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健康教育干预和结构心理教育干预对化疗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根据Zung焦虑、Zung抑郁自评量表,结合化疗病人具体情况设计)将肿瘤外科接受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和对可能出现的化疗毒副反应的担心程度。[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构心理教育干预能显著改善化疗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化疗病人。

  • 标签: 心理干预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结构营养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态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前二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后两组营养状态指标均改善,而观察组营养状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 胃癌术 鼻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60例静脉输液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多发因素及危害。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多发因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危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微粒污染多发因素,降低微粒污染的危害、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 标签: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多发因素 危害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楼里新住进一对新婚小两口,动不动就呼朋唤友来家里聚会。有时卡拉OK意犹未尽,接着跳霹雳,放摇滚迪斯科,科种声响如滚石惊雷;有时是吆五喝六喝酒,或打麻将。邻居们对此叫苦连天,甚至当着小两口的面,表面了极大不满,

  • 标签: 噪音污染 胎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口腔门诊对污染器械预处理的应用。方法 选择口腔门诊的一种诊疗器械,如镰刀型充填器。自探索开始平均标记镰刀型充填器各30把,分为红色观察组和白色对照组。红色观察组器械在医生使用完毕后立即用75%酒精棉球擦拭处理残留的污染物如充填材料等,白色对照组器械则不做任何处理,比较两组器械的受损率和医生使用后的满意度。 结果 应用实施预处理的红色观察组器械的受损率明显低于白色对照组器械的受损率(P1〈0.05),医护人员对实施预处理应用的红色观察组器械使用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白色对照组器械(P1〈0.05)。 结论 口腔门诊污染器械预处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器械的受损率,提高医生对器械使用的满意度,应用效果好。

  • 标签: 预处理,口腔门诊,受损率
  • 简介:新人院病人的入院处置及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要求病人3短:即指甲短、头发短、胡须短,所以病区常规配备指甲剪,为病人剪指甲。但是1个病区30张-40张病床,只备2个或3个指甲剪为所有病人使用,而且《消毒技术规范》中也没有对指甲剪提出特别的消毒管理要求,这样在病区内交叉使用,成为病区内细菌传播的媒介和医院感染的隐患,为引起同行对指甲剪细菌污染的重视,我院在各临床科室对指甲剪的使用及消毒进行了调查,

  • 标签: 病区内 指甲 污染情况 《消毒技术规范》 监测 消毒管理
  • 简介:对357例羊水Ⅱ度污染病例进行剖析,其发生率:过期妊娠最高(占16.76%),足月妊娠次之(占10.58%),早产儿最低(占6.58%).其发生原因有明显缺氧因素221例,占61.9%,其次分别是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膜早坡,过期妊娠等.窒息发生率羊水Ⅱ度污染病例为13.4%,0-Ⅱ度羊水污染病例为3.2%,两者比较P<0.001.指出要重视羊水Ⅱ度污染的病危病例的监测及处理,特别是出生后清洁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胎粪吸入综合证的发生.

  • 标签: 羊水胎粪Ⅱ度污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医院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手术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媒介.我国约有1亿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1],切断经手术器械传播途径非常必要,现将手术器械微生物污染及消毒现状综合如下.

  • 标签: 医院 消毒 手术器械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20年-2021年供应室无菌间空气污染情况,依据调查结果给予控制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每月15号进行常规空气消毒后,于次日上午在无干扰条件下进行空气采样,对平皿进行培养观察,分析空气细菌污染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20份样本中细菌检出数60cfu.m-2,检出率为50.00%,其中春季、夏季、秋季以及冬季检出率分别为20.0%、23.33%、46.67%、10.00%。结论:通过调查无菌间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可针对当前空气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应控制策略,保障无菌质量达标。

