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缺失使用骨内种植牙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378例骨内种植牙患者,共562个,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螺旋状种植体和柱状种植体进行种植,对患者的临床种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完成骨整合的种植体328个,骨整合失败6个。完成修复的种植体237个,未完成修复的7个,种植体植入后随访时间最长者9年,最短10个月。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10个月到9年不等的随访,共有273颗牙在治疗1年后修复成功,有16颗失败,有260颗在种植3年后成功,有13颗失败。总共成功533颗牙,占研究总数的94.8%,共失败29颗,占研究总数的5.2%。结论临床中使用骨内牙种植体是比较常用的修复牙缺失的手段,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成功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熟练的手术操作。

  • 标签: 骨内种植牙 修复 牙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上前牙缺失伴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方法与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2例创伤性上前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牙缺失2颗及以下37例,3颗及以上25例,给予种植修复处理,共植入ITI种植体109枚,其中有32例采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与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牙槽嵴成骨检查,62例患者中均种植体与周围骨面结合,其中43例牙槽嵴骨完全覆盖种植体愈合帽,19例部分覆盖。6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种植体修复牙体为2颗,有1颗掉落,其他均修复良好。结论种植修复治疗可以对创伤性上前牙缺失情况进行显著修复处理,并对其余牙齿无损伤,能够达到美观舒适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咀嚼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创伤性 上前牙缺失 骨缺损 种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修复,观察组用口腔种植修复;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使用功能性高、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牙列缺失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显著,其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美观度均可得以改善,并具有极佳的固定度。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9例患者(缺牙40颗)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伴唇侧牙槽骨种植技术,同时对唇侧牙槽骨缺损部分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美容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骨吸收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其中,36例患者种植体骨区丰满、色泽及形态均正常,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7.21%。结论创伤后的牙列缺损,尤其多颗牙的连续缺失,很难采用其他固定修复方法来完成。种植修复具有不损伤余留牙、美观舒适、咀嚼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 引导骨再生技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先天性缺失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先天性缺失牙患者按照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分成A组和B组,32例/组。A组采取正畸联合种植的治疗方案,B组单纯采取种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各项功能。结果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B组,治疗后咀嚼功能评分为(10.25±1.05)分,语言功能评分为(11.26±0.13)分,较B组更高(p<0.05)。结论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先天性缺失牙疗效令人满意。

  • 标签: 正畸 种植 先天性缺失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处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处牙科门诊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修复治疗方案,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美观性等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修复治疗而言,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牙列缺失 口腔种植 修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MIS种植牙技术对牙齿缺失的修复情况。方法使用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4年所种植的41个种植牙对28例缺牙患者进行修复,然后对他们的修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8例缺牙患者种植笔者所在医院使用MIS种植牙技术所种植的种植体之后,经6~8年的随访调查,牙齿被成功修复的概率为86%。结论使用MIS种植技术所种植的牙齿种植成功率高,并且具有种植方法简单、代价小等特点。但是要获得更高的种植成功率,不仅需医生具有高超的种植技术,还需要患者在种植前和种植后均给予积极的配合。

  • 标签: MIS 种植体 修复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咀嚼功能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列缺失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观察分析两组美观度及咀嚼功能。结果修复后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及美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修复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可有效恢复牙列缺失患者牙齿咬合关系,提高义齿的固位及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且使用舒适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失 咀嚼功能 美观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镜消毒后来的微生物监测,对我院胃镜消毒的消毒质量进行评估,为控制由胃镜消毒不严所引发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GB15982-2012[1]和《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的方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结论工作人员在胃镜清洗、消毒、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瑕疵,导致了胃镜消毒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胃镜 监测 消毒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治疗在连续多位牙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所有10个病例采用义齿修复前通过正畸手段向缺隙中央方向移动缺隙两端的天然牙,使连续多牙位缺失变为间隔缺失后,再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同时获得美观和功能上的恢复,基牙和修复体均稳定,病人满意。结论正畸治疗在连续多牙位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正畸治疗 连续多牙位缺失 固定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不齐合并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牙列不齐合并牙列缺失患者88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修复治疗)44例,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4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针对牙列不齐合并牙列缺失患者,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牙齿咀嚼功能,提升美观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列不齐 牙列缺失
  • 简介:动脉血栓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大多采用抗血小板药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报道显示,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15%~44%。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手段,抗血小板药未能在一些患者,尤其是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寻找最佳的阿司匹林抵抗实验诊断方法,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实验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实验监测 动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备孕及不孕患者超声监测排卵52个周期,对其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观察,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行排卵监测34人,5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49周期,药物周期3周期。结果监测52个周期有10个周期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19.23%。其中自然周期31例,有排卵周期24例共42周期,有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21.42%。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02±2.147)mm,卵泡排出时平均大小(19±1.589)mm。药物周期3例,克罗米酚促排卵周期2例,子宫内膜厚度(8±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7.75±0.3536)mm;来曲唑促排卵周期1例,子宫内膜厚度(10±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8.5±0.3536)mm;该例成功妊娠。结论超声监测排卵能直观观察卵泡及内膜生长情况、在自然周期及药物周期均能为排卵监测提供良好的形态学支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排卵监测 自然周期 药物周期
  • 简介:摘要麻醉深度监测可以稳步的提升麻醉的基本质量,确保患者在围术期内更加安全,可以尽快恢复至健康状态。合理的麻醉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手术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此次研究重点分析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音乐、认知和心算三个实验的脑电图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左右脑皮层在每个实验不同状态下的情绪反应。方法由于在不同状态或不同条件下人脑的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获得不同状态下人脑的不同特征。结果本文因子分析是针对不同因子产生的信号进行分离的,所以比其它方法更能反映这种复杂的高级脑活动的过程。通过三个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左脑皮层在心算状态、听中文和听喜欢的音乐时起主要作用,而右脑皮层在实验前后闭眼放松、听日文和听不喜欢的音乐时起主要作用。结论左脑皮层和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关,右脑皮层和人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有关。左脑皮层和闭眼心算状态有关,右脑皮层和闭眼放松状态有关。

  • 标签: 脑电图 因子分析 皮层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黄疽仪在婴儿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黄疸儿均血测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通过血测胆红素与经皮测胆红素比较,通过t检验,得出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皮黄疸仪是监测婴儿黄疸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所导致的代谢障碍,细胞受损的整个病理过程所作出的反应。本文旨在探讨产科休克的临床诊治。

  • 标签: 产科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数据在不同病症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30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和30例感染性脑炎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研究组癫痫样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对照组感染性脑炎患者放电率为55.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69.0%;研究组癫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感染性脑炎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不同的病症采取脑电图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脑电异常放电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成人失神癫痫 脑电图 感染性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