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 简介:CRTER杂志是一本传播组织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专业期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ISSN1673—8225,CN21—1539/R,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插图随文,印刷精致。

  • 标签: 中国康复医学会 组织工程 临床康复 杂志 组稿 公开发行
  • 简介:2015年11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Genvoya(含埃替格韦、达芦那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复方片剂)适用于HIV感染成人、12岁及以上儿童,体质量不低于35kg(77磅)的HIV感染患者,作为初次治疗用药。不推荐用于重症肾功能不全患者,但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Genvoya。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食品与药品 药品监督 临床试验 替诺福韦 初次治疗
  • 简介:2012年1月4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新闻稿)——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今日发布了一项命令,禁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某些用法用于牛、猪、鸡和火鸡,此项命令自2012年4月5日起生效。2008年FDA曾颁布一项类似的命令,但在正式实施前撤销,本次FDA考虑了大量关于此事的公众意见,采取这项措施以保护头孢菌素治疗人类疾病的有效性。

  • 标签: 食品药品管理 食品安全 抗菌药物 人类疾病 品种
  • 简介:(美国FDA新闻稿)2015年11月23日,美国FDA批准BioThrax(吸附炭疽疫苗)的新适应证,即预防性应用于疑似或确定已接触炭疽杆菌的18~65岁人群,可采用该疫苗联合抗生素治疗。炭疽病,尤其经吸入途经感染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可致命。FDAKARENMIDTHUN博士称,"现在批准的炭疽疫苗BioThrax可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防止接触炭疽孢子后的发病"。

  • 标签: 炭疽疫苗 联合抗生素 接触者 预防性应用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
  • 简介:2015年7月24日(FDA新闻发布)一美国FDA批准Technivie(ombitasvir、paritaprevir和利托那韦)与利巴韦林联合用于治疗基因型4丙型肝炎(HCV)感染无瘢痕和肝硬化的患者。美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为270万,其中病毒基因型4最为少见。Technivie是首个与利巴韦林联合在无需使用干扰素情况下用于治疗基因型4HCV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基因型 治疗 病毒感染者 新药
  • 简介:2015年8月12日—美国FDA在给一些医疗器械制造公司的警告信中提到,近期美国医院超级细菌感染的暴发可能与十二指肠镜有关。发现奥林巴斯宾得医疗公司和富士胶片控股集团在美国和国外工厂的检查中多次违规。违规包括对生产的十二指肠镜没有正确评估清洁、消毒、检测过程以及没有上报在医疗单位使用该厂生产的十二指肠镜后出现的感染和其他问题。

  • 标签: 十二指肠镜 细菌感染 医疗器械制造 食品与药品 医疗公司 富士胶片
  • 简介: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我科共收治小儿麻疹2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麻疹 分析
  • 简介: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共入选100例18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CD4)〈350/μ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慢性感染者,接受每日2次3CT—AZT和1次睡前服用EFV600mg持续52周的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1、2、3、4、8、12、24、36、48和52周末随访检查,详细记录病毒载量(VL)、T淋巴细胞亚群和耐药情况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和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的治疗研究现场,并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报告、转诊和会诊网络。②治疗前CD4计数和VL分别为(204.0±101.0)个/μL和(4.47±0.87)log拷贝/mL。治疗结束时,CD4计数升至(313±137.2)个/μL,87例患者VL〈400拷贝/mL。③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者13例。④至2007年2月4日,72例到达研究终点,28例提前退出研究。结论①3CT-AZT与EFV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1复制,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多数不良事件轻微。②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可采用地方CDC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模式。

  • 标签: 中国综合性国际艾滋病研究项目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酶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革兰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酶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中,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菌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酶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氨基糖苷类 16S rRNA甲基化酶 ARMA rmtB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急诊科病房2011年8月-2014年7月140例脓毒症患者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将急诊科3年间出院患者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导入Excel2007,运用Stata7.0统计软件对660例感染病例(140例脓毒症组和520例非脓毒症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率为6.8%,病死率为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D-二聚体升高是急诊科脓毒症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40例脓毒症组中死亡(67例)与存活(7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老年患者居多,脓毒症患病率在逐年增高,脓毒症患者多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而高龄、高血脂、血肌酐升高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作为临床独立预判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科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 简介: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是目前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迟发HAP(入院≥5d后发生的肺炎)由于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比例增高使其治疗更加复杂。为此,本研究对我院2000—2006年HA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我院2000—2006年确诊为HAP患者。二、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HAP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诊断标准为: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X线胸片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且符合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即诊断为HAP。三、调查方法及观察指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和发生HAP的日期。②高危因素,HAP发生前存在的基础疾病、抑酸药物的应用、应用的抗菌药、鼻胃管置入及是否接受侵袭性操作。③...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分析
  • 简介: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版)于2010年12月16日在北京隆重发布,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影响因子(JIF)在该学科(内科学)94种杂志中排名第一,其复合JIF2.153,期刊综合JIF1.855,技术研究类JIF1.855。

  • 标签: 期刊影响因子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中国 杂志 化疗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埘该病的正确诊治率。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5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高、白细胞高、蛋白升高、低葡萄糖、低氯为主。49%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1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10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以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的临床特征以及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115例HCAP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结果急诊内科病房28.3%的肺部感染患者为HCAP,患者平均年龄83岁,病死率22.6%,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占62.5%,革兰阳性菌占16.7%,真菌占20.8%。常见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8.9%),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最低(0)。结论HCAP肺炎患者年龄大,病死率高,基础疾病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基础疾病治疗。

  • 标签: 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抗生素
  • 简介: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Compact60自动分析仪与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其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常用22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取非重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753株,痰液标本检出最多,308株,占40.9%;其次尿液137株,占18.2%;分离自年龄〉60岁患者菌株307株,占40.8%;检出率高的科室前2位的是ICU和呼吸内科,分别为126株(16.7%)和103株(13.7%);同期以呼吸系统感染收治入院者144例,分离得肺炎克雷伯菌103株,该菌感染率71.5%。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66.3%、60.8%和59.4%,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与2.0%;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410株(54.4%),耐碳青霉烯类菌株29株(3.9%);多重耐药(MDR)菌株492株(65.3%)。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其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标本,ESBL阳性菌株与MDR菌株检出率均较高,医院需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目标性监测,控制MDR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制订有效的MRSA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6月MRS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MRSA医院感染率高于非IC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MRS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61.1%)和血流感染(27.8%)为主,而非ICU以皮肤软组织感染(66.7%)为主,不同科室MRSA感染疾病谱存在差异(P〈0.05);ICU和非ICUMRSA感染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手术、疾病转归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非ICUMRSA感染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非重症监护病房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的病原菌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原菌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的病原菌578株,占全部菌株的72.3%。血流感染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9.8%,金葡菌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4%。复数菌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的4.7%。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最多的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的主要病原菌菌种有所不同。

  • 标签: 血流感染 菌群分布 多微生物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