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新生儿情绪调节与行为反应之间的紧密关联。通过系统观察和细致分析新生儿在多种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一系列与情绪息息相关的行为模式。研究结果不仅突显了新生儿在面对各种刺激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情绪调节能力,还凸显了其行为反应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微妙联系。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新生儿的情绪世界提供了线索,也在实践中提出了重要挑战: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父母护理和医护工作,以更好地满足新生儿的情感需求和发展要求。这一研究对于推动婴幼儿保育领域的发展,提高幼儿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情绪调节 行为反应 观察 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功能调节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室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110例,应用家庭功能问卷(FamilyAPGAR)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患者住院1w内进行初次评分,然后依据家庭功能障碍对患者情绪影响的原因开展家庭咨询,实施家庭护理干预。4w后进行第2次评分,分析患者家庭功能及抑郁症状的情况,并与干预前作比较。结果家庭功能调节前后患者家庭功能测评分值为良好、中度障碍、严重障碍家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调节后患者家庭功能调节有改善;家庭功能调节前后患者SDS测评分值为正常、轻度抑郁、中度抑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调节后患者抑郁情绪有所改善。结论家庭功能调节能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家庭功能状态,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家庭功能调节 慢性乙肝 抑郁 家庭功能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情绪调节法对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治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150名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了日常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了情绪调节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医学应对问卷(MCMQ)、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及疗效。结果: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MCMQ、GSE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8.67%(74/75),比对照组89.33%(67/75)显著地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情绪调节法 妇科感染性疾病,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对血压、情绪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5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P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综合护理 血压 情绪 满意度 调节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情绪调节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COPD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由呼吸内科专家、专科护士实施自我管理项目指导.随访对比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得分.[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包括体能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和医疗保健的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可改善COPD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病人的情绪调节效能感,有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我管理 情绪调节效能感
  • 作者: 李冰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1期
  • 机构:京山市人民医院,湖北京山431800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及对病人情绪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44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和心理状态。结果:在抢救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4.21%,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状态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抢救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优化护理流程;急诊;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极情绪认知调节联合尊严疗法在干休所失能老人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方法:纳入80例干休所失能老人以随机数字法分组,比较对照组(安宁疗护)和观察组(消极情绪认知调节联合尊严疗法)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D-RISC、CER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能老人安宁疗护中予以消极情绪认知调节联合尊严疗法能强化认知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心理弹性,心理能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力。

  • 标签: 消极情绪认知调节 尊严疗法 干休所 失能老人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安宁疗护对社区癌症晚期患者负性情绪自我调节度及疼痛感知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上海高桥社区医院的48例癌症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月收治的24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全科护理; 4-6月收治的24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安宁疗护。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自我调节度及疼痛感知度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自我调节度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感知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安宁疗护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调节度增强,疼痛感知度减弱,提升癌症患者的幸福指数,提高其终末生存质量。

  • 标签: 安宁疗护,社区,癌症晚期,负性情绪自我调节度,疼痛感知度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与情绪智力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情绪工作问卷(ELS)及情绪智力量表(EIS)对341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情绪劳动方面,护士倾向于运用自然表现,而较少运用表面表现策略;护士理解、调控情绪能力较强(P〈0.01),感知情绪能力较弱(P〈0.01);情绪智力对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具有较高的预测力(P〈0.01),而与表面表现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护士的情绪智力与情绪劳动不同表现策略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提高护士的情绪智力水平可以增加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的运用。

  • 标签: 护士 情绪劳动 情绪智力
  • 简介: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癌症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癌症患者配偶12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理性情绪疗法中的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4方面,分阶段、分主次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理性情绪疗法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

  • 标签: 癌症 配偶 焦虑 抑郁 理性情绪
  • 简介:介绍了理性情绪疗法的起源、基本原理和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主要贡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同行的意见和观点,归纳并分析了对理性情绪疗法的质疑和争议。

  • 标签: 理性情绪疗法 作用 争议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但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是影响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旦患了癌症,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他们比其他患者面临着更为错综的人际关系和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本文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焦虑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要:儿童情绪障碍为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生的常见心理疾病。该类疾病的诱因主要涉及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等多方面。且疾病发生后常会导致儿童出现厌学、躯体症状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康发展,需临床工作者予以充分关注。文章主要就儿童情绪障碍病因入手,分析疾病治疗现状,以期为疾病防治提供一定思路,具体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童情绪障碍 病因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ABC情绪护理干预对高龄妊娠高血压孕妇母婴结局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90例高龄妊娠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ABC情绪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妊娠高血压ABC情绪护理 负性情绪 早产率 产后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塞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情绪护理,对促进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和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提升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44例病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均收录于2021.1——2022.6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样本入组后均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并行规范性分组,给予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开展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情绪护理)。统计组间情绪状态及患者康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开展护理措施前组间情绪评分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患者情绪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开展护理措施前组间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情绪护理,对促进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和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提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脑梗塞 情绪护理 负面情绪 生活能力 运动能力
  • 简介:护理队伍是现代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长又是在护理部主任直接指导下的这支队伍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而且影响到整个医院/科室工作的开展,因此护士长的工作值得学习与研究,尤其是新任护士长的工作需要摸索,笔者仅就新上岗护士长的心理调节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 标签: 护士长 心理调节 护理队伍 现代医院 护理质量 护理部主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膀胱癌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SES、SF-36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SAS、SD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给予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情绪弹性团体训练 不良情绪 生命质量 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案调查表对247名临床护士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临床护士肯定焦虑发生率为10.53%,可能焦虑发生率为32.79%,年龄分布趋于大龄化.以人际关系、社会安全保障、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为主.结论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根据相关因素分析并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予心理干预.

  • 标签: 护士 焦虑 相关因素 焦虑自评量表 个案调查表 医学心理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ABC情绪护理对新冠状病毒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和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 2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50例新冠状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 ABC情绪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并对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护理干预后的 SAS评分、 SDS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后的遵医比例也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BC情绪护理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新冠状病毒患者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而且对遵医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 ABC情绪护理 新冠状病毒 负性情绪 遵医行为 效果观察
  • 简介:脑室引流管一般应用于脑室钻孔引流手术。目前,我院所采用的脑室引流管为国产硅胶长管和全进口美国FVPC2型引流管2种,但它们都没有配备调节器,难以控制引流速度,因此容易引起引流量过多、过急而造成脑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3年8月~2004年8月采用美国FVPC2型引流管配上一次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对49例脑室引流术置管患者实施控制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自制 可调节 脑室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