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发病6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患者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及1周血浆IL-8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中36例再通,12例未通.两溶栓后血浆IL-8水平在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于48小时达峰值.结论:①IL-8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血浆IL-8浓度能反映心肌梗死区域的炎症与损伤程度.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血浆IL-8浓度较未灌注者低,溶栓再灌注挽救心肌而减轻的炎症反应程度足以抵消再灌注炎症损伤.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IL-8动态变化及峰值浓度不是判断溶栓再通情况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血浆 IL—8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白细胞介素-8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年龄的AMI患者在性别、患病率、症状、梗死范围、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MI不同年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年龄上60岁以下青壮年仅占27.2%,老年人占72.8%;症状方面青壮年人中79.6%有典型胸痛症状.远高于老年人中的50.2%.老年人多部位AMI占34.6%,明显高于青壮年人的10.2%;二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以男性为主,青壮年AMI多有典型胸痛症状,而老年人以多部位AMI所占比例较多,50~79岁年龄段是AMI发病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AMI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不同年龄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