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高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膀胱肿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高龄膀胱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采用开放膀胱术和腹腔镜膀胱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而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瘘、吻合口狭窄、肾盂肾炎、尿失禁等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肿瘤治疗近期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性切除术相比较,腹腔镜膀胱术具有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非常适合高龄膀胱肿瘤患者的根治性治疗。

  • 标签: 高龄患者 膀胱肿瘤 开放膀胱全切术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膀胱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泌尿功能、心理状态、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护理配合各项指标评分都要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4.48%;常规组并发症概率为20.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患者身上应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 护理干预 个性化 泌尿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回肠膀胱术后长期血尿的治疗处理方法方法报告一例膀胱回肠膀胱术后长期慢性出血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在消化内镜下行硬化剂注射及钛夹止血后,血尿症状消失结论膀胱回肠膀胱术后出现远期并发症回肠膀胱出血较少见,而这种回肠膀胱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尤为罕见,通过消化内镜在粘膜下注射硬化剂及合理使用钛夹能有效的控制慢性出血

  • 标签: 回肠膀胱术 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深圳市坪山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6-02-2009-0316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的各种导管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无一例因导管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术后6个月均能从尿道正常排尿,每次尿量均达到200ml以上。结论加强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回肠/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肿瘤电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膀胱肿瘤电手术患者300例(术后发生膀胱痉挛95例,占31.6%),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并进行改进。结果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可引起膀胱痉挛的发生,护理方法的改进可以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方面相关因素护理的改进对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有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痉挛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手术和子宫次手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差异性。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子宫和次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40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作为A组,30例接受次子宫切除手术,作为B组,术后对患者进行盆底肌力测试,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A组患者有18例子宫盆底肌力低于Ⅳ级占45.00%,SUI为4例,POP为4例,B组有4例子宫盆底肌力低于IV级,占13.33%,SUI为4例,POP为2例,两组盆底肌力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SUI和POP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比子宫次手术患者要高,临床使用何种术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权衡,不要轻易切除,为患者术后生活给予考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子宫次全切术 盆底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电术及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根据我院的70例膀胱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切除率为100%,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措施后均好转,没有各类并发症出现,患者脏器没有受到损伤,恢复情况良好。观察组复发率5.7%,对照组22.9%,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电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优秀,复发率地,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术 术后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使用经尿道电术和术后膀胱灌注的效果。方法我院对7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经尿道电术治疗,观察组增加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成功率均为100%,肿瘤切除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2例切口感染病例,针对性处理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病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观察组的复发率是5.7%,对照组是22.9%,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电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优秀,患者复发率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术 术后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膀胱膀胱切除术患者资料,术中,回肠膀胱术尿道改流30例为观察组,原位新膀胱术尿道改流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1月、3月及6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治疗上,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更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癌 全膀胱切除术 回肠膀胱术 价值
  • 简介:摘要本组42例上颌骨(窦)癌瘤的病例,都未作创面粘膜瓣或皮瓣的修复,均靠粘膜的自然生成修复。方法,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98-2010年间,上颌骨(或窦)癌瘤行上颌骨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2岁,平均54岁,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创面自然生成修复满意,无感染坏死,术后随访12年,除未作放化疗且侵犯部分颅底晚期1例存活3年,41例患者存活均超过5年,8例超过8年,3例超过12年,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600-800ml,38人输血400ml,4人输血600-800ml(包含颈清出血)颈清时作颌外动脉的灌注化疗,部分患者作适度放疗。

  • 标签: 上颌骨,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采取甲状腺术和次术的治疗成效。方法本次的6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甲状腺次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甲状腺术进行治疗,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而而住院时间两组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24%,组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取甲状腺术和次手术进行治疗,各具优点和缺点,临床在治疗上必须严格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适当、合理选择,确保其具有较高价值意义,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癌症病患行甲状腺术与近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甲状腺癌症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甲状腺术和近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与参照组的90.0%(27/30)基本无差异(c?=0.22,P>0.05),但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10.0%(3/30)明显低于参照组50.0%(15/30)(c?=12.40,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症病患行甲状腺术与近术治疗效果基本上一致,但是近术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比较低,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癌症 甲状腺全切术 近全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以是否采取快速康复护理作为分组的依据,在102例经尿道膀胱术后患者中,对照组48例,积极给予入院宣教、外科常规护理和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后的MFR、Ur水平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经尿道膀胱术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

  • 标签: 经尿道膀胱电切术 快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次膀胱肿瘤电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次电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二次电,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二次电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表浅层膀胱癌使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集治疗的表浅层膀胱癌患者170例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可对比性。结论采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理想,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低,创伤比较小,值得在临床引用上推广。

  • 标签: 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表浅层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与次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与次切除术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切除术恢复速度较快,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
  • 简介:我科2006—12至今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泵预防膀胱痉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8例,年龄52~84(平均68)岁,伴高血压47例,糖尿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5例,肾功能不全3例。128例均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术,术后尿道留置F18~20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膀胱/病理生理学 痉挛/治疗 镇痛 病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行子宫次术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术中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细心的护理。结果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出血、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次术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前的肠道准备和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次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妇科就诊的6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子宫次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合理的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周以及出院后2周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子宫次手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效果,术后护理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子宫次全切手术 子宫肌瘤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