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晨口服10mg,连续6周.结果:治疗后血压由治疗前的165.45±12.82/98.85±10.27mmHg降至128.38±11.71/76.26±8.39mmHg,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心率不增加,3例出现咳嗽.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丁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血栓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酞,在14d后、28d后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记录凝血功能中APTT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订值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酞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奥美唑、雷贝拉唑以及泮托唑用于胃溃疡穿孔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的患者90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本组患者分为三组,即治疗组1、治疗组2和治疗组3,各有病例30例,治疗组1采用奥美唑治疗,治疗组2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3采用泮托唑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2、3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3.33%和90.00%。各组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3对于腹胀的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对于嗳气的缓解效果明显较其他两组好,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唑、雷贝拉唑以及泮托唑对于胃溃疡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相比之下,奥美唑用于本病治疗产生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作为胃溃疡临床药物治疗的首选。

  • 标签: 胃溃疡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泮托拉唑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观察间三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急性腹痛患者80例,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使用间三酚.对照组42例使用654-2(山莨菪碱)、VitK1治疗,观察两组在用药30分钟时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腹痛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间三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疼痛方面疗效与654-2、VitK1相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菪碱 VITK1 痉挛性腹痛
  • 简介:甲氧氯胺(Metoclopramidum)为中枢性镇吐药,可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中的多巴胺受体,提高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阈值,产生中枢性镇吐作用,还可加强胃及上部肠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驰幽门窦及十二指肠冠,提高食物通过率,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用于防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嗳气、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可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为引起临床重视,现报道其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

  • 标签: 例报告 反应例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
  • 简介:目的:比较间三酚、山莨宕碱和哌替啶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150例肾绞痛患者分为间三酚组、山莨宕碱组和哌替啶组,每组50例,分别肌肉注射间三酚40mg、山莨宕碱10mg、哌替啶100mg,观察3组疼痛缓解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间三酚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山莨菪碱组,与哌替啶组相当,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为30~60min。结论:间三酚是一种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宕碱 哌替啶 肾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与丁酞软胶囊合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酞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CRP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CRP含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银杏叶注射液与丁酞软胶囊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银杏叶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丁酞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和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乌拉地尔和硝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泵入硝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泵入乌拉地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降压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30分钟、2小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压效果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另外其不良反应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于其中2级高血压患者来说,乌拉地尔没有硝钠降压明显;3级高血压的病人乌拉地尔降压效果较差。结论乌拉地尔对高血压脑出血症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及较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乌拉地尔 硝普钠 高血压脑出血 降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脑内胆碱能系统功能异常,对认知功能有潜在的损害作用。本研究探讨阿米舒比利、培酮对正常大鼠认知功能相关行为学变化及前额叶皮质(PFC)和海马齿状回(DG)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出生后第8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培酮2组(1或2mg),阿米舒必2组(5或100mg/kg),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每组8只,连续腹腔注射给药45日。然后采用旷场箱检测大鼠社交行为,采用新物体识别测试系统检测对新物体的优先识别指数,通过改进的Ellman法测定前额叶皮质和海马齿状回区AChE活性。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培酮组或高剂量阿米舒比利组社交接触次数和/或社交接触时间明显减少,培酮(低或高剂量)组和高剂量阿米舒比利组优先识别指数降低,在PFC区培酮(低或高剂量)组和高剂量阿米舒比利组AchE活性增高,在DG区培酮(低或高剂量)组AchE活性增高。与低剂量阿米舒比利组比较,高剂量培酮组社交接触次数和社交接触时间明显减少。结论我们发现长期腹腔注射培酮或阿米舒必对大鼠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唑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配方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奥美唑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7.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5%)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72.5%),且观察组(5.10.8)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9.31.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行铝碳酸镁联合奥美唑治疗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CUMS大鼠抑郁模型,研究尼美舒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5-HT1A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尼美舒(3、6和12mg·kg-1)和氟西汀(3mg·kg-1)在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1d。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降低(P<0.01),静止不动的时间较正常组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进入总次数和开臂次数及停留时间百分率均较正常组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丢失和核固缩明显增多,海马CA1区、CA3区5-HT1A表达强度低,阳性颗粒数目少且着色浅淡。

  • 标签: 尼美舒利 抑郁 免疫组化 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