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9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转移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中位生存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卡氏评分以及QOL评分;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转移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评分以及QOL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以及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病情以及提升健康程度,无严重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希罗达 转移性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糜烂应用阿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68例,记为A组,应用阿米治疗,另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70例,记为B组,应用复方甲硝唑治疗,均治疗7d,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糜烂应用阿米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 标签: 阿希米 宫颈糜烂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致病性大肠埃菌的分布,研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致病性大肠埃菌的方法。方法:采用多管PCR技术对1429份临床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菌的11种不同致病基因组进扩增,基因组检测阳性者再进行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培养和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1429份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27株致病性大肠埃菌,检出率为1.88%,分属于6个不同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管PCR技术结合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及血清学凝集方法.可敏感、快速地检测致病性大肠埃菌。

  • 标签: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多管PCR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依斯汀联合加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性瘙痒症患者8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依斯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依斯汀联合加喷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斯汀联合加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巴斯汀 加巴喷丁 老年性瘙痒症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留置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共86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留置PICC置管患者实施维护与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并发症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格林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格林利综合征误诊32例的原因。结果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利或变异型格林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病、脑梗死、低钾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多发性肌炎、癔病等。结论格林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脑脊液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依拉奉联合银杏莫对急性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莫联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拉奉联合银杏莫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CSS评分和NIHSS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优于治疗之前,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更为显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急性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依拉奉联合银杏莫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依达拉奉 银杏达莫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菌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门诊收治的200例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合格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埃菌的总体耐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非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结论对于本地区的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首选抗生素应为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等药物。

  • 标签: 女性泌尿系统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剂量他唑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甲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小剂量的他唑治疗,对照组56例,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T3、FT4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他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他巴唑 甲亢 疗效
  • 简介:格林利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麻痹性病变。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其特点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 电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重症大肠埃菌脑膜炎的治疗与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早产儿脑膜炎的诊治经过、治疗策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例早产儿胎龄30+5/35+2周,患病日龄分别为12/7d,脑脊液细菌培养(-),白细胞分别为1750/3750个/mm3,葡萄糖分别为0.6/0.4mmol/L,蛋白均>3000mg/L。美罗培南抗感染,疗程分别为4周、52天,停药后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随访至矫正胎龄12个月,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DQ分别为97、91。无并发症,体格发育正常。结论早产儿重症大肠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细致动态临床观察结合心率变化趋势的评估有助早期诊断与治疗。抗感染治疗应采取“重拳猛击”策略,结合支持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抗菌素疗程及停药指征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 标签: 脑膜炎 婴儿,早产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大肠埃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探讨大肠埃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样本,准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acA培养基,组织52例患者采集痰液、尿液及切口组织等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验大肠埃菌。结果52例样本中,共10例检出大肠埃菌,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阴性对照组大肠埃菌检出率为0。大肠埃菌大小平均为1.52μm、周身鞭毛、可运动、无芽。MacA平板上呈桃红色,为圆形,表面光滑。结论临床应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应用到大肠埃菌的检验中,提高检出率,为感染的防治,以及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1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 胫骨下段骨折 疗效
  • 简介:常规分离鉴定47株大肠埃菌,以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对其进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株经PCR检测aac(3)~Ⅱ基因保守区,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初步探讨大肠埃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与aac(3)-Ⅱ基因保守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地区大肠埃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的aac(3)-Ⅱ基因保守区具65位G、84位T和65位A、84位C两种基因型,且高度耐药菌株皆为65位G、84位T。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株 aac(3)-Ⅱ基因保守区 药物敏感性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他唑治疗亚临床甲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亚临床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甲亢平卡比马唑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剂量他唑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亚临床甲亢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小剂量他唑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避免不良药物副作用,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临床甲亢 小剂量他巴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莱多定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脊柱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患者87例,随机抽取45例标记为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莱多定律”,另42例标记为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常规开展,观察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外科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用“莱多定律”后,可有效的提高管理效果。

  • 标签: 巴莱多定律 脊柱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比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随机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30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行锁定钢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6.66%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3.3±9.2)ml、住院用时(29.1±5.5)d、手术用时(5.7±1.4)min及骨折愈合时间(15.2±0.6)d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疗效更佳。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外固定支架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拉奉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依拉奉治疗脑出血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结论依拉奉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依达拉奉 脑出血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缺损龈下患牙的治疗方法及修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牙体缺损龈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根据损伤程度采用牙髓、牙周以及牙体联合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损伤深度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牙龈修整术后,患者在2周内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且在6个月复查时,牙周组织均恢复正常,2年内的随访65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牙龈红肿的症状,牙体内的填充物仍比较完整。结论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修整牙龈的疗效较好,但选择适应症时应慎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牙体缺损 龈下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派罗欣联合利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丙肝病例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派罗欣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派罗欣组持续应答率69.29%,常规治疗组持续应答率52.15%两组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普通干扰素常规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持续应答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派罗欣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疗效更为确切,与普通干扰素比较安全性相当,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每周一次,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 标签: 派罗欣 利巴韦林 慢性丙肝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