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本院2005年收治原发不孕合并腹症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32岁,婚后8a同居未孕,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既往史1997年患阑尾炎行手术,术中情况不详。4a前于当地医院通液提示双侧通畅,查体无异常。腔内超声提示双侧输卵管扩张积液。HSG:双输卵管扩张积液伞端粘连包裹。入院诊断:原发不孕,双输卵管扩张积液。入院后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术,气腹针穿刺显示压力10~11mmHg,伴充气压力不断升高达22mmHg,腹部隆起不均,反复穿刺4次均失败,遂改开腹手术。取下腹正中切口,见皮肤、皮下脂肪、肌鞘、肌肉组织结构正常,腹膜结构缺如,仅见疏松膜状组织,多层分离后仍为膜状结构,无法暴露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取部分膜状组织送病理,放弃手术,关腹。术后经过顺利,术后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纤维组织。例2:31岁,婚后5a同居未孕,男方精液正常。曾于当地医院通液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欠畅。既往史:体健。查体:体胖,子宫双附件触不清。腔内超声提示盆腔包裹积液6.0cm×7.0cm×7.5cm无包膜,内可见分隔。HSG提示右输卵管伞端梗阻,左输卵管通畅伴上举。入院诊断:原发不孕,盆腔包裹积液,右输卵管伞端梗阻。入院后连硬外麻...

  • 标签: 腹膜疾病/并发症 不育 女(雌)/病因学 人类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患儿的九常见血清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肺炎组50例患儿及对照组50例体检正常儿童的血清相关酶活性,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ST、GGT、LD、CK、CK—MB、HBDH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ALT、ALP、LD1升高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但主要以心肌损伤为主,故应对心肌进行保护性治疗。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清酶 相关酶活性 统计学处理 正常对照组 保护性治疗
  • 简介:适用于实验教学要求的骨髓涂片不易获得,若不采取有效的保存方法,其使用时间较短。该文介绍笔者正在使用的一比较理想的教学骨髓涂片保存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 标签: 骨髓涂片 保存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目的:比较两幽门螺杆菌运送基(传统运送基和改良运送基)运送标本的检出率。方法:通过两不同的幽门螺杆菌运送基运送的胃黏膜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比较两者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改良的运送基运送的标本的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4.44%,经普通运送基运送的阳性率为22.67%,对两者进行X_2检验得:X_2=4.083得P<0.05,两者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运送基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培养的阳性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运送基 尿素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缝合法和皮下连续缝合法在颌面部手术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颌面部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缝合组和传统缝合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连续缝合组患者采用皮下连续缝合法缝合,传统缝合组患者采用传统缝合法缝合。结果连续缝合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愈合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别为80.0%和96.0%,传统缝合组患者分别为60.0%和82.0%,连续缝合组均显著高于传统缝合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缝合组手术切口渗血、渗液,手术切口线结反应或硬结发生率分别为2.0%和2.0%,传统缝合组分别为8.0%和18.0%,连续缝合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缝合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缝合法相比,皮下连续缝合法应用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切口不良反应,促进外伤伤口愈合,瘢痕较小,美容效果更好。

  • 标签: 传统缝合法 皮下连续缝合法 颌面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患者结核杆菌检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肺结核患者60例,分别经由荧光定量PCR检查、痰涂片检查、涂片金胺“0”染色法、T-SPOT.TB检测法进行检测,分析5检查结果阳性率。结果60例肺结核患者TB-PCR检查、罗氏改良痰培养、痰液直接厚涂片检查、涂片金胺“0”染色法、T-SPOT.TB检测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67%(43/60)、93.33%(56/60)、75.00%(45/60)、68.33%(41/60)、58.33(35/60)。结论肺结核患者经由罗氏改良痰培养检验痰结核杆菌准确率较高,建议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结核 痰结核杆菌 血液标本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红霉素序、阿奇霉素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疗法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17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红霉素治疗、阿奇霉素治疗和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住院天数,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的患儿,其退热时间少,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早,咳嗽好转快,患儿平均住院天数少,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与其他两组治疗的患儿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是一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维A酸治疗口腔白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口腔白斑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在常规补充维生素的基础上使用昔布联合维A酸软膏进行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塞来昔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分别为80.43%和23.91%,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基础上对口腔白斑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联合维A酸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白斑病 维A酸 塞来昔布 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临床使用地西泮配合活跃期使用催产素促进第一产程的药物疗效。方法从2013年至2015年,第一产程中,潜伏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潜伏期静注地西泮10mg并在活跃期静点催产素为甲组。活跃期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于活跃期使用该药物疗法者为乙组。不使用该药物疗法者为丙组。观察第一产程进展情况,结果甲组42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19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15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8人。乙组58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22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25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11人。丙组50人中第一产程小于8小时的产妇有5人、第一产程8-12小时的产妇有18人、大于12小时的产妇有27人。结论第一产程静注地西泮10mg并在活跃期静点小剂量催产素,在严密监测胎心音、宫缩情况下,可以促进第一产程完成而进入第二产程,缩短总产程,使产妇保持良好精力,更好配合完成阴道分娩。

