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60例已经确诊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60例患者对自身肺癌病情的知情程度不同,其中包括“完全知情”“部分知情”和“不知情”,每组均为20例患者。对60例肺癌患者均进行心理状态评估,选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作为评估工具,分别于“化疗后”“出院前”作为评估时间。结果:据评估,在化疗后“完全知情”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高于“部分知情”和“不知情”患者(P<0.05);在出院前,“完全知情”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但“部分知情”“不知情”患者在出院前其HAMA、HAMD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完全知情”患者(P<0.05)。结论:对病情知情程度不同,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同,通过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负性情绪。

  • 标签: 肺癌 心理状态 知情程度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施展基于风险程度指导的护理干预,观察分析其价值。方法:在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共收治6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抽签方式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30例,即对照组(施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展基于风险程度指导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统计值、分诊时间统计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施展基于风险程度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急救和分诊时间,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 基于风险程度指导 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同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心律失常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对肾结石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22.1-2023.3我院接收的3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1d、2d、3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 结论 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对肾结石患者减轻疼痛程度有明显的作用,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疼痛护理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烟雾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儿焦虑程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辅导、术中陪伴、术后心理支持等。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结果:1. 手术前后焦虑程度比较:实验组患儿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儿及其家长对心理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烟雾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在烟雾病手术治疗中,应重视心理护理干预,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小儿烟雾病 围术期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旨在研究无痛穿刺技术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60例)采取常规静脉穿刺输液,研究组(n=60例)采取无痛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穿刺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无痛穿刺技术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较高,还可将患儿的疼痛程度减轻,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无痛穿刺技术 静脉输液患儿 穿刺成功率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术后接受疼痛护理对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21年3月~2024年1月时间段选择4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入院治疗顺序抽签分为比较组(20例)与疼痛组(20例),前组接受基础护理,后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疼痛护理,研究指标为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疼痛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比较组P<0.05;护理后疼痛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比较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明显缓解作用,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疼痛护理干预 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对手术感染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组和优质护理管理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感染率和疼痛程度上的差异,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中加强优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普通外科手术护理中广泛应用优质管理措施。

  • 标签: 普通外科 手术护理管理 手术感染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oy适应模式护理对胰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0例胰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Roy适应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评分,患者负性情绪评分越低证明该护理模式越好。结果:两组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负性情绪的评分有明显不同,观察组负性情绪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能够降低胰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滋生,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疼痛,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腺癌 Roy适应模式护理 负性情绪 术后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护理中疼痛护理管理对疼痛、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接诊的2023年2月~2024年1月恶性肿瘤患者78例回顾分析,疼痛护理管理、常规管理各39例,设为A组、B组,比较心理状态、疼痛护程度。结果:心理状态比较,A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压力较轻(P<0.05);疼痛程度比较,A组干预后较轻(P<0.05)。结论:神经内科开展疼痛护理管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状态,管理效果较好。

  • 标签: 肿瘤内科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内科患者采取疼痛护理管理工作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23年1月到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72例肿瘤内科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均给予双盲法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结果: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情绪(7.10±0.78)分,抑郁情绪(14.82±1.94)分,疼痛评分(5.64±1.11)分,观察组(4.26±0.14)分,(10.15±1.14)分,(3.30±0.11)分更低(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中,通过应用疼痛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疼痛感。

  • 标签: 疼痛护理管理 肿瘤内科 心理状态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数据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周炎患者中采取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 标签: 针灸推拿 康复技术 肩周炎患者 肩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进行会阴侧切的顺产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对切口愈合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实施顺产的产妇66例,所有产妇均进行了会阴侧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不同分组,每组33例,通过常规护理的纳入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纳入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会阴侧切切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伤口愈合状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综合满意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综合满意率72.73%,且组间差距明显(P<0.05)。结论:对于顺产且会阴侧切的产妇,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产妇的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顺产 会阴侧切 切口愈合 疼痛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疗护对住院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22年10月份至2023年10月份,通过盲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提供安宁疗护,探讨安宁疗护对住院患者自护能力及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得到提升,疼痛程度得到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改善,P<0.05。结论:对住院肠造口患者开展安宁疗护,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肠造口患者 自护能力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细化舒适干预对小儿股骨骨折的护理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39例股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20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精细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与护理质量评分等观察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NRS疼痛程度评分比较相匹配,P>0.05。干预后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舒适护理可改善股骨骨折患儿的护理质量及疼痛程度

  • 标签: 精细化 舒适护理 股骨骨折 护理质量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群体在治疗过程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参与患者都来自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群体,数量共计66例,根据入院时间进行组别划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治疗的3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入院治疗的33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详细分析预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群体在治疗过程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的实际影响。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疼痛剧烈程度以及康复效果比较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剧烈程度和康复效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其机体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模式 股骨颈骨折 康复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以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效果。方法  在7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开展为期一年的研究,以护理方法为分组区别,划分为参照组(37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37例,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干预前后组间心理弹性、疼痛程度区别。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弹性、疼痛程度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弹性、疼痛程度指标均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和降低疼痛程度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甲状腺肿瘤 心理弹性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急诊创伤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3月至 2024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接诊的78例急诊创伤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诊创伤外科 疼痛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疼痛循证护理对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疼痛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3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患者采取疼痛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价值较高。

  • 标签: 睡眠质量 泌尿系结石 并发症 疼痛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综合护理对鼻窦炎及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个性化疼痛评估、疼痛预防措施、手术期间的监测和干预以及术后镇痛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结果:结果显示,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实验组的平均评分为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面,实验组的平均值为86.8±2.8,而对照组为75.8±5.9,同样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此外,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鼻窦炎及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效果有积极的影响。个性化疼痛评估、疼痛预防措施、手术期间的监测和干预以及术后镇痛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 鼻窦炎及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 术后疼痛程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