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慢性荨麻疹病人接受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年间的10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用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和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枸地氯雷他定片 匹多莫德分散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寻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寻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寻麻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寻麻疹 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 地氯雷他定分散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降低护理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24例急诊患者以及18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112例。风险管理组采取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风险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病历书写、应急措施以及各项风险评估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失以及护理投诉等风险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换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108例(96.4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0例(80.3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取风险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更加利于患者所广泛接受。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宿主免疫应答,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宿主免疫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毒学突破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CD4+、CD8+、CD4+/CD8+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胃溃疡患者实施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调节机体免疫,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胃溃疡 免疫 恩替卡韦分散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慢性荨麻疹病人接受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年间的10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用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和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枸地氯雷他定片 匹多莫德分散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分散片与前列地尔注射液并(联)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分散片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1.4%,观察组是9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UN、Cr、Upro、尿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8.6%,观察组是7.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分散片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缬沙坦分散片 前列地尔注射液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护理风险,并找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并于2015年进行实施,收集一年以来的实施效果,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后,内科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中主要出现了病情观察不详、药品使用错误、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监护不周以及意外坠床风险,其中观察组患者每一风险出现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97.4%,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仅为91.6%。结论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坠床、疾病监护力度不够的风险,基于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做好护理风险预防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内科护理效果。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区敬老院群居老人的营养及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微型营养评定(MNA)问卷调查,结合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等,对1178名大连市区敬老院群居老人进行营养评估。结果MNA总分<23.5,属于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危状态;应用BMI评估,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100人(8.49%),肥胖检出率为479人(40.66%)。结论敬老院老年人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低下并存,必须加强营养干预。

  • 标签: 微型营养评定 人体测量学 社区退休居民〔中图分类号〕R153. 3〔文献标识码〕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对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预防接种风险水平以及各项风险风险影响和概率应用风险矩阵法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划分并排序,确定了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各项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第一层预防接种风险疫苗接种实施风险为极严重风险(E级),疫苗和冷链管理风险、健康宣传和预检告知风险为危险度高风险(H级);第二层预防接种风险接种前的“三查七对”为极严重风险(E级),H级风险有人员责任心、专业素质、接种途径等,接种前“三查七对”所占权重风险最大。讨论在预防接种服务领域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这种新手段、新模式、新思想,可为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接种风险 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药房贮藏和风险管理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药房贮藏的药品46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种,对照组23种,分别接受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药品的贮藏风险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1例,药物不良反应0例,药患纠纷0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2例;对照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4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患纠纷1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11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5.5%;对照组患者满意1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药品贮藏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品贮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并提出护理对策,为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风险护理管理),从中选择40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比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0%(观察组)、72.50%(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由于人为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导致血液透析期间出现风险事件,因此,加强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对策非常重要。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风险 护理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来我院治疗患者85例,运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19.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西药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通过一定的方式规避风险,为更好的建立西药等相关用药体系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根据相关的治疗情况统计,对于不同的患者应用不同的失效模式,辅以效应分析法,以此对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风险识别管理和研究,以便制定相关的策略,结果分析得出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共计15项流程,21项失效环节,对其中排名靠前的高危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从而可以前瞻的识别高危风险,并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西药临床药学 服务风险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护理工作成为了医疗管理体系中较为关键的项目,如何有效建立系统化护理管理机制,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践行统筹性监督机制,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项目予以重视。本文对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处理机制,以供参考。

  • 标签: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识别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险意识下预见性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保护性临时起搏对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AMI保护性临时起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意识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前后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力状况、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预防性应用保护性临时起搏AMI患者实施风险意识下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风险意识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消化内科风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消化内科收治214例患者,对所选患者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常见风险因素为依据制定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对比护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年龄在60岁以上、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病危、输血、服用5种以上药物、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足3年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后跌倒坠床、静脉导管滑脱发生率低于护理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药物应用错误、静脉输液外渗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容易受到年龄、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病危、输血、服用多种药物、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足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护理管理措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

  • 标签: 消化内科 风险因素 护理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具体风险因素和相应防范措施,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手术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手术室患者。对照组手术室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试验组手术室患者采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2.5%,对照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总掌握率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5.0%,对照组手术室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为17.5%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手术室患者护理过程中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标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6例,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率,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监护病房(CCU)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调查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258例高血压患者,采用追踪随访方式了解患者1年内的血压控制状况,分析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258例患者均完成随访,血压有效控制率为85.27%,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应当以此入手进行管理方案的调整,实现社区-医院的协作管理,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纠正错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风险因素 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