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跟进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集100例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家庭跟进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参照组的生活质量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家庭跟进式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家庭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12 月诊治的妇科疾病患者 76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 38 例和对照组 38 例,研究组实施家庭沟通,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 94.73% ,显著高于对照组 76.31% ,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 P<0.05 。 结论: 在妇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家庭沟通可显著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配合程度,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家庭式沟通 妇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患者及家属作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学会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复发。本文针对脑卒中患者从健康教育的时机、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及如何实施住院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 标签: 脑卒中 健康教育 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 促进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病房家庭参与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内收治的住院新生儿 10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50 例作为对照组在病房治疗的时候进行常规护理,剩余 50 例作为实验组采用病房家庭参与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家长的新生儿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不同护理方式实施后,实验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更好,家长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高,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新生儿病房家庭参与护理能够为患儿营造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生长发育得到有效护理干预,同时新生儿家长对于新生儿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更好,相关技能更熟练,利于出院后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病房家庭参与式护理 知识掌握 生长发育 应用效果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跟进护理对慢性心衰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入选的8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家庭跟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再住院率、自我护理评分和6min步行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再住患者6例,再住院率14.29%,对照组患者再住患者15例,再住院率35.71%,P

  • 标签: 家庭跟进式护理 慢性心衰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采取家庭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选取该时间区间内本科室接收的腹膜透析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红篮球分组方法开展分组,常规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1例实施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对比观察2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评分、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依从效率30例(96.77%),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极大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值得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腹膜透析 自我管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沟通用于妇科护理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交流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从本院妇科2019年1月份-2020年1月份,抽取了70例的妇科病病人,将病人分成2组,分别是:35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35例采用家庭护理沟通方式,并对不同的护理方式所带来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了家庭护理之后,32例进行了合理用药,30例进行了健康饮食,29例进行了适当的运动,他们的护理依从性都很好,与对照组的有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显著的差别(P<0.05)。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评分、SDS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达(91.14±3.26);两组比较,SDS和SAS的得分分别为(36.31±2.77)、(40.26±3.24)。结论 采用“家庭沟通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作用非常显著,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依从性,增强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另外,在实施了家庭交流护理之后,亦可改善病人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自信心,并有助于病人的后期恢复。

  • 标签: 家庭式沟通 妇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病房家庭参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综合应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及数 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家属在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与家属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在新生儿出院1个月后的体格发育情况与再入院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家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新生 儿家属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及家属满意度等;家庭参与护理在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出院后的体格发育水平,为新生儿的连续性护理提供坚实的保障。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 家庭参与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家庭跟进分级护理对居家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8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家庭跟进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6个月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社会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调查两组病人依从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帕金森病致残量表-夜间量表(SCOPA-NS)和日间量表(SCOPA-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MoCA评分高于常规组,FAQ、HAMD、HAMA、SCOPA-DS、SCOPA-N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改良Ashworth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Ⅲ)、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39项(PDQ-39)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平衡及步态评价量表(FG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Ashworth、UPDRS-Ⅲ、PDQ-39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FGA、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家庭跟进分级护理应用于帕金森病人居家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负性心理、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提高其社会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分级护理 家庭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其各器官发育不完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不成熟,吸吮及吞咽协调能力差,各种消化酶供应不足,胃排空延迟,早期经常导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易发生呕吐、腹胀、胃滞留、胃食管反流、吃奶困难等。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早产儿存活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促进早产儿喂养管理,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成为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将早产儿喂养管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早产儿 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落实儿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探讨家庭中心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家庭中心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来说,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整体更高。结论:在对儿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家庭中心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家庭中心式护理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家庭交流在妇科病护理中的应用作用。方法:最近一年内,我院86例妇科疾病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比较护理+家庭护理2组患者的交流,精神状态(SAS、SDS评分)、健康知识获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结束后,SAS和SDSB组的分数比A组低。p

  • 标签: 家庭式沟通 妇科疾病 护理 心理状态 健康知识掌握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家庭参与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纳入我院在2022年12月~2024年1月期间内的12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家庭参与护理。对比两组的新生儿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家庭参与护理可以改善新生儿情况。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母婴同室新生儿 新生儿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根据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需求制订工作坊的内容,采用示范—练习-考核的工作坊模式对19名低年资(毕业后1~3年)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及技能水平的差异。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及技能水平均得到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工作坊模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共同参与性,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和技能水平。

  • 标签: 工作坊 低年资护士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家庭参与可视化健康宣教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心理负担、自我效能及家庭复原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126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取家庭参与可视化健康宣教。统计两组遵医行为及干预前后心理负担、自我效能感、家庭复原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结果  研究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8周研究组SAS、SDS、GESE、家庭复原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家庭参与可视化健康宣教有利于增强高龄骨科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家庭复原力及遵医行为。

  • 标签:  高龄 骨科手术 家庭参与式 可视化健康宣教 心理负担 自我效能 家庭复原力
  • 简介:摘 要:随着每个早产儿的降生,都将会给一个普通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一直是护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随着人文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家庭参与护理模式逐渐受到各个学科的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参与护理模式(FICare)也能为早产儿带来巨大获益。所以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早产儿的治疗效果转移到“婴儿-家庭”这一家庭内部关系。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得到进一步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该模式希望早产儿父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生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来,家庭参与护理模式作为家庭强化育儿的有效措施,到目前为止,已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本文将通过重点介绍家庭参与护理模式的起源,以及目前其在国内外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便FICare 模式能够尽快的普遍适用于我国早产儿救治。

  • 标签: 早产儿 家庭参与式护理 育儿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健康教育在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09年5月,我们将120例即将出院的卧床患者和陪护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出院前2d根据患者的健康状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指导家庭陪护者对照实施,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电话和入户随访干预等一系列家庭跟进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压疮6例,对照组发生21例,其中,2期2处以上发生15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家庭跟进健康教育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卧床患者的家属和陪护者,对预防压疮及提高居家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压疮预防 居家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出院前对早产儿实施家长参与护理实践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早产儿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早产儿出院时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早产儿在出院前连续3d让家长在专人指导下参与患儿日常护理实践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出院早产儿的家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中出现的喂养问题、脐部问题、皮肤黏膜问题、体温管理问题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日常护理操作熟练合格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前由家长参与护理能有效提高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能力,减少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问题,提升早产儿的家庭护理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出院指导 家庭护理问题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评价家庭跟进护理在老年卧床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老年卧床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出院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跟进护理,包括成立家庭跟进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档案、评估患者居住环境及康复辅助用具配备情况、指导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以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出院3个月两组进行治疗效果、康复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康复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照组(P〈0.01或P〈0.05)。结论家庭跟进护理应用于老年卧床肺炎患者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家庭跟进式护理 老年人 卧床 肺炎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