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利院甲流儿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福利院甲流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甲流儿童的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福利院 甲流 优质护理 病情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利院甲流儿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福利院甲流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甲流儿童的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福利院 甲流 优质护理 病情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施加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对儿童福利院内75名孤残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情感指标记录,分析心理护理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健康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使用儿童版的正负情感表(PANASC)对孤残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项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75名孤残儿童的正负情感,统计数据显示出了明显差异(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0 例福利机构孤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n=30 )和观察组( 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儿童的焦虑程度和恐惧程度改善情况。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儿童的 SAS 评分和恐惧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 P > 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 SAS 评分和恐惧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焦虑程度,降低其恐惧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福利机构 孤残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残障老年患者进行Orem自理模式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基本日常生活运动能力(basicactivityofdailyliving,BADL)、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BADL、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中开展Orem自理模式,可提高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BADL,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会福利机构 老年患者 OREM自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利院集体生活中的青春期儿童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利院82例青春期儿童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组,普通组、心理组各有41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及心理护理,观察儿童护理前后的心态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SAS及SDS评分相比,p>0.05;心理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比普通组低,p

  • 标签: 福利院 青春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在某福利机构选择孤残儿童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参照组,120例,提供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儿童各项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儿童的SAS、SDS都要优于参照组,不良行为发生率也更低,可展现出更高的护理依从性,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心理健康,不良行为会大幅度减少,整体护理依从性会显著提升。

  • 标签: 心理护理 福利机构孤残儿童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福利中心“三无”供养人员心理护理现状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择24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由我福利中心收治的“三无”供养人员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12例为一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成员接受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参照组成员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成员发展行为量表和孤独症评定表以及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指数,通过统计学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并分析组间是否存在意义。结果 研究组各项研究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均占有明显优势,数据之间存在意义(P<0.05)。结论 对于福利中心“三无”供养人员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此类人群的心理情绪,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其孤独感,故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三无”供养人员 福利中心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福利院内75例孤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孤残儿童的情感指标进行记录,观察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通过采用正负情感表中的儿童版(PANASC)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后,75名孤残儿童的正负情感均得到有效改善,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福利机构重症脑瘫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从年龄、残疾程度与忽视技术缺陷、配合度等方面来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依从性来对患儿进行分组,0~3岁为观察组,提供的是常规护理,3~15岁是参照组,提供的是全面护理。结论:对于福利机构的重症脑瘫患儿来讲,在静脉输液中增加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儿依从性。

  • 标签: 护理干预 福利机构 重症脑瘫患儿 静脉穿刺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福利院中养老护理员协助老年人口服给药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提高养老护理员协助老年人口服给药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福利院在岗养老护理员协助老年人口服给药情况、给药知识来源及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能够协助老年人采用正确服药体位,但服药过程中饮水量相对不足。培训是养老护理员获得药物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结论福利院中养老护理员协助老年人服药能够较好地遵从护士的指导和要求,但仍需及时做好口服给药相关知识培训。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口服给药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是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本文分析此病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盲分法,接受常规护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指标:负性情绪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更低,术后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综合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围绕福利院孤残儿童10例展开心理护理调查,实施护理的时间为2020年7月到2021年8月之间,分别对其中5例儿童实施基础心理护理,对另外5例实施优化心理护理模式,针对福利院儿童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担忧、学习或沟通焦虑的表现,采取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其心理不良指数,层次化开展心理障碍无、轻度、重度、重度进行例数统计。结果:观察组(优化护理模式)儿童心理不良指数偏低,对照组(基础心理护理)心理不良指数略高,两组评估数据均在执行护理末期开展,(P

  • 标签: 心理护理 福利院 孤残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运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Scale,GDS)”对西安市灞桥区社会福利中心90名老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年龄、有无子女对灞桥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的抑郁程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收入来源的灞桥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的抑郁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抑郁 ,社区老人,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