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160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妇科以及产科,妇科人数为600,产科人数为1000。对患者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及发生的比例做出详细的分析后探究感染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妇科感染部位最多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分别是泌尿道感染。而在产科中,产科感染部位最多的是创口上的感染,其次是呼吸道的感染。而患者的感染率和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其产妇的岁数越大,感染率就会上升。妇产科患者的感染率与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正比。结论在护理的过程中发生感染现象是无可避免的,对此妇产科的护理人员要找出感染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对比两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的血管生成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数,分析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数的差异性及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抗CD34和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分别标记所得骨髓微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402).骨髓微血管数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为(48.4±18.6)个/mm2,显著低于初发患者(103.1±38.6)个/mm2(P<0.01);化疗后未获CR的患者中为95.0(41.0~159.0),无显著下降(P=0.35);而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中升高至(92.9±32.9)个/mm2,与初发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4).化疗后CR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数仍高于对照组(35.7±5.3)个/mm2(P=0.0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初发时骨髓微血管数与初发时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99,0.525;P=0.009,0.030).结论:不同类型成人AL患者骨髓中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新生可能参与AL的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血管生成 病理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之一,尽管目前对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病理变化过程中有正常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本研究探讨以定量的方法评判肺组织结构损伤的程度.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呼气量 最大肺活量 比值 肺组织 病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在与健康人群表达水平对比后总结其表达意义。方法抽选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与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将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ng-2、NT-proBNP、LVEF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Ang-2与NT-proBNP、LVE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ng-2、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降低(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三项指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g-2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5),Ang-2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64,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明显相关性,Ang-2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心衰程度越高,Ang-2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利钠肽前体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辅助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集的PCOS组织(PCOS组),同时选取正常卵巢组织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和VEGF表达。结果PCOS组织中EG-VEGF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胞浆中高表达,VEGF在颗粒细胞及卵泡细胞胞浆中高表达;PCOS组EG-VEGF、VEGF表达分别为(0.183±0.011)和(0.179±0.0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EG-VEGF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5),对照组EG-VEGF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EG-VEGF和VEGF在PCOS组织中高表达,与PCOS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准确性,探究联合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以供检验工作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缺铁性贫血25例及进行常规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者均进行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CV(平均红细胞比容)、Hb(血红蛋白)、RBC(电泳红细胞)等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地贫MCV明显下降,且RBC水平下降幅度较缺铁性贫血患者大,采用联合检验的方式进行诊断灵敏性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准确性高达90%以上。结论在临床上对于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采用联合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值得推广和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进行应用。

  • 标签: 联合检验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诊断意义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同时探讨其在骨肉瘤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骨肉瘤、14例骨软骨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5例骨肉瘤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4.3%(12/3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O.0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IF-1α和VEGF的表达同时呈阳性,13例(37.1%)同时呈阴性,两者表达显著相关(r=0.589,P=0.000),且与癌组织分期显著相关(P〈0.05);HIF-1α和VEGF均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MVD值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均为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肉瘤/代谢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代谢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 简介:血红蛋白E(hemoglobinE,HbE)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HbE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复合形成的双重杂合子,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表现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相似.可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 标签: 血红蛋白E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0.5IU/L的患者(140)例为研究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添加r-hLH组;B组不添加r-hLH组),A组(85例)启动促性腺激素(Gn)的同时添加r-hLH,B组(55例)单用促性腺激素(Gn)不添加r-hLH;另选择同期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LH≥0.5IU/L且未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患者为C组(C组165例)。比较3组患者的Gn用量及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及LH水平、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等。结果Gn总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Gn天数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05);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E2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稍低于C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LH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略低于C组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比较C组>A组>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A组与C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的比较A组与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组间各种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患者,补充r-hLH可以获得较高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根治术应用于乳腺癌中治疗的效果及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现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实验组应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一年生存例数为39例、一年生存率为97.5%、两年生存例数为36例、两年生存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年生存例数为34例、一年生存率为85%、两年生存例数为29例、两年生存率为72.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存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39、4.0205,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可采取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评价。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2例尿毒症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1人。对照组患者只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左卡尼汀配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96.77%、70.97%、25.81%和3.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4.52%、25.81%、38.71%和35.4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例血压升高,焦虑烦躁1例,贫血1例;对照组4例血压升高,焦虑烦躁3例,4例贫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明显少于对照组(35.48%),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尿毒症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5.08——2017.08期间收治的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单一组患者应用甲泼尼龙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开展分析和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结论在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过程中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甲泼尼龙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促红细胞生成素 甲泼尼龙 冲击治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