  • 标签: 供应室 无菌间 空气细菌污染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抢救实效、抢救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68名急诊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两组,每组34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静脉通道创建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总时间均较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下,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 标签: 结构化团队护理 急诊抢救 抢救时效 抢救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细菌污染 院内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肝包虫是寄生在肝内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是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地方病。肝包虫多见于牧区,我国青海省是高发流行地区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其治疗方法尚无新的措施,主要靠手术治疗,我院2000~2002年共施行肝包虫摘除术98例,通过采取有关措施预防肝包虫病的医源性传播,术后经病历随访无一例再行二次手术治疗。手术配合体会如下:

  • 标签: 肝包虫 污染预防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牙科高速手机和印模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状况,评价几种不同方法对牙科高速手机和印模的HBV消毒效果。方法对口内操作30min后的高速手机、硅橡胶印模、藻酸盐印模各1000件进行HBsAg抗原性定量检测。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高速手机分别采用蒸汽压力灭菌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对印模分别采取健之素消毒液浸泡和紫外线消毒;再次进行HBsAg抗原性定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1)HBV污染状况:手机和印模的HBsAg污染阳性率为10%~14%。(2)手机消毒:压力蒸汽法HBsAg阳性率为0,紫外线消毒法为47%,两种消毒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硅橡胶与藻酸盐印模消毒:健之素消毒液浸泡后HBsAg阳性率为0,紫外线消毒后阳性率分别为18%、28%,两种消毒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紫外线消毒法对两种印模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内操作后手机和印模污染严重,紫外线消毒的效果并不理想,压力蒸汽法和健之素消毒液浸泡是可靠的消毒方法。

  • 标签: 牙科高速手机 印模 HBV 污染 消毒
  • 简介:目的:探讨各清洗环节对重度污染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台剖宫产手术后的320把重度污染器械,其中子宫钳160把,血管钳160把,按流程进行清洗,分别在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抽取器械子宫钳40把、血管钳40把进行ATP检测分析。结果:手术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器械ATP检测值持续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器械合格率持续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子宫钳和血管钳的ATP检测值、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清洗环节对重度污染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有重要作用,必须严格按流程进行清洗,器械初洗对器械清洗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建议器械清洗时评估器械的污染程度、附着物的黏附强度、器械的形状构造,给予针对处理,有处理难度较大的污物时应手工清洗后再进行机械清洗。

  • 标签: 重度污染 手术器械 清洗 清洗质量
  • 简介: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管理,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去污工作、改变观念、细化规章制度、去污流程程序化、专业分工、细化岗位职责、加强污染区感染管理、有效检查、培训考核等。结果器械彻底清洗后除菌率达98.3%。结论精细化管理可以达到完美的清洗效果,适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的管理。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污染区 精细化管理 探索
  •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配制液体是一项简单但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即使这一简单的护理操作临床护士在配制液体时仍产生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基层医院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临床护士没有较强的无菌观念、责任心及安全意识,使配制药液此项护理质量环节得不到有效保证,临床护理人员应格外重视在药液配制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因素。现关于操作台面上导致药品污染的原因进行以下调查及分析反馈。

  • 标签: []配制液体  药品污染   无菌观念    责任心  
  • 简介:摘要:新生儿血流感染是造成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检测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方法中,血培养依然是分离和验证微生物病原体的金标准。

  • 标签: 新生儿科 血培养污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从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的研究现状污染来源以及血培养污染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建议从无菌采样技术,污染细菌分析、血培养标本采集期间的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血培养标本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等方面降低新生儿科血培养污染率。

  • 标签: 新生儿 血培养污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时效、满意率、有效的影响。方法:取71例研究对象(即:我院2020.01-2021.03抢救的多发性创伤患者),等差数列法分组,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和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对比抢救时效、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整体抢救用时比常规组短,常规组护理缺陷率11.11%,抢救成功率80.56%(29/36),前者比观察组0.00%(0/35)高,后者比观察组97.14%(34/35)低,同时,对比家属满意率,观察组94.29%(33/35)比常规组77.78%(28/36)高,P<0.05。结论: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具有缩短抢救用时,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抢救有效、抢救成功率的作用,患者家属对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认可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有效性 多发性创伤患者 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 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