治1例急性肾损伤(AKI)合并钙危象的老年女性患者。患者既往有慢性肾脏病(CKD)病史,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下肢无力,血肌酐(Scr)、血钙水平明显升高。分析患者发生CKD合并AKI(AonC)和高钙血症的病因,以及两者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追问病史,并结合心电图表现,该患者被诊断为维生素D中毒。立即停用维生素D制剂及所有含钙制剂,并予以充分水化,酌情利尿以及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10d后,患者病情好转。本例诊治过程提示老年患者尤其是伴CKD的患者要重视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个体化用药,并重视心电图等无创检查的临床意义以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高钙血症 维生素D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
  • 简介: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除具有急性白血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其特殊的临床征象。其之所以成为高危、难治或白血病急症,是其病理生理学的特点所致。本文对我院2002年以来住院的17例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分型,疗效及早期死亡原因。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依NIHSS评分再分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19.01±2.31)μmol/L、对照组为(11.23±2.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4.82±3.22)μmol/L、(18.21±3.14)μmol/L、(23.99±4.05)μmol/L,不同脑功能缺损程度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 血压负值 血压变异性 左心室肥厚
  • 简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每组在抢救中除了采用止血、输血、输液等相同措施外,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M,治疗组输入等量的氧液。结果:治疗组血压回升、心率降至正常、尿量和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时间均明显提出前,较对照组少(P〈0.01)。

  • 标签: 休克患者 高氧液 静脉输注 重度 急救 复方乳酸钠
  • 简介:目的检测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21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15)和对照组(n=6),实验组分别在喂养脂饮食后6周、12周、18周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IL-18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相比,IL-1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IL-18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且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有一定关系.

  • 标签: IL-18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单纯血压升高11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伴靶器官损害128例为伴靶器官损害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靶器官损害数目累及3个器官组与累及1个器官组相比,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心脏病 肾脏病 脑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对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术前且未经治疗的DCE-MEI影像资料,据药物动力学模型获得病灶的对比剂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Ve)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卵巢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并对DCE-MRI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与MMP-2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卵巢恶性肿瘤Ktrans与Ve均值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Ve与VEGF、MMP-2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DCE-MRI能够无创在体评价卵巢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 卵巢肿瘤 血管生成 侵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 简介: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类少见和罕见的肿瘤,通常分为功能性的和无功能性的。前者主要是肿瘤过多地分泌激素导致出现特定的临床综合征,如胃泌素瘤导致卓一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syndrome)、血管活性肠肽瘤导致Vetoer—Morrison综合征等。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GHRELIN 临床综合征 血管活性肠肽瘤 血症 无功能性
  • 简介:粘综合症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是脑梗死的前期临床症状。为了更好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我院运用乙酮可可碱,加用脑复康治疗粘综合症78例,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乙酮可可碱 脑复康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高粘综合征
  • 简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负担国家部长级会议于2009年4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比尔和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共同举办。32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机构负责人、有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近500人参加会议,会议主要讨论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控制有关问题,强调政府承诺,立刻采取行动,共同面对全球结核病控制领域的挑战。

  • 标签: 耐药结核病 耐多药 负担 结核病控制 世界卫生组织 非政府组织
  • 简介:<正>我国结核病控制进入一个新时期。卫生部提出了90年代我国卫生工作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和农村卫生,其中结核病控制被列为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份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表明结核病控制在我国卫生工作中,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91年卫生部颁发了"1991—200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新时期 发现率 治愈率 结核病防治 技术政策
  • 简介:目的探讨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和小鼠胰岛的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的INS-1E细胞和分离的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的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的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的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的基因表达。结果糖培养后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的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的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糖处理后INS-1E细胞的Pdxl,Insl,Ins2和Glut2的mRNA水平下降。结论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细胞 INS-1E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丙泊酚对糖诱导的H9c2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使用糖长期培养H9c2细胞,在体外建立心肌细胞糖老化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丙泊酚(5,10,20,40μmol/L)作用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释放,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P16、P53、Rb蛋白表达量。结果预处理丙泊酚(5~20μmol/L)能够明显减轻糖诱导的细胞损伤;抑制细胞内ROS释放;显著降低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目;降低P16、P53和Rb蛋白表达量。结论丙泊酚通过抑制ROS释放,降低H9c2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从而产生心脏保护作用。

  • 标签: 丙泊酚 高糖 氧化应激 细胞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