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接诊的产妇中选择 94例。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均为 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展开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统计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为 78.7%,观察组为 95.7%,数据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新生活质量,观察组产妇性欲、性唤醒、性高潮及性交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 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产后康复护理对提高产妇产后性功能与性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性功能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产后护理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及性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后修复 综合康复护理 盆底肌 性功能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产妇产后应用延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同时分析其对产后性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采集人数:120例,参与研究者均为我院分娩的产妇,研究方法:将产妇均分两组,研究组采用产后延续康复护理,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产妇产后性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产妇满意率情况,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产妇产后性欲、性高潮、性唤醒、性交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满意度对比研究组59(98.33%)高于参照组51(85.00%)P<0.05。结论 将延续康复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后,有助于提升产妇性功能,改善性生活质量,应用效果理想,获得产妇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延续康复护理 产后性功能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盆底康复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力、产后性功能、盆底肌疲劳度以及盆底功能受损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了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后复查产妇,并且将这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于实验组的50例患者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方法,而对照组的产妇则只进行常规的运动训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程均为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应用PHENIX压力探头检测分别测量对照组与实验组产妇产后三个月的最大肌电压,盆底一类,二类肌肌力和疲劳度、盆底器官的脱垂分类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产妇在干预之后,于产后的三个月时间内,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值一类,二类肌肌力和疲劳度几项指标均显高于干预之前,并且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产后产妇来讲,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肌疲劳度,减少盆底功能的受损情况,能够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的康复。

  • 标签: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 盆底肌疲劳度 产后性功能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男性生殖器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针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50例男性生殖器损伤后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参照组),各组均2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区别护理后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性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统计数据后研究对比。结果 SAS、SDS评分: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数据(33.36±2.52、35.36±2.16)低于参照组(52.17±2.41、53.66±2.05)(P<0.05);研究组性功能恢复有效率24(96.00%)及患者满意度24(96.00%)均高于参照组20(80.00%)、19(76.00%)(P<0.05),以研究组数据有优势。结论 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助于男性生殖器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恢复,同时可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确切的应用效果广泛应用。

  • 标签: 男性生殖器损伤 性功能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效果。方法对46例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盆底肌功能锻炼前后患者性功能和盆底肌力情况的差异。结果盆底肌功能锻炼后患者盆底肌力优于功能锻炼前;性功能优于功能锻炼前,功能锻炼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性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增强患者盆底肌力,从而改善患者性功能障碍。

  • 标签: 围绝经期 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用于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价值。方法:随机分2021年1月-2023年5月本科接诊阴道分娩产妇(n=529)。试验组265人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照组264人行常规护理。对比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试验组数据低至1.13%,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0.98%,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11%,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5.61%,相比较下,试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满意度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功能锻炼联合无痛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开始/结束)70例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系统性功能锻炼联合无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可比性(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系统性功能锻炼联合无痛护理,可提升患者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功能锻炼 无痛护理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产妇在生产之后的产后恢复会有很多的问题,极大的威胁母婴安全与产妇的身体恢复。盆底肌因为分娩受到影响较大,为了能够使得胎儿顺利从产道娩出,会导致盆底肌扩张的范围较大,发生子宫脱垂的情况,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发生,对于日常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产妇需要保持充足的修养,同时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治疗。在临床中通常采用手术方式对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进行治疗,但对部分患者而言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表面肌电仪逐步得到应用,因此,本文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干预。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健康教育 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中医护理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开展深入分析,判断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参照组的便秘知识知晓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 便秘知识知晓率 常规护理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锻炼认知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前来到我科治疗的80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正常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的盆底肌恢复状况、治疗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观察组的盆底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盆底肌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支持与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改善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家庭支持与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性生活质量等。结果研究组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频率、高潮次数、每月主动次数、性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支持与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消除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家庭支持 认知行为 乳腺癌 性功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中给予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3月-2021年9月我院接收的60例产后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研究组(n=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延续护理,对照组(n=3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夜尿次数依次为(2.00.5)次、(3.00.9)次,且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盆底功能康复 锻炼依从性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分娩产妇,本次实验在2018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实验对象人数为74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将1、3、5...59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4、6...60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且评估报告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对照组患者采用Kegel运动疗法,实验组患者实施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13.51%及5.41%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94.59%及81.08%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过程中生物刺激反馈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Kegel运动疗法,其在降低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并发症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 简介:产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产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部分病人症状严重或持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精神、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在FD发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物疗法及心理干预治疗已逐渐成为FD的一些重要治疗措施。本研究通过在常规药物治疗FD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理干预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产后 消化系统疾病 常规药物治疗 病人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护理中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1日~2020年11月1日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研究,采用区域分组法将产妇分为甲组(40例产妇,普通康复护理)与乙组(40例产妇,系统化康复护理),研究指标为产后盆底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乙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明显好于甲组产妇,P<0.05;护理后,乙组产妇生活质量高于甲组产妇,P<0.05。结论:产妇由于分娩影响导致盆底功能下降,如果对其及时采取有效的系统化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康复护理效果,改善其盆底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 系统化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44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所选择患者治疗年限均在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范围之间。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在产妇产后8周后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产妇产后3周进行康复护理,在产妇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以及出现尿失禁概率。结果 对照组产妇康复优良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产妇,两个组别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尿失禁概率高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在其产后越早进行康复护理,产妇的盆底肌肉收缩能力改善程度越高,可有效恢复产妇盆底功能受损情况,在产妇恢复盆底功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以及其分级情况,并观察两组产妇尿失禁、盆腔脱垂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疲劳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盆底肌力分级3级及以上产妇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失禁发生率、盆腔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对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妇女 盆底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产后饮食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及便秘的影响。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15例采取产后饮食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初乳出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产后便秘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产妇,采取产后饮食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产后便秘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产后饮食护理 剖宫产产妇 胃肠功能恢复 便秘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