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急诊患者90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和参照组(常规急诊管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危机管理和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急诊 护理风险 危机管理
  • 简介:对手术室护士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综述,认为手术室护士应加强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门诊输液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多变,新药种类繁多等特点,这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三方合作对提高输液“窗口”的满意度和输液服务质量,降低风险隐患,具有很大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门诊输液 风险防范 合作 管理 门诊工作 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中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需行静脉治疗,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各52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风险防范安全管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进行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风险防范 安全管理
  • 简介: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普及,人们维权意识大大增强,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防范护理缺陷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缺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者 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人群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急危重症患者, 为了公平起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 38 例,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一组为观察组,采取早期判断风险防范管理。 最终统计对比两组误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给与早期判断风险防范管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误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风险防范管理以后,提前防止患者产生误吸或者减少误吸的概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误吸风险 早期判断 风险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7例神经外科患者,分析和统计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在57例神经外科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28%。在7例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是由于护理人员所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1.43%;有2例患者是由于患者及家属所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57%。结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通过给予针对性地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也是抢救危重病患儿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导致医疗事故及护患纠纷。因此,为降低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本文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进行分析。

  • 标签: 儿科 静脉输液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需积极寻找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利于儿科护士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士和谐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输液 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为了控制或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分析手术室现存或潜在护理风险因素,提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监控机制,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以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每组各38例,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建议。结果:通过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进行观察,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探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由比较数据可知探究组优于参照组。通过改善急诊护理措施,护士病人取得了满意的良性效果,医院纠纷、投诉显著减少。结论:做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防范,能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感到拥有安全,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5月至10月入院治疗的100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重症医学科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干预值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护理中运用风险干预措施的方式,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且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风险分析 防范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综合病区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本院2021年9月-2022年6月内科病区患者40例展开研究,以挂号次序分组,先入院20例视为对照组,施行内科综合病区常规管理,后入院的20例视为观察组施行内科综合病区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不遵医嘱发生风险、护理操作风险、环境风险、医患纠纷的占比。结果:观察组中风险占比偏低,(P

  • 标签: 内科综合病区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安全防范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与日俱增,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儿科护理中存在诸多护理风险及问题。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患儿伤残或者死亡,即为儿科的护理风险风险管理具有风险性高、后果严重、不确定性高、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如何降低风险,做好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因此,对儿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探究。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管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系列常见护理风险并针对风险事件进行防范措施制定。方法:入组组员均为本医院外科实施治疗的患者,选取例数总计6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9.5-2020.7,本次分组研究方法选用随机模式,防范组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常规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每组患者均30例,观察指标: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防范组感染、输液反应、脱管、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常规组,存在明显性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外科护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风险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方法。方法:对我院耳鼻喉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57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护理技术操作中的风险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风险并制定干预措施,同时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同样收治的570患者为对照,判断实施前后的护理技术操作风险发生率。结果: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实,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潜在风险主要集中在护理技术不规范、执行医嘱存在风险、患者自身因素风险三个方面,OR>1。在制定防范措施后,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风险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形成完整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预防风险发生,具有必要性。

  • 标签: 耳鼻喉科 护理技术操作风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护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护理工作,导致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存在护理风险,其具备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护理风险一旦出现,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之后,要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的风险,要想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把控。这文章主要针对护理风险预防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

  • 标签: 手外科患者 护理工作 风险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新生儿,随后将其进行临床分组,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于常规组来说,常规护理。对于干预组的新生儿家属来说,采用护理风险评估护理模式。结果:通过进行临床比对,常规组和干预组患儿中其中身高、体重、头围等具有相关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常规组和干预组的整体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风险评估护理进行应用,能够减少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效果较好。

  • 标签: 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 新生儿监护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 要: 血透护理,即血液透析护理。众所周知,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主要是针对肾功能衰竭疾病所展开的一种治疗方式,通常被用于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方式中。由于血液透析的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高,对其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后的护理要求也会更高,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及不安全影响因素,例如护理人员意识不强、缺乏完善管理制度、设备物品安全隐患以及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等,都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引发护患纠纷,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将针对血透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护理实际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进一步保证血透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透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