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化疗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心理疗法、健康教育,对药物毒性反应实施对症护理。[结果]通过对60例侵蚀性葡萄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化疗护理,减轻了病人的心身负担和不适感,使病人安全度过了化疗这一危险期。[结论]化疗给恶性肿瘤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而及时有效的护理,使病人能积极有效地配合疾病治疗,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侵蚀性葡萄胎 子宫次全切除术 化疗护理
  • 简介:咽喉部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与颈部血管相邻,若患者就诊较晚或治疗后复发,肿瘤无法有效地控制,久之必侵蚀颈部血管,发生各种程度出血,严重者危及生命。1985年以来,我科收治7例咽喉部恶性肿瘤大出血患者,医护人员积极治疗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血管 出血 护理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高强度聚焦超声(his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治疗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2005年5—7月对37例肝癌患者进行HIFU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B超证实肝癌肿瘤得到有效热凝固。术后局部皮肤肿胀37例,其中I。烫伤3例,皮肤Ⅱ°、Ⅲ°烫伤各1例,经治疗护理均愈合。结论HIFU可有效治疗肝癌,护理中强调治疗前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树立患者治疗信心;治疗过程做好靶区皮肤、脱气水、水温的监测以及体位固定等配合;治疗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皮肤护理,减少护理并发症,有利于HIFU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外科于术患者在手术应激F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方法使用同一型号心电图机对110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集入院及入手术室后的心电图,并进行分析。结果应激后出现心率加快,R—R间期、Q—T间期短于应激前,标Ⅲ导联的T波和aVF导联的R波均低于应激前。结论手术应激对患者心脏电生理订显著影响,可使手术后患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 标签: 手术应激 心脏 电生理变化
  • 简介:临床上修复残根、残冠常需要用桩核材料加强牙齿的抗力形和固位形.早期使用的桩核材料主要为金属桩核系统,它既易导致根折发生,又易在口腔内腐蚀释放金属离子,使部分病人发生金属过敏和修复体颈缘着色现象,且美学性能差.随着陶瓷材料强度的提高,全瓷美学修复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美观、不易发生根折的优点[1],但发生金属桩核修复体颈缘着色现象的病人不能使用全瓷修复,而高强度石英纤维桩树脂核克服了金属桩核的缺点且具有良好的美学和机械性能,一次完成桩核的制作,既节省了病人往返复诊的时间,又简化了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深受临床修复科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 标签: 纤维桩树脂核 医疗护理操作 临床应用 石英纤维桩 材料强度 核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骨科病房指导患者不同踝泵运动频率强度的护理实践。方法:从本院下肢骨折患者中抽选68例分成两组。常规组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秒20组/次,实验组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8 秒25组×3tid,对比两组情况。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8 秒25组×3tid优势明显,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防止患者受到风险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骨科病房整体医疗质量与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频率强度 护理实践 骨科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25~39岁武汉地区青中年女性骨密度与职业劳动强度的关系,以预防青中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的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袁,分别对1600例25~39岁到湖北省医学体格检查中心体检的青中年女性进行调查,并检测骨密度,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分4组比较BMD的不同。结果职业劳动强度不同,骨密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重体力组BMD最高,极轻体力组BMD最低。结论职业劳动强度越小,骨质疏松患病率越高,其原因与体重指辨(RMT)下隆.日晒时间减少.饮食不科学有关。

  • 标签: 青中年女性 骨密度 职业劳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急性AMI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AMI患者PCI术后患者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研究组应用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情况更好 (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情况更高(P< 0.05)。结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急性AMI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的干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增强患者运动耐量,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运动 高强度间歇训练 急性AMI患者 PCI术 康复进程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3年6月和2007年6月的注射室临床用药情况分别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比,进一步探讨了发生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内、外科门诊和部分专科需要肌内/皮下注射用药患者,对注射药物种类、数量进行频数累加,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结果2003年6月共注射各类药品606针次,主要涉及抗生素、神经科营养神经、骨科和风湿科治疗骨质疏松、肿瘤化疗患者升白细胞、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药物;2007年6月计763针次,除上述常用注射药物用量发生改变,药品种类发生一定变化,出现一些新的贵重药物。结论常用抗生素针次减少与应用途径改变和老药逐步被新药替代有关;肿瘤患者就诊量增多,治疗力度可能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医院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能力等多个因素采用更合理的方案用药。

  • 标签: 门诊部 注射室 资料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ml/min时数值最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鼻饲速度10ml/min时胃食管反流最少,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鼻饲法 体住 胃-食管反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 力有一定影响,观察 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吸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 选取 60 例次于 2018年 10月至 20l9年 03月 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 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 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吸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 吸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中风痛的证候分布、不同阶段变化规律与辨证施护。[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点实施辨证护理。[结果]第1观察点以风证、痰证为主}第2观察点以痰证、血瘀证为主;第3观察点以气虚证、痰瘀证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证逐渐增加,火热证、风证逐渐下降,痰证、血瘀证一直较高。第1个、第2个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第3个观察点有阳虚证。根据3个观察点证候类型辨证施护,可使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结论]中风痛证侯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是中风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缸候,完善中风病辩证施护。

  • 标签: 中风 证侯分布 辨证施护
  • 简介: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胃液中生长抑素(SS)变化,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10只犬造成脑出血损伤模型。用放射免疫药盒测定脑损伤前后空腹及餐后SS变化。结果:脑出血犬空腹或餐后胃液中SS含量较伤前均升高,以伤后1、2d升高更明显(P<0.01),而餐后损伤犬胃液中SS含量较空腹损伤时更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损伤和进食能刺激SS的分泌,SS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但损伤时SS检测值明显高于进食刺激时SS检测值,故检测胃液中SS含量能显示脑出血损伤的病情变化

  • 标签: 脑出血 胃液 生长抑素 研究 脑损伤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选择纳入72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36例设置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36例设置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监测,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处于稳定、理想状态。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力有一定影响,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吸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选取60例次于2018年10月至20l9年03月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吸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吸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