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给新生儿插胃管进行洗胃是新生儿科基本且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有效的洗胃可以清除胃内容物,减轻呕吐和腹胀症状,是促进新生儿消化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胃管的插入长度直接影响了洗胃的效果。教科书仅注明了鼻饲时胃管的插入长度,而对洗胃时胃和管的长度无明确的要求,为此本研究对160例新生儿洗胃的胃管插入长度和洗胃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胃管插入长度 洗胃效果 新生儿科 护理技术操作 胃内容物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中长导管循证方案在重症患儿导管护理中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于我院PICU的80例患儿,依据其就诊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科内常规的中长导管护理方案,干预组患儿的中长导管按照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中长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中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平均为(8.81±8.01)天,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患儿中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3.65±4.29)天,导管并发生率为2.5%;两组患儿中长导管的留置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危重症患儿中长导管日常维护中实施循证护理,可延长其留置时间并降低其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确保重症患儿诊疗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效益。

  • 标签: 中长导管 危重症儿童 循证护理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老年患者使用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 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和实验组(n=30,中等长度导管静脉置管),观察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在骨科老年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 骨科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中实施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统计分析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重症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中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普遍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在重症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过程当中,展开早期护理干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的变化情况,细致周到的加强护理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最优化的护理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等长度导管 重症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接受延长胃管插入长度洗胃抢救护理后的洗胃时间进行评价,并探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抢救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急诊疾病病例74例开展研究,时间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抢救①组(37例)的护理方案:常规胃管插入长度45~55 cm洗胃护理方案,抢救②组(37例)的护理方案: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至55~70 cm洗胃抢救护理方案。对洗胃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抢救护理服务满意率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抢救②组洗胃时间(23.04±5.27)min,相对抢救①组(36.59±6.47)min而言更短(P

  • 标签: 延长胃管插入长度洗胃抢救护理 有机磷中毒 洗胃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穿刺点渗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脊柱外科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病区52张床位分为前后两组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穿刺点常规采用无菌小纱布折叠后压迫于穿刺点2~5min后加盖透明贴膜,外用自粘绷带常规缠绕加压固定。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穿刺点使用血凝酶粉与无菌小纱布叠放压迫于穿刺点2~5min后加盖透明贴膜,外用自粘绷带在穿刺点处十字交叉缠绕加压固定,并再次指压10~15min。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发生渗血的持续时间和渗血程度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渗血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渗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缩短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患者穿刺点渗血的持续时间,减少渗血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干预措施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 渗血 穿刺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梅毒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68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神经梅毒患者,均为我院皮肤性病科2023年1月-2023年11月时期收治,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样本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前组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留置针,后组静脉输液治疗中采用中等长度导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神经梅毒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采用中等长度导管,对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提升作用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神经梅毒 静脉输液 中等长度导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SOLO)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再加2cm的长度测量方式在临床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置入的PowerPICCSOLO导管207例未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2例。其中观察组为实际测量长度加2cm,对照组即为实际测量长度,比较两组导管尖端达到理想位置的精确率以及导管滑脱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最终有3例导管尖端未达到理想位置,对照组有11例未达到理想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滑脱6例,对照组有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长度测量时采用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加2cm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导管尖端位置达到理想位置的精准率,同时对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无影响,该种测量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 长度测量 导管尖端理想位置 导管滑脱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在中等长度导管维护同质化中实施PDCA循环维护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54例以相同型号的中等长度导管置管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维护以及PDCA循环维护,比较组间维护达标率、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中等长度导管维护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 PDCA循环 中等长度导管 同质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胃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和胃管长度对胃肠减压充分程度的影响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来我院接受胃手术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0 例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放置胃管,作为对照组, 30 例患者使用改进方法进行放置胃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胃管放置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均放置到位,合格率为 100.00 %,对照组组中 22 例患者胃管放置到位,合格率为 73.33 %, 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100.00 %, P<0.05。结论 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头枕的高低,增加 6 cm~8 cm置管长度可有效提高胃肠减压的充分性,对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减压 胃管长度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智能握力球应用在中等长度置管患者静脉置管期间的功能锻炼中,所产生的的干预效果。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片区于2021年1月~2021年3月之间收治的10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中长导管留置患者,以感染一区的52患者为对照组,在锻炼时使用传统握力球,感染二区的54患者为观察组,在锻炼时使用智能握力球,锻炼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锻炼依从性、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锻炼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智能握力球 中等长度导管 功能锻炼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小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与外套管根部打折率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60例)和干预组(n=60例)。常规组接受留置针置管的过程中完全置入外套,干预组接受留置针置管的过程中不完全置入外套管,在皮外余 2~3 mm,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质量、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59/60)高于常规组的85.00%(51/60),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89±0.54)d长于常规组的(2.78±0.43)d,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和风险处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常规组的16.67%,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留置针置管的过程中不完全置入外套管,余2~3mm在皮外可以有效降低外套管与留置针的打折率及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留置针 套管打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而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性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导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观察组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P

  • 标签: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PICC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ower PICC SOLO)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再加 2cm的长度测量方式在临床置管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科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置入的 Power PICC SOLO导管 207例未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 2组,观察组 105例,对照组 102例。其中观察组为实际测量长度加 2cm,对照组即为实际测量长度,比较两组导管尖端达到理想位置的精确率以及导管滑脱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最终有 3例导管尖端未达到理想位置,对照组有 11例未达到理想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生导管滑脱 6例,对照组有 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导管长度测量时采用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加 2cm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导管尖端位置达到理想位置的精准率,同时对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无影响,该种测量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 PICC 长度测量 导管尖端理想位置 导管滑脱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约有5%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斑疹,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下肢静脉性溃疡;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女性略高于男性。诱发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遗传、静脉炎史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压增高等。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对采用单光纤激光和双光纤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激光治疗 护理方法 光纤 下肢静脉性溃疡 皮肤色素沉着
  • 简介:咽下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洗胃,胃管插入长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洗胃效果。教科书仅注明了成人洗胃胃管插入长度,而对新生儿洗胃胃管长度无明确要求,目前大多数医院常以传统法来测量长度,但在实践中发现,此法插入胃管长度、洗胃效果并不理想,为探讨适宜的胃管长度,提高洗胃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胃管插入长度 彻底洗胃 长度测量 洗胃效果 胃管长度
  • 简介:[摘 要] 目的:总结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12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0例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 结果 50例晚期肿瘤患者患者均使用4Fr型号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6.0%,留置时间7-49d,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的有效延续。

  • 标签: [] 超声引导 改良中等长度导管 晚期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章旨在探究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围术期间采用不同静脉治疗的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MC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3.85%,而PICC组高达25.00%,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静脉治疗,能够切实改善穿刺的工作负担、患者血管保护等问题,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 PICC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波长光纤半导体激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双波长光纤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两组采取同样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腹痛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 73.3%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波长激光 小儿肠系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