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超声影像学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诊断,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结果将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73例二者诊断一致,符合率为91.3%,漏诊7例,漏诊率为8.7%。坏疽性阑尾炎中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化脓性阑尾炎,再次为单纯性阑尾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急诊检查中应用超声影像学检查为临床医师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诊断准确性高,使用方便、快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诊断 超声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7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分别开展超声及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结果差异。结果47例患者检出乳腺纤维腺瘤56个;47例经超声、MRI分别检出乳腺纤维腺瘤37例(78.72%)、44例(93.62%),检出率间差异明显(P<0.05);超声、MRI分别检出类圆形病灶33个、36个,无规则形状病灶14个、11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MRI影像诊断价值均较好,但MRI更好。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性质应用超声影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参照组应用CT检查。观察组应用超声影像诊断。结果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是78.9%低于观察组93.5%(P<0.05)。良性和恶性患者通过超声影像诊断,各个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性质患者采用超声影像进行诊断,准确率非常高,而且误诊和漏诊的情况非常低,提高对疾病的诊断率,减少对机体的伤害,更有助于医师根据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所以,超声影像诊断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临床研究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及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对其予以超声TI-RADS(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79.3%,阳性预测值为90.3%;超声TI-RADS的敏感度95.1%,阳性预测值为81.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97.6%,阳性预测值为82.4%。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远比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TI-RADS的高,差异突出,P<0.05。结论超声TI-RADS可用于诊断甲状腺微小癌,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所以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措施,最大限度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 数据系统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癌(TMC)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影像学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Ⅰ、Ⅱ两组,Ⅰ组采取超声影像学的诊断方法,Ⅱ组则应用钼靶X线进行诊断。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Ⅰ、Ⅱ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4%与88.1%,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与钼靶X线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于典型乳腺癌的诊断,超声影像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影像学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我院在2015年2月份到2018年2月份收治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观察组通过超声诊断。对比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化为p<0.05。结论应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获得的临床价值更高,能全面表现出影像学,在整体上操作更简单,图像直观,适合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价值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诊断中运用超声影像(彩超)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5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影像(彩超)检查,并且将临床表现、产妇病史以及超声影像图特征等作为基本依据,对超声影像的声像图特征、诊断符合率以及新生儿预后进行观察。结果本组的75例患者中,30例为轻度患者、45例为重度患者,经超声检查,重度符合率为95.56%(43/45),轻度符合率为73.33%(22/30),总符合率为86.67%(65/75);同时,重度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轻度患者(P<0.05),并且轻度和重度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胎盘早剥患者超声影像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

  • 标签: 胎盘早剥 彩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强化特征,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观察不同强化程度级别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以及不同强化程度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与新生血管的关系。结果显示低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均明显低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曲线下面积(AUC)和峰值强度(PI)均明显高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强化程度级别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峰值强度(PI)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可以有效观察和评价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特征,从而为斑块易损性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确诊的8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计86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对其超声造影影像学表现等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表现显示,有62例患者结节内不存在血流信号,24例患者呈现出点状血流信号。病灶与正常腺体间在始增时间及达峰时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峰值强度为60.33±18.13,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的123.95±48.22(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具备应用可行性。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超声造影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增高但无影像学改变的可疑前列腺癌(PC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2008年-2015年普查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4.0ng/ml,但影像学无诊断学意义改变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0针穿刺活检结果。在标准6针系统穿刺法基础上增加4针穿刺点,施行前列腺活检,病例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175例患者中89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总阳性率为50.9%。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一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理想的临床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式。

  • 标签: 前列腺癌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学也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医学影像已经成为临床患者诊治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影像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十分关键,该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处理处理技术,且综合涵盖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且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技术领域。本文将针对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医学影像 X线影像 后处理技术 应用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检查与超声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就诊的8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超声检查应用于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展开观察。结果根据80例患儿超声检查的结果发现,有77例患儿腹部存在可疑肿块,呈现出套筒征象。其中,包块的横径为2.09-6.32厘米,长径是2.35-8.67厘米。3例患儿超声检查图像缺乏典型性,结果显示边界不清晰,且不存在套筒征象,肠管有中度扩张的现象,腹腔内部有积液,应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确诊。所以,超声检查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确诊率为96.25%,与手术检查结果吻合。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采用超声检查,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诊断结果且应用价值显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小儿急性肠套叠 超声检查 超声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超声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给予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及超声特点。结果100例患者,经超声诊断,93例诊断为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为93%(93/100),误诊率为7%(7/100)。其中,肌壁间肌瘤30例,浆膜下肌瘤34例,黏膜下肌瘤29例。关于超声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不均质回声、旋涡状不均质回声型,衰减回声型、肌瘤变性。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高,清晰显示子宫肌瘤声像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子宫肌瘤 价值 超声特点
  • 简介:颈动脉体瘤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化学受体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瘤。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体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体瘤中几乎不存在。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体瘤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体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体瘤,则双侧颈动脉体瘤的发生率为5%.家族性为32%。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放射学 治疗
  • 简介:神经影像学是近年医学影像进展过程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发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均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很多领域神经影像学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学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很多方面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治疗后进行随访的主要手段,并在不少方面改变了原有的诊疗模式,同时由于设备和技术的进展,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对神经影像学的需求和依赖逐渐增加,相互间的结合已越来越多,给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标签: 影像学 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诊断早期宫外孕时采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的效果。方法利用抽签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明确诊断的82例早期宫外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宫外孕确诊率高于且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确诊率90.24%>68.29%;漏诊率9.76%<31.7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宫外孕时的确诊率、漏诊率均优于腹部超声,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早期宫外孕诊断手段,有临床推广应用之价值。

  • 标签: 早期宫外孕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型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应用与超声检查特征。方法选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B型超声检查诊断,观察B型超声在子宫肌瘤病症诊断当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00例患者通过B型超声检查发现患者的子宫底部均有强回声团的存在,周围边界限相对清晰。横切面、斜切面检查发现子宫左侧角位置有直径大小相近强回声光团的患者有78例,发现子宫右侧角位置大小接近的强光团回声患者有22例。经B超检查诊断肌瘤的直径小于5厘米的患者有50例,子宫肌瘤直径5至9厘米的有20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B超诊断准确率为86.0%。结论B型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病症的诊断准确度较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应用价值,B型超声检查具备操作简便、无痛、无创与重复性较好、诊断准确度较高。

  • 标签: B型超声 子宫肌瘤 超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