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静脉套管针改良硅油注入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6月行玻璃体手术需要注入硅油的患者316例,非盲法按随机号分成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150例,手推硅油组166例。改良套管针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管道注入硅油,手推硅油组采用穿刺针手推注入硅油。结果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用油量(6.4±4.2)ml,手推硅油组用油量(6.8±3.9)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次数及眼压平稳维持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优于手推硅油组。结论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系统在硅油注入术中应用使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较手推硅油方法明显减少,在维持术中眼压平稳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硅油 套管针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运用中心负压吸引+沙培林局部用药对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入选的2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回病房立即将胸壁及腋下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72h后,从引流管处注入沙培林5U,当引流液≤15mL时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当引流液≤15mL时拔管,比较2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注入沙培林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促进患者切口愈合。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皮下积液 皮瓣坏死 中心负压吸引 沙培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 50例。甲组将药物分为 3等份,在左侧、右侧以及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乙组将药物在单一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发育不良、气胸的发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甲组的颅内出血、脱管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相较于不同体位注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单一体位临床效果更好,操作简便,不会对患儿造成过多干扰,能够减少颅内出血和脱管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