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变了很多。以前我给她做治疗护理时都很配合,现在常常烦躁:打了这么多,一点起色都没有,不打了!以前因为身上有味道,不让我帮她洗澡,都是自己洗,现在默默地让我洗;以前怕我女儿没人照顾,一到晚上就催促我快回家;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母亲的味道》
  • 简介: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离婚后的母亲依旧整天唠叨个不停,特别是在我上学前、放学后,因为有了我这个文/“倾诉”的对象,母亲唠叨起来更是没完没了。我不止一次地请求母亲住住嘴,但无济于事。后来母亲意识到这是病症后,也曾经到医院就诊,但因无特效药,母亲的唠叨还是时好时坏。那年中考,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这一结局把母亲惊呆了。高一开学后的一个星期天,母亲突然由唠叨变得一言不发,我和她讲话,她总是把背对着我,不理我。看到母亲一反常态,我吓坏了,以为她受了精神刺激,便多了个心眼留神观察。我看到母亲嘴里经常鼓鼓的,像是含了什么东西,便拉着母亲问。母亲被逼不过,只得张开了嘴:原来母亲在嘴里含了一副拳击运动员专门用来护齿的牙托!母亲说,为了改掉唠叨的毛病,她尝试了许多种办法,最后选用牙托塞嘴这个办法。“我就是做哑巴,也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母亲充满信心地说。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每当我学习倦怠时,每当我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时,就会想起母亲的牙托!于是,就勇气倍增。在这种亲情动力的驱动下...

  • 标签: 母亲 牙托 更年期 多语 特效药 精神刺激
  • 简介:【摘要】育儿胜任感是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满足各种需求的效能和能力。本文综述了育儿胜任感的基本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的研究进展,为帮助二孩高龄孕妇适应角色转变,提高育儿胜任感提供依据。

  • 标签: 育儿胜任感 研究 进展
  • 简介:禽兽女婿爬上了丈母娘的床王重和妻子刘琴几十年都生活在邕城郊区的县城里。两人打年轻从认识到结婚,感情一直很好。退休之后,过着平静的晚年日子,可是谁也未曾料到,在他们看似平静恩爱的生活的后面,却潜藏着杀机和不可告人的耻辱。当事实暴露后,从他们的单位到邻居,还有刘琴退休后所负责的街道居委会,都为之震撼,同时也为刘琴的跳楼自杀,王重的心脏病猝发,夫妻双双在两天之中相继死去的现实痛心不已。

  • 标签: 女儿第三者 成女儿 母亲成
  • 简介:目的调查脑瘫高危儿母亲在长期照护患儿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问卷,对50例脑瘫高危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瘫高危儿母亲在SCL-90总分及除精神病性的8项因子分方面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不同脑瘫高危儿的母亲SCL-90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高危儿母亲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受脑瘫高危儿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的影响。治疗脑瘫高危儿的同时,应关注其母亲的身心健康,为其提供医疗、信息、情感支持等,以提高脑瘫高危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脑性瘫痪 母亲 健康状况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育儿生活中的困难及应对行为。[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1个月时分别利用面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对18名母亲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经历了困难的母乳喂养、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自我育儿能力低下的无措与自责、对早产儿常见症状的担心与不安、疲劳及育儿负担感、育儿信息所致的混乱等育儿困难及不安,母亲采取积极应对和消极逃避两种方式应对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结论]早产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存在育儿困难,为提高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能力,探讨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一体化的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 标签: 早产儿 母亲 育儿困难 应对 行为
  • 简介:目的调查早产儿母乳喂养现状与母亲哺育知识水平的关系,为孕产妇早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月龄满4个月的早产儿家庭130例,内容包括喂养方式及其掌握有关早产儿哺育知识的水平.结果母乳喂养占16.2%,混合喂养占21.5%,人工喂养占62.3%,三组知识水平以母乳喂养组得分最高,混合喂养组次之,人工喂养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9,P<0.01).原因是医院孕妇学校和住院期间获取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知识普遍不足,护理宣教不力,缺乏针对性.结论欲改变这种现状:①极需加强有关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如婚前学校和产前孕妇学校);②增加母乳喂养读本中有关早产儿的内容;③作好护理宣教,让早产儿家庭更多了解早产儿生理发育特点和常见喂养问题;④更多指导和帮助早产儿父母,提高母乳喂养的技巧和能力.

