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胰腺转移性肿瘤较为少见,通常临床表现隐匿,且无特异性,易被忽视。其中转移性透明细胞更罕见,国内外报道仅数十例,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本科近10年来仅有的2例胰腺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

  • 标签: 胰腺转移性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 个案报道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的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8年间收治的10例胰腺腺泡细胞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结果10例胰腺腺泡细胞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62±8)岁。CT检查示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1例,胰头7例,胰体尾2例;肿瘤大小平均为4.5cm×4.7cm;7例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胰管扩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其中3例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例合并门静脉切除置换;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病理检查示瘤体平均4.0cm×3.3cm×3.4cm;镜下见5例胰头肿瘤侵犯十二指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7例肿瘤侵犯神经;6例淋巴结转移。随访9例,1例失访。术后存活3~51个月,平均存活18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腺泡细胞是胰腺一个独立的高度恶性的类型,对放化疗可能都不敏感,其生物学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腺 腺泡细胞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细胞瘤是起源于未分化中胚层组织的恶性实体肿瘤,90%见于7岁以前,成人十分罕见。寿建忠等统计占成人肾脏肿瘤的2.53%。回顾198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成人细胞瘤4例,仅1例术前确诊。为提高诊治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成人 肾母细胞瘤
  • 简介:患者女,60岁.因上腹痛、怠倦、体重减轻两周余于2007年5月到当地医院就诊.腹部超声示胰体部一不规则低回声区.CT示胰体部7.5cm×6.2cm肿块,侵及钩突(图1a).胰腺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予以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3个疗程.因收效甚微转至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上腹扪及约8cm×5cm之肿块,质硬,轻触痛.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冷冻治疗 胰腺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顺铂联合化疗 低分化鳞癌
  • 简介:病例:男.59岁.因咳嗽、咳痰1月余.于2006年12月入院患者自2006年11月无口月显诱因出现咳嗽,有时咳暗灰色、黄色痰,无胸闷、气急,无胸痛,无发热、盗汗,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痰变白,但咳嗽无明显好转。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炎性假瘤 癌症TNM分期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临床常见,提高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是治疗该病很重要的措施之一。我院临床应用小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治疗 老年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dehydrogenase-1,ALDH-1)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IMPC伴淋巴结转移103例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伴淋巴结转移(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110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未经放、化疗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组肿瘤原发灶和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ALDH-1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①IMPC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率[原发灶37.9%(39/103);淋巴结转移灶47.6%(49/103)],明显高于IDC-NOS组[原发灶21.8%(24/110);淋巴结转移灶23.6%(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状态、PR阴性状态、HER2过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③与IDC-NOS组相比,IMPC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乳腺IMPC转移淋巴结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差有关(P=0.005)。结论ALDH-1可作为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且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导致IMPC高淋巴管侵袭、高淋巴结转移及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乙醛脱氢酶-1 原发灶 淋巴结转移灶 ALDEHYDE
  • 简介:药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为生理代谢功能的特殊性,大部分药物要经过代谢或排泄,药物毒副作用更易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近10多年来,药物性损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的成人急性肾衰是由药物引起。因此必须重视药源性损害,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肾损害 药物 抗生素类
  • 简介:综合征特指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明显下降,而导致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有学者将诊断标准确定为,在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清肌酐升高3.0~5.0mg/dl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5ml/min以上.心综合征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但有研究显示,其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病率可达30%左右.心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中心静脉淤血、神经内分泌激活、贫血、氧化应激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能是导致心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心综合征的治疗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原则上首先应纠正心综合征的可逆性诱因;其次,需要确定患者灌注状态,保证收缩压在80mmHg以上,平均压在60mmHg以上,对于低心排血量患者,可尝试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此外,还需及时停用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具体讲,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液滤过、重组人B型利钠肽和加压素拮抗剂均可考虑应用.本文就心综合征的上述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在甲状腺间变细胞(anaplasticthyroidcarcinoma,ATC)、正常的甲状腺(normalthyroid,NT)及PTC组织中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proteins,MCM)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NT、ATC、PTC3种组织切片和ATC细胞中MCM5、MCM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Northernblot检测MCM复合物的表达量,应用siRNA技术干扰MCM7的表达。结果在ATC组织中,MCM5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65%,MCM7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73%,而NT组织及胛C组织中MCM5及MCM7表达极低。在ATC细胞中MCM5和MCM7的高表达同时伴随MCM2和MCM6的表达升高。用小干扰RNA抑制MCM7的蛋白表达水平会降低ATC细胞中DNA的合成效率。结论在ATC中MCM蛋白的表达上调并引起ATC的过度增殖。

