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头颈部手术时患者的体位采用垂头仰卧位,为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方便全麻插管患者的病情观察,覆盖患者的头部无菌巾需要架支撑,我们以往采用的架通常是器械托盘。洗手护士站在患者侧,摆放和传递器械方便,同时托盘能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麻醉机管道受压和手术者的操作范围过大造成气管插管脱出。但这种方法存在许多缺点:①第二助手远离手术野,无法协助主刀医生充分显露手术野和快速止血,直接影响主刀医生手术操作,

  • 标签: 头颈部手术 头架 设计 器械托盘 气管插管脱出 手术操作
  • 简介:更换床单是临床护理工作之一,也是病人在细节中体会护理人员无私关爱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符合更换床单操作规程的基础上,使病人得到最大舒适并保持床单位的稳固也就成为所有护理人员思考的一道难题。我们在临床整理床单位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床单位的结构,最终研制出了一套双稳固式床单位,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 标签: 床单位 双头 临床护理工作 制作 护理人员 换床单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产妇出现位难产的诱因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来我院就诊的 150例位难产的孕妇入选本次研究,患者按照 1: 1等分为 2组,各有 75例。试验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结局和满意度,同时观察试验组孕妇的诱因。结果 位难产的诱因多为胎异位,产力异常和产道异常等因素;干预后,试验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相对于对照组佳,试验组的产妇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高, P< 0.05。结论 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治疗结局,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位难产 诱因 护理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位难产出现的原因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位难产产妇40例为样本,将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顺产产妇40例,归于对照组。比较产妇临床表现,探究位难产的原因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巨大儿、宫缩乏力、脐带原因、产道异常、枕后位、枕横位为位难产的常见原因。在临床表现、盆评分、产程时间比较中,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难产与胎位置具有一定联系,应结合产程与胎儿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分娩方式。

  • 标签: 头位难产 分娩 枕后位 枕横位
  • 作者: 马燕霞 代玉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8-12
  • 出处:《国际护理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
  • 机构: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 简介:目的: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位难产产妇76例为研究对象,实验探究的时间为2019.1-2020.1期间,将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产妇分娩中均实施助产护理,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徒手旋转助产处理,比较产妇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疗效。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结局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37%高于对照组产妇81.58%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产妇助产护理徒手旋转,能够帮助产妇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出现宫内窘迫和窒息的概率,保障新生儿和产妇的安全。

  • 标签: 产妇;头位难产;助产护理;徒手旋转
  • 简介:目的探讨高足低位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实施足底采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的新生儿120例,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新生儿沐浴后采取高足低位采血,对照组新生儿沐浴后采取传统的平卧位采血。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溢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溢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足低位采血具有采血时间短、溢奶发生率低、一次采血成功率及血片质量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头高足低位 足跟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在助产中的应用。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限,对44例在本院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2)采用产钳助产术,实验组(n=22)采用胎吸引术,对比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相比,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术 助产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位难产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进行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对比分娩成功率、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可以提高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产妇 助产护理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位难产产妇为例,按1:1比例随机纳入两组,A组(n=45)接受常规助产护理,B组(n=45)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助产,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产妇的顺产率、剖宫产率较A组均明显占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与位难产的关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6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6例足月无胎膜早破情况的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难产率、妊娠结局、产程时间及分娩出血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顺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难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期感染率以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24h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与位难产之间有紧密联系,两因素相互影响,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胎膜早破所导致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胎膜早破 足月孕妇 头位难产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位难产产妇应用动态改变产妇体位的助产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1年2月1日~2022年1月31日发生位难产产妇73例,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应用常规助产护理的产妇命名为参照组,纳入37例,应用改变产妇体位的产妇命名为试验组,纳入36例,比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试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相比较于参照组更高,剖宫产率相比较于参照组更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于参照组更低,P

  • 标签: 动态 改变产妇体位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徒手旋转应用于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内本院的66例位难产产妇,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33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助产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徒手旋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与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徒手旋转应用于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可实现自然分娩率的提升,并缩短患者的第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改善产妇结局。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前 PICC置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穿刺成功后仍有导管异位的现象发生,现将一例 PICC穿刺成功后导管异位于左臂静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 PICC置管的认知。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前PICC置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穿刺成功后仍有导管异位的现象发生,现将一例PICC穿刺成功后导管异位于左臂静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的认知。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 简介:2001年至今,我们对3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股四肌萎缩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骨折后股四肌萎缩是发生最早、进展最快、恢复最慢,且直接影响伤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适时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股四肌萎缩进行探讨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股四头肌萎缩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低位角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位15°组和头低位35°组,各53例。低位15°组头低角度为15°,低位35°组头低位为35°。通过回弹法测定患者人室时、全麻插管后、变更体位5min后、变更体位30min后、术中60min、恢复平卧拔管时、出室前等时间节点的左眼和右眼眼压。结果两组全麻后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均较人室时显著下降,变更体位30min后和术中60min眼压均较人室前显著升高(P〈0.05)。低位15°组变更体位30min后、术中60min和恢复平卧拔管后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均低于低位3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低角度与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低角度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密切相关。在手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患者低位高度。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眼压
  • 简介:摘要目前PICC置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穿刺成功后仍有导管异位的现象发生,现将一例PICC穿刺成功后导管异位于左臂静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的认知。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80 例位难产产妇,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 90 例)与观察组( 90 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和第二产程时间。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阴道助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可有效纠正胎儿异常位情况,提升产妇自然分娩,减轻产妇痛苦,同时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徒手旋转 在头位难产产妇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位难产产妇,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和第二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阴道助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可有效纠正胎儿异常位情况,提升产妇自然分娩,减轻产妇痛苦,同时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徒手旋转 在头位难产产妇 助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可移动U型架在肩关节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病人94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6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使用原始架进行体位摆放,试验组使用改良后的U型架摆放体位,比较两组病人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值,手术医生对体位的满意度及病人术后头颈部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与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生对体位的满意度及病人术后头颈部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可移动U型架应用于肩关节手术体位摆放,是一种既简便安全、舒适,又便于手术操作及麻醉管理的肩关节镜手术体位摆放方法。

  • 标签: 肩关节镜 沙滩椅体位 可移动 U型头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