  • 标签: 婴儿 早产 母乳喂养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母亲在照顾患儿期间内心深处的感受,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深度访谈并收集10名患儿母亲的资料。运用Colaizzi法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得出主题。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的主题包括:过重的心理负荷、沉重的经济负担、渴望疾病相关的知识。结论深入了解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母亲的真实照顾体验,有利于护理人员对其提供专业照护知识指导及心理疏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和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母亲 照顾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婴幼儿对母亲不同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3对母子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陌生情景实验作为区分法将所有母子分为安全组与回避组、反抗组,对三组母子家庭以及性格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安全型依恋婴幼儿中父母亲自养育、争执时回避儿童或无争执以及意志型性格母亲占比较高,回避型依恋婴幼儿中非父母亲自养育、家庭争执时不回避儿童以及理智型性格母亲占比较高,反抗型依恋婴幼儿中非父母亲自养育、家庭争执时不回避儿童以及非意志型性格母亲占比较高(P<0.05)。结论:家庭养育人员、争执回避儿童与否以及性格类型对于婴幼儿对母亲依恋性质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婴幼儿 母亲 依恋性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PICU患儿母亲的焦虑问题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安抚亲属的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方法: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160例PICU患儿,并将其母亲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母亲的焦虑情绪评分为(44.32±2.34)分,对照组为(50.12±4.39)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母亲对工作的满意度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于PICU患儿母亲的焦虑问题的缓解效果显著,可体谅家属情绪,给予适当的帮助,促使其了解PICU患儿病情,积极配合治疗相关工作,可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PICU患儿 母亲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将袋鼠式护理应用至住院新生儿母亲中,探究此种干预措施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12月60例住院新生儿母亲,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30例。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袋鼠式护理。结果:实验组中30例新生儿中,23例进行了一次KMC(76.67%),6例进行了2次KMC(20.00%),1例进行了3次KMC(3.33%)。其中无新生儿由于实施KMC而发生烦躁、哭闹、呼吸困难、脸色及口唇发绀的情况。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母亲焦虑、抑郁心理分值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住院新生儿 焦虑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袋鼠式护理对住院新生儿母亲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收诊的96例新生儿母亲为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袋鼠式护理措施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为66.45±5.24、45.54±4.32、65.88±5.35、44.12±4.12和66.47±5.25、56.45±4.12、65.74±5.68、57.45±4.03,t=0.884、11.035、0.627、13.201,P=0.385、0.001、0.654、0.001,护理后有差异,(P<0.05)。结论:住院新生儿母亲采取袋鼠式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母亲的情绪,焦虑和抑郁状态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护理措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住院新生儿 母亲焦虑 抑郁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乳腺癌在临床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常见于已婚女性中,母亲若是确诊乳腺癌,除了会对其本身机体健康、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以外,还会对未成年女子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为了更好的探究母亲罹患乳腺癌给未成年子女造成的影响和干预措施,本文围绕该主题就此展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未成年 肿瘤研究 干预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小儿手术后疼痛进行具体问题的改善,并关注患儿母亲的焦虑状态,提升护患信任感。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儿,其均实施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7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连续性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在 FLACC 评分上 为( 2.64±0.51 )分,对照组为( 5.13±0.49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各个时间点的 S-AI 评分中,也以观察组更低,效果好。 结论: 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小儿手术疼痛问题,并有利于家属缓解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 术后疼痛 母亲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小儿手术后疼痛进行具体问题的改善,并关注患儿母亲的焦虑状态,提升护患信任感。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儿,其均实施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连续性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在FLACC评分上为(2.64±0.51)分,对照组为(5.13±0.4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各个时间点的S-AI评分中,也以观察组更低,效果好。结论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小儿手术疼痛问题,并有利于家属缓解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 术后疼痛 母亲 焦虑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初生儿生长发育与母亲分娩年龄的相关性,新生儿体格与母亲其他情况、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深圳市重点医院分娩的初生儿2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观察组早产儿93例和对照组足月儿126例。比较两组新生儿体格情况、母亲情况、前6个月的喂养方式等,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体重、身长、坐高以及头围显著小于对照组,母亲年龄≤25岁阶段的比例高于对照组,〉30岁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前6个月采用人工喂养方式以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母亲年龄相对更高、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前6个月采用母乳方式喂养以及母亲并发症比例越低的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更好。3、6月龄观察组体重、身高小于对照组(P〈0.05),12月龄两组新生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深圳不同胎龄新生儿生长发育呈现不同趋势,其中足月儿体格明显更好。母亲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对高、采用母乳喂养及母亲妊娠并发症比例越低的新生儿生长发育越好。并且在新生儿出生后采用健康的护理方式对其后期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胎龄 初生儿 生长发育 分娩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母亲声音干预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心率、摄奶量及体质量的效果,以探讨该方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100例入暖箱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鸟巢式护理,观察组采用母亲声音干预联合鸟巢式护理。通过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对早产儿心率、摄奶量及体质量的影响。结果:(1)早产儿心率对比结果: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2)早产儿摄奶量对比结果: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3)早产儿体质量恢复时间对比结果: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母亲声音干预联合鸟巢式护理能够有效减慢早产儿心率、提高摄奶量及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母亲声音干预 鸟巢式护理 早产儿 心率 摄奶量 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将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中,观察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早产儿母亲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早产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75例。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早产儿生长状况优于对比组,P<0.05。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母亲不良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不良心理分值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应用参与式护理至NICU早产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减轻其母亲的不良心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