  • 标签: 甲状腺问变细胞癌 染色体维持蛋白5 染色体维持蛋白7 P53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大约15%的人类癌症由病毒感染引起(表1),病毒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位致癌危险因素。将来,通过免疫接种大多数的感染可以预防,这样可在世界范围内显著降低癌症发病。人们在研究基因与肿瘤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首次发现了致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事实足以说明研究致癌病毒在动物及人体致癌作用的重要性。

  • 标签: 癌症 病毒感染 致癌基因 核心蛋白 免疫反应
  • 简介:皮肤可来源于任何皮肤结构。比如从来源于表皮成分(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及黑素细胞(恶性黑素瘤),到少见情况下来源于血管(血管肉瘤),结缔组织(如隆突皮肤纤维肉瘤)和其他皮肤附属结构(如微囊性附属器)。皮肤也可被淋巴瘤细胞浸润(T细胞性和B细胞性)以及其他系统恶性疾病也可侵犯到皮肤。

  • 标签: 皮肤癌 皮肤纤维肉瘤 皮肤结构 血管肉瘤 恶性黑素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目的研究FoxM1基因表达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细胞活性和侵袭性有无影响,探讨FoxM1与PTC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hFoxM1-RNA干扰和硫链丝菌素处理PTCTPC-1细胞,观察处理后的癌细胞与未经处理的癌细胞细胞活性、侵袭能力、迁移能力方面的变化,并使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中FoxM1基因的表达水平,观察硫链丝菌素对FoxM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TPC-1细胞中,使用hFoxM1-RNA干扰和硫链丝菌素处理均能使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用2种方法处理后,细胞侵袭能力分别降低了约29.2%及38.63%,细胞迁移能力分别降低了约46.0%及47.5%,且PCR结果表明,hFoxM1-RNA干扰和硫链丝菌素处理均明显抑制TPC-1细胞中FoxM1基因mRNA的表达,分别抑制55%及38%.结论FoxM1能促进PTC细胞的侵袭转移,其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值得关注,而硫链丝菌素能抑制肿瘤细胞中FoxM1的表达.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FoxM1基因 侵袭性
  • 简介:1临床资料女性,54岁,因“体检发现右乳成簇细小钙化4d”入院。体检:双乳、双腋窝、甲状腺及双颈侧区未见明显异常。乳腺钼靶示:右乳外上见较多成簇细小钙化。乳腺彩超:双乳腺增生。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异常回声,大小约11mm×6mm,边界可见,形态较规则,以低回声为主,内回声不均质,其内见较多团状及粗大强回声伴声影,加彩后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进一步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甲状腺癌不能除外。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右乳钼靶导丝定位下钙化灶切除活检+甲状腺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右乳腺组织增生活跃,原位不能除外,需待术后石蜡病检确诊;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遂行双侧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诊断: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右乳原位(导管内)。补行右乳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长期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150μg,qd),门诊定期随访。

  • 标签: 乳腺原位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综合征是指心脏或肾脏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而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疾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将其分为五型.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与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一氧化氮/氧自由基的失衡、贫血、炎症等相关.心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尚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资料,可选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一些新型药物如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正进入临床,如出现药物抵抗应早期行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发病机制 分类 治疗
  • 简介:儿童和成人期的造血在骨髓中进行。胚胎的主要造血部位是肝脏;胚胎发育晚期造血干细胞会迁移至骨髓(6~7个月)[胎盘脐血是移植所需造血干细胞的丰富来源,全世界已进行数百例脐血移植;该技术主要用于儿童,因为可获得的血量有限(60~100m1)]。

  • 标签: 血细胞 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