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孤独症患者已高达65万人。其典型表现为:性情孤僻,缺乏情感,行为迟钝,甚至语言发育障碍,胆怯恐惧,不与人交往。引起儿童孤独症的原因除封闭式住宅使儿童缺少与外界交流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酸性食物与该病密切相关。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幼儿偏食 语言发育障碍 酸性食物 封闭式
  • 简介:目的了解内科住院患者孤独情绪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对256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有孤独情绪的患者122例,发生率47.7%,其中严重者42例,占34.4%。66岁以上老年人孤独情绪发生率相对较高,为52.4%(44/84);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内分泌疾病患者孤独情绪发生率依次为83.3%、53.1%、35.2%;丧偶或独身、再婚配偶健在、原配配偶健在者孤独情绪发生率依次为65.4%、64.7%、44.1%。结论住院患者的孤独情绪比较多见,其中66岁以上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再婚与丧偶者更为明显,应给予针对性干预,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内科 住院患者 孤独情绪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的内容与技巧。方法 根据孤独症的特点,针对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进行老师与儿童一对一的感觉统合训练。结果: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毛病,运动协调、情绪稳定、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提高.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有一定疗效,坚持训练和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的内容与技巧。方法 根据孤独症的特点,针对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进行老师与儿童一对一的感觉统合训练。结果: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毛病,运动协调、情绪稳定、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提高.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有一定疗效,坚持训练和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
  • 简介:孤独症为一种广泛发育性障碍疾病,据国外报道,患病率约为2~13历,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早期训练、坚持治疗,对预后有明显帮助。国内文献对孤独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研究较多,针对训练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年龄小、无语言能力患儿的训练。为此,我们对2004年1—12月在我院做孤独症训练的19例患儿进行了以模仿训练为主的训练,探讨模仿训练在孤独症患儿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期训练 男性患儿 坚持治疗 孤独症 模仿 发育性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家课在儿童孤独症训练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训练的120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访谈了解家长是否能配合完成个家课任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家课。对比两组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果优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家课训练是儿童孤独症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认知、社交等行为能力,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发展。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个家课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做好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患者人数为80例,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音乐治疗模式,做好效果分析和研究。结果:通过对孤独症神经发育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孤独症的神经发育情况明显改善,相比较对照组较优,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能够提升交往能力,整体情况良好。

  • 标签: 孤独症 音乐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并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 采用第3版UCLA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SSRS) 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孤独感得分为( 39.5 ±8.25)分,在性别、年龄、学历、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神经梅毒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为(37.45±8.70)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神经梅毒病程、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为(17.75±6.89)分、( 12.83±4.26) 分和(6.88±2.20)分;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孤独感与客观支持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病程的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水平越低,提高神经梅毒患者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可降低其孤独感。

  • 标签: 神经梅毒 孤独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盘游戏治疗在孤独症患者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孤独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沙盘游戏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知项(17.51±1.54)分、语言项(11.30±1.43)分、行为项(16.56±1.22)分、社交项(12.58±1.21)分、总分(57.95±4.3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3.20±1.88)分、(19.48±1.92)分、(20.63±1.59)分、(23.20±1.54)分、(86.51±6.73)分,有显著差异(P<0.05)。(描述不清)结论:在孤独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沙盘游戏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孤独症各项症状显著改善,疗效水平十分理想。

  • 标签: 沙盘游戏 孤独症患者 疗效
  • 作者: 陈雪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6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相关因素的调查以及分析。方法:选取吉林以及长春两地区410名养老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DS(社会孤独问卷)对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后发现,老年人均存在孤独感,同时对比男性以及女性之间孤独感通过比较差异显著、老年人群是否丧偶经比较存在差异、对比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们应对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重视,从而使老年人可以享受幸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儿童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孤独症患儿;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30,接受常规护理),1组为研究组(n=30,接受常规护理+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孤独症行为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孤独症护理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孤独症 临床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将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为目的,分析此方案护理效果以及影响价值体现。方法 研究时间选取自我院 2019年9月-2021年 3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孤独症患儿80例,征得其家属同意后,将其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参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均显优且此组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显佳,患儿家属对其护理满意度高达100%,较另一组各数据评分,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差异性较大且检验结果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基本常规护理效果较理想,以家庭护理为核心,并在其自理能力、沟通能力、反应能力、感知能力等全方面入手,有效促进患儿康复进程,以达到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的目的,提倡推广,值得采纳。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孤独症 护理效果 影响价值体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0例孤独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游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7.5%(χ2=5.16,P=0.023);观察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6.05~9.59,P

  • 标签: 儿童发展 康复护理 游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SWOT分析及对策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0例纳入研究,所分对照组(30例)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SWOT分析及对策的综合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模仿能力、精细动作、感知觉、粗大动作、表达、手眼协调、接受、发育商评分,康复护理知识、健康宣教知晓率以及满意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SWOT分析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小儿孤独症患者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的分析,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小儿孤独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SDS和SAS评分数据更优、护理满意度增高,经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小儿孤独症 康复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孤独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疾病情况[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科接诊孤独症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康复护理期间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对比沟通能力等指标。结果:从行为模式和沟通能力上看,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分别是(42.68±8.31)分、(37.14±7.29)分,和对照组(34.25±9.48)分、(29.03±6.95)分相比更高(P<0.05)。从满意度上看,试验组98.0%,和对照组84.0%相比更高(P<0.05)。结论: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效果好,满意度也更高。

  • 标签: 康复护理 价值 小儿孤独症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科接诊孤独症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康复护理期间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对比沟通能力等指标。结果:从行为模式和沟通能力上看,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分别是(42.68±8.31)分、(37.14±7.29)分,和对照组(34.25±9.48)分、(29.03±6.95)分相比更高(P<0.05)。从满意度上看,试验组98.0%,和对照组84.0%相比更高(P<0.05)。结论: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效果好,满意度也更高。

  • 标签: 康复护理 价值 小儿孤独症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