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门诊进行筛查的120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针对性的产前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高危妊娠孕妇中给予产前管理,有效提高孕妇的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孕妇 产前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高危妊娠的临床监护和护理保健,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产妇120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早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监护,认真做好保健工作,大大降低了高危妊娠的危险性。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的临床监护和护理保健,使高危孕产妇顺利通过妊娠和分娩。

  • 标签: 高危妊娠 孕产妇 临床监护 护理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的感染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486例出院患者中的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12.96%;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等;侵入性导管、住院天数长和高龄均是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外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隐匿性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并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胎膜早破孕妇398例和未胎膜早破孕妇4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隐匿性胎膜早破组和未胎膜早破组,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并寻找隐匿性胎盘早破的高危因素。结果生殖道感染、既往有宫颈机能不全史、胎位异常、双胎均为隐匿性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结论应充分认识和重视隐匿性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做好孕期保健,从而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

  • 标签: 胎膜早破 高危因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高危妊娠孕妇76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前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T-AI、S-AI评分分别为(32.6±3.1)、(40.2±4.2),对照组的T-AI、S-AI评分分别为(42.5±3.6)、(45.1±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优质护理,可稳定其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 产前护理 优质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高危妊娠妇女分布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建档孕妇2561名,其中经产孕妇1576名,分析孕妇分娩方式及年龄,统计高危妊娠发生情况,比较经产孕妇与初产妇高危妊娠分布人群差异。结果经产组孕妇平均分娩年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高危妊娠、流产史超过2次、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初产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等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高危妊娠群体主要分布于高龄、妊娠并发症、流产次数多、瘢痕子宫及合并胎盘因素的女性,高龄是增加妊娠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必须重视产前筛查,重视经产妇孕期管理,以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 标签: 经产妇 高危妊娠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护理中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妊娠孕产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在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产程与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353.38±116.54)分、(9.34±0.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78±211.47)分、(7.78±0.67)分,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心理干预后,可以有效地缩短孕产妇的总产程,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危妊娠 妊娠阶段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停育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经门诊确诊的80例胚胎停育孕妇为研究组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产检诊断胚胎发育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的基本资料。结果研究组孕妇流产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早期熬夜较多、用电脑时间较长、体育锻炼较少、吸烟者比重较大,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孕妇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余生殖道感染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熬夜、吸烟、解脲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均是导致胚胎停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胚胎停育对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殖健康都产生不良影响,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引起胚胎或者胎儿染色体异常,占胚胎停育相当大的原因,所以孕期妇女尽量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及避开环境中危险因素、及早进行临床干预意义重大。

  • 标签: 胚胎停育 高危因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视为重症组。另选取同期前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90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视为普通组。比较重症组和普通组的临床特征,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结果重症组同普通组相比,患儿的年龄多数集中在3岁以下,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持续不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神经系统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中,年龄、热程、热峰、血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神经系统异常是主要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明显,高危因素较多,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有利于保证患儿的安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患儿 临床特征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胎儿心电图在高危妊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度我院妇产科54例孕31-42周的高危妊娠孕妇及30例同孕周的正常妊娠孕妇行胎儿心电图检查,并分为高危组、正常组,对两组孕妇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组孕妇心电图的异常率为51.85%,其中大致正常心电图有26人(48.15%)、心律不齐9人(16.67%)、心动过速7人(12.96%)、ST波改变3人(5.56%)、期前收缩2人(3.70%)、QRS增宽1人(1.85%)、QRS振幅增高1人(1.85%),而正常组孕妇心电图的异常率为16.67%,明显低于高危组。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定期进行胎儿心电图监测不仅可早期发现胎儿的宫内窘迫、缺氧状况,更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病残儿的出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 孕妇 高危妊娠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高危药品指的是使用不当可能会促使患者受损的药物类型,若应用不当,便会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对其加强管理十分必要。现阶段,各个医院门诊药房普遍存在日常工作量大、药品种类众多、药品应用范围广等现象。虽然门诊高危药品错误应用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出现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为此,本研究主要针对门诊药房管理中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高危药品 门诊 药房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高危妊娠初产妇应用护理干预方案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院治疗的106例高危妊娠初产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53例(产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焦虑评分与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小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妊娠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焦虑评分能够通过产前护理干预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分能够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危妊娠初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危型HPVDNA检测应用于体检中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7月15日至2016年12月15日期间选取700例我院已婚体检女性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高危型HPVDNA检测,随后分析此项检测的重要性。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高危型HPVDNA感染率为14.29%,从感染分布角度分析,轻度糜烂或宫颈光滑组HPV13种高危型感染率为8.36%,宫颈糜烂II度及以上组HPV13种高危型感染率为19.02%,同时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病率为0.85%。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利用价值高等特点,用于体检人群中,能够利用疾病的确诊。

  • 标签: 高危型HPV DNA 检测 体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妊娠患者实施护理后对其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高危妊娠患者13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分娩方式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自然分娩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妊娠患者中实施强化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促进患者自然分娩,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危妊娠 心理状态 分娩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危孕妇的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分析聚焦解决方案对其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产科收治的13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孕妇接受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每周1次,每次1h,确保每位受试孕妇参加不少于8次的心理辅导。所有孕妇分娩前1周接受焦虑、抑郁量表复评,分娩后及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干预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的观察组与采用一般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率的治疗高危孕妇的心理状况,可广泛运用于护理临床。

  • 标签: 聚焦 高危产妇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将100例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做出预防感染措施。结果60岁以上,手术时间3小时以上,BMI24kg/m2以上、手术切口Ⅱ类、Ⅲ类以及伴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为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外科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切口感染相关高危因素,并给予高危患者及时有效预防感染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

  • 标签: 急诊外科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感染措施
  • 简介:现将我院收治微量用于氟尿嘧啶持续人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4-2007年消化道恶性肿瘤155例,食道癌31例、胃癌61例、结肠癌63例,其中男99例,女56例,年龄33~77岁,一次连续使用72h,均选择手臂粗直的静脉并采用外周留置套管针输注。5-FU2.0/m^2注入一次性微量内,

  • 标签: 输注泵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采用MP妊高症检测仪进行桡动脉脉搏波预测妊高症高危孕妇的护理干预,观察预测妊高症高危的改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作产检进行MP妊高症预测高危的孕妇1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进行护理干预后复查MP妊高症预测(2~4周一次);分别观察2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给以及时有效护理干预后复查MP,治愈率为76.6%有效率92.2%,(P<0.5);对照组MP妊高症预测,治愈率为25.0%,有效率为53.1。结论使用MP妊高征检测系统可预测妊高征发生的可能,而且尽早地给予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导,能够有效地降低MP妊高征预高危者的各项指标,对妊高症的发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MP妊高症检测仪监测方法简单,无创,耗时短。

  • 标签: MP妊高症检测仪 脉搏波 预测高危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并将发生跌倒的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余下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类型等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在年龄、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疾病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发生跌倒时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主要原因集中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以及依从性低。结论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偏大和住院时间较短;而跌倒的主要原因在于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以及依从性低;因此临床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早期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防止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跌倒 危险因素评估 早期护理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护理在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的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围术期护理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要优于常规护理组,同时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要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围术期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高龄高危 胆结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