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梗组(P<0.05)。结论急性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梗组(P<0.05)。结论急性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梗组(P<0.05)。结论急性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梗患者院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中心救治的90例患者(急性梗),救治时间为2015年3月7日至2017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对照组)以及阿司匹林+替格瑞罗(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阿司匹林+替格瑞罗)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心肌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罗治疗急性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阿司匹林 替格瑞罗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同理现状水平。方法应用编译的Jefferson同理量表对沈阳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9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同理心水平呈近似正态分布,参加过相关课程培训和职业满意度高的护理人员表现出更高的同理心水平。结论改善课程设置和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同理心水平。

  • 标签: 护士/心理学
  • 作者: 彭素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东南医院检验科,重庆401600
  • 简介:随着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加上医院技术水平的提升,这对患者输血检查的需求也在日益的增加。因此,输血血型评估、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对于增加健康输血治疗安全系数具有着非常的关键的意义,绝不容忽略。输血检查,其目的是让新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地存活下来,并不是导致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损伤。在检验医学中,并没有几项检查能够像输血检查那样,临床医生几乎可以全部信赖其成果,在输血检查的过程中,每一环节均有可能出现偏差,稍有疏漏后果将相当严重。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输血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阐述意见。

  • 标签: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电学技术在历史上存在并发展了一百多年了,在这段时间之中,电学从无到有,并一点一点积累先人研究得到的成果,经过无数位科学家的不懈坚持研究,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体系全面的电学,当然,今天的电学并不是说已经完美了,我们对于知识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电学也有很多尚未攻克的难题,电学也要与时俱进,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造福更多的患者。但是与此同时,医疗人员不能只知道相关机器的操作而没有理论知识,不知道心电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历程,对电学知之甚少,我们应该熟知心电学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和延续电学。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电学的发展和分类以及电学的重要性,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电学。

  • 标签: 心电学技术 认识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收的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疾病,观察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的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ST-T改变、心肌酶谱异常人数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脑同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步长脑心通 急性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简称风心病,反复发作可引起心肌和心脏瓣膜的严重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风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具有病史长,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我国一项32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显示1,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可见,在处理心血管疾病时,除了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体格检查及各项指标外,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性格特点、生活环境,评判其心理状态,从双角度综合干预患者尤为必要2。双护理是双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护士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干预。从两个方面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达到患者身体、心理的共治3。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抑郁症 双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的应用措施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院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与临床效果,进一步分析院急救转运及护理的意义,指导临床院护理实践。结果通过细致、周密的转运准备,96例脑卒中患者在院综合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治愈好转92例,死亡4例.在院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前后,NIHSS、GCS评分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病情凶险危急,院急救护理路径拓展了护理范畴,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为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的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 脑血管疾病 昏迷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院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急救中心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2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除4例在到达现场时患者已心跳、呼吸停止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 简介:针对多年来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及实习单位反映的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有针对性地加强生物安全教育、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和应诉教育等。实践表明,这对促进学生尽快地适应临床实习工作,安全顺利并高质量地完成实习计划是切实有效的。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学生 实习前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击伤患者的院急救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97例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现场急救的电击伤患者,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院急救护理资料。结果在30min内存活的患者人数有95例,30min内死亡的患者人数有2例,则30min内存活率为97.94%;50例轻型患者大多无损伤或者仅局部肢体电损伤,转送医院进行观察或治疗;47例重型患者中出现现场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有44例,36例患者在接受电话治疗后进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至专业急救人员持续复苏,有2例患者在30min内死亡。结论院急救应用于电击伤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第一目击者将电源安全切断、积极进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医护人员现场急救等措施能够有效挽救电击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电击伤患者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院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院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ECG(P<0.05)。结论院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骤停院心肺复苏抢救的抢救方法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肺骤停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3.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心肺复苏抢救