  • 标签: 宫颈扩张期(第一产程) 地西泮 催产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颌面部手术进行皮内连续缝合与间断对位缝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颌面部需行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颌面部软组织裂伤,20例为颌面部择期手术。将随机的10例颌面部软组织裂伤患者和随机10例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为A组,余下患者为B组,共分为两组。缝合皮肤时A组采用6-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B组采用6-0尼龙线间断对位缝合。结果1例患者伤口红肿,经抗感染治疗好转,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月随访,两组患者中,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无论何种缝合方法,瘢痕不明显;而1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7例为连续皮内缝合,6例为间断对位缝合),瘢痕均较明显,余7例患者瘢痕不明显。结论颌面部手术的疗效瘢痕大小与皮肤缝合方法关系不大,而与颌面部伤口与皮纹方向是否一致有关。

  • 标签: 颌面部手术 连续皮内缝合 间断对位缝合
  •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是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骨折,导致锁骨骨折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暴力。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以往都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但是最终的疗效都差强人意。随着内固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重建钢板螺丝钉和克氏针内固定三治疗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对100例锁骨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临床治疗,通过比较三内固定方式治疗之后患者的锁骨骨折愈合、肩部外观、自我感觉以及功能的差异来分析得出最佳治疗方式。

  • 标签: 内固定 锁骨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的主要成分为夫西地酸钠,辅料为甘氨酸、L-精氨酸,为白色疏松块状粉末,溶剂为白色的澄明液体。主治由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如骨髓炎、心内膜炎、反复感染的囊性纤维化、肺炎、皮肤及组织感染。在临床中常与下列药物联合使用易出现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梭链孢酸/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视性弱视的两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6年5月接收的近视性弱视患儿84例,平均分两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全遮盖法与闪烁红光法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则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光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予以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给予详细的观察。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视力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视觉功能功能训练法、闪烁红灯法、海丁格刷法以及短小遮盖法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近视性弱视 选择性治疗 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留便方法的便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本院便常规检验患者78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B组患者自行留便,A组采用肛拭取方法留便。结果两组患者便常规结果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需意义(p>0.05)。A组患者生理舒适度(2.58±0.34)分、心理舒适度(1.60±0.95)分;B组患者生理舒适度(4.62±0.04)分、心理舒适度(4.71±0.29)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自行留便或肛拭取的方式留便,均可有效检出疾病。两者在舒适度及适用性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可视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方法留便,以明确检出疾病。

  • 标签: 自行留便 肛拭取 便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胆管癌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其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性评价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超声对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的检查十分敏感,可全程了解胆管扩张程度,已被公认是黄疸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方法。但常规的漏误诊数达23.3%~45.1%[2],故提高肝外胆管的显示率对减少胆道疾病漏误诊以及临床判断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和病因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胆管疾病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结石患者的两微创手术疗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56例膀胱结石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行耻骨膀胱造瘘气压弹道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尿道电切镜外鞘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取石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冲洗、留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出血量为60.5±10.2毫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0.2±20.1毫升(P<0.05)。结论膀胱造瘘气压弹道取石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碎石清石操作,而经尿道气压弹道取石术手术出血量较少,创伤小,具体手术中应视患者病情特点科学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微创手术 膀胱造瘘 气压弹道碎石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肝素锂分离胶试管采集临床血液标本,克服常规生化试管,如分离胶促凝试管血液凝固不完全;肝素锂抗凝试管葡萄糖(GLU)降解,钾离子(K+)从红细胞释放等不利于标本保存的缺点。方法分别利用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分离胶促凝试管、肝素锂抗凝试管和肝素锂分离胶试管收集100名志愿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hr内采用西门子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17项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完毕将标本4℃保存6hr,12hr,24hr,48hr和72hr后测定GLU、K+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hr内四采血管的17项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比较,除总蛋白(TP)和K+之外无显著差异(P>0.05)。24hr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与其1hr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结果发生明显变化。48hr后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值与其1hr结果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LDH24hr后除分离胶促凝管外其余三均发生变化。结论肝素锂分离胶试管在保存GLU和K+标本方面比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具有优势,但与分离胶促凝试管相比仍有不足。但在一定范围内可克服分离胶促凝试管存在的因红细胞凝集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临床急诊检测中酌情使用。

  • 标签: 肝素锂分离胶管 分离胶促凝剂管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的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参与此次研究。分别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和肘部静脉采血,将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液标本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行肘部静脉采血法采集的标本其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相对于行手指末梢采血法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各指标水平,更接近正常值,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集肘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相对于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数值更为准确,结果稳定性更高,应作为血常规检验时首选的采血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