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基层医院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基层医院检验的发展,保证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检验科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2月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样本700例,将其根据不同质量控制方法完成平均分组,每组3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研究组实施加强质量控制,对两组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合格率以及差错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1.43%和28.57%,研究组分别是94.29%和5.71%,研究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论加强质量控制不仅可以确保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值得临床工作不断推广和采纳。

  • 标签: 质量控制 检验科 生物化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并探究医院检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促进其工作的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检验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而探究相关的防护措施。结果在医院检验的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四大类,即检验自身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医院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在医院检验的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应该得到极大的重视,通过加强医院硬件建设、培养工作人员慎独精神、强化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等措施的实施,提升医院检验工作的安全性。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职业安全防护 工作人员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各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暴露,人们在医疗方面暴露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医院内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检验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检验科 免疫实验室 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
  • 简介:摘要检验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2。因此,保证分析前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检验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 标签: 医院实验室 检验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培养麻醉医生成为具有全知识的临床医生已日益受到各医学院校的重视。麻醉学科的发展与检验医学关系密切:麻醉学的发展需要检验医学作支撑,并促使检验医学更趋完善,丰富其学科内涵。检验医学将为麻醉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结合目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就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设置检验实习的必要性作初步探讨。

  • 标签: 麻醉学专业 临床实习 检验医学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检验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方法在检验全面质量管理中识别、分析和确定血液检测过程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明确指令加强管理。结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认可制度、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是全面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结论检验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临床检验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检验科 质量管理 加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验时的自我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县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从事艾滋病检验的24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安全防护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对两组人员在艾滋病检验时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以及暴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验时的暴露率(21.07%)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人员(57.21%),而且观察组人员在相关知识掌握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上的评分也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对比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防护教育有助于帮助提升艾滋病检验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检验人员进行艾滋病检验过程中自我安全防护方式。方法选取我市2016年6月~2017年7月40名艾滋病检验人员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人员不开展安全防护教育,观察组人员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检验人员展开安全防护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值得在艾滋病检验工作中广泛普及。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肿瘤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肿瘤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1例(3.3%),对照组为8例(26.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为25例(82.5%),良为4例(13.3%),差为1例(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为17例(56.1%),良为4例(13.3%),差为9例(29.7%),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肿瘤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精神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精神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的具体表现,制定护理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结论做好安全管理不仅能保护好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发生1。

  • 标签:
  • 简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开始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物质时,普遍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另外,目前仅临床微生物学和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中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防护。鉴于学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接触各种未知病原体标本,建议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加强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和防护教学。

  • 标签: 医学检验 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前生化筛查检验对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的200名地中海贫血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产检的健康产妇200名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产前生化筛查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MCV、MCH低于对照组,其RDW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生化筛查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具有重要的检出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产前生化筛查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调查统计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前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状况。结果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之后,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管理后实验室感染概念、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概念,等方面方面的了解明显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实验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生物危险性,需要分析其中风险因素并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从而避免检验人员的感染。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血站输血的患者(136例)当分析的对象,随机分乙组、甲组,每组68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输血,研究甲组是在输血中实施检查以及质量控制,总结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结果甲组输血的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94%)小于乙组(27.94%),有统计学意义(x2=16.275,P=0.000)。结论在血站的输血中,检验质量控制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调查统计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前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状况。结果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之后,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管理后实验室感染概念、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概念,等方面方面的了解明显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实验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生物危险性,需要分析其中风险因素并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从而避免检验人员的感染。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论述了安全教育在传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质量对比。方法选取了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传染收治的70例传染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是35人,对护理1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护理2组的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方法,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手段以及方法能够发现,护理2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风险事件要显著低于护理1组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方法,具备可比价值(P<0.05)。结论在对传染的患者进行护理时,运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将安全教育应用到其中更能发挥显著的优势。

  • 标签: 安全教育 传染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精神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在精神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从提高法律意识、对管理的工作中加大管理的力度,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的管理措施,遵循工作规范,为减少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发生危险事件的主要因素为①患者本身;②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③医疗设施和环境;④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结论通过对精神护理安全的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指导增强防范意识,不仅能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下康复,还能提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对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和谐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