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园艺疗法的慨念及其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并对在中国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园艺疗法表达了建议,以为延伸护理选用该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园艺疗法 脑卒中 心理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咽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20例慢性咽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症状之间的关系,将患者的心理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对比数据。结果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其他(睡眠、饮食)等评分均高于常模;SCL-90十项男女性皆有差异,其中相差最大的为强迫症状和焦虑,男性皆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性病等评分和常模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患者躯体化呈正相关的是疼痛,和患者强迫症状呈正相关的是咳嗽以及咽异物感,和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的是恶心,和患者焦虑呈正相关的是咽痒和咽异物感,和患者其他(睡眠、饮食)呈正相关的是咳嗽和咽异物感。结论慢性咽炎患者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咳嗽、咽部异物都可能引发患者心理障碍,且男性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大于女性,尤其是抑郁和焦虑。因此对慢性咽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

  • 标签: 慢性咽炎 心理障碍 相关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心理障碍及病情改善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5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照组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观察两组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血压和心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显著(P<0.05);两组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情况和心率情况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显著(P<0.05)。这表明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和心理情况,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衰 心理障碍 病情改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接受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对病人住院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根据入院顺序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IL-10以及血皮质醇水平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为其开展双心医学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 高血压 冠心病 心理障碍 住院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SAS和SDS评分、疼痛程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38%高于对照组患者87.09%,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42.65±4.21)和SDS评分(44.11±3.21)优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1.68±5.65)和SDS评分(52.12±4.89),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8.38%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85.48%,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推行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障碍 疼痛程度
  • 简介:对我院1998-10~2003-04进行动态脑电监测儿童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的患儿85例的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睡眠障碍 儿童 脑电描记术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1d、3d、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焦虑情况(SAS评分)。结果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3天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比术后1天显著降低,且观察组3天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实施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糖尿病 生活质量 抑郁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帕金森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5年01月开始到2016年10月结束接收的帕金森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病患96例,利用投掷子的方式,将96例入选病患随机等分成A组和B组。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A组同时加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比较HAMD评分。结果A组干预之后的HAMD评分为(19.13±3.56)分,明显比B组的(23.71±3.19)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干预后的MoCA评分为(23.96±1.58)分,明显比B组的(21.62±3.14)分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帕金森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中,积极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心态稳定性。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是描述患者的主观体验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临床精神病学的核心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感知障碍与思维障碍所包涵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表现。

  • 标签: 感知障碍 思维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49例)和试验组(4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的不良情绪变化和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P<0.05),而试验组的分数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24h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参照组(P<0.05),觉醒次数少于参照组(P<0.05),觉醒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不良情绪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血脂水平,分析使用帕罗西汀对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100例服用帕罗西汀,无代谢疾病及其它精神疾病的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结果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随用药时间的变化②性别对血脂变化的影响③疾病对血脂变化影响。结论1.服用帕罗西汀后,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用药时间而逐渐升高。2.患者性别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男性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血脂水平升高更加显著。

  • 标签: 帕罗西汀 血脂 临床纵向观察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 简介:摘要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情感性精神障碍、意志性精神障碍、意识性精神障碍、运动及行为障碍等。本文旨在探讨常见精神障碍的内涵及临床表现。

  • 标签: 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 运动及行为障碍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因各种诱因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表现为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血液循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在脑卒中后发病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甚至会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但很少引起患者重视1。睡眠障碍主要临床表现过度睡眠、入睡困难、昼夜节律的改变等。脑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对脑梗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护理的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患者收集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70例脑梗后吞咽障碍者,分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实行了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29%、80.00%;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则分别是91.43%、77.14%,两组相比,区别明显(P<0.05)。结论对脑梗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临床全科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的必要。

  • 标签: 脑梗 吞咽障碍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凝血功能正常对于高龄女性生殖能力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凝血系统、抗凝系统以及纤溶系统出现功能失调或功能障碍的情况,会对局部微血管血流产生影响,引起凝血功能亢进,形成血栓前状态,逐渐发展成微血栓,从而引发各种生殖问题,如高龄不孕、复发性流产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等。文章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查阅,对与高龄女性生殖功能障碍与凝血功能进行分析。

  • 标签: 凝血功能 高龄女性 生殖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0例,女40例,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结果10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0例(8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8例(18%),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2%),护理总有效率98%。结论给病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及人性化护理,使精神病人能早日康复,减少精神残疾,减轻社会的负担。

  • 标签: 癫痫性精神障碍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关系,并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方法选取80例LA患者,根据不同分级对其分组,对比不同组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定,对比不同组间评分差异,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结果LA-IV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和LA-I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三组(P<0.05);LA-I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两组(P<0.05);LA-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P<0.05),而MoCA评分则远低于后者(P<0.05);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均与LA分级有明显关联(P<0.05)。结论LA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关联,且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的损害都有明显关联。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前后对患者抑郁障碍心理干预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8月-2018年8月从我院选取1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展开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开始前的1到2天以及术后7到10天展开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手术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抑郁障碍均明显有所改善,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后,患者极易产生抑郁负面情绪,通过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 抑郁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之间接受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SAS、SDS两组自量评分表所得分数并未见明显区别,而在系统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表所得评分出现明显差异,干预组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更少。结论为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整形美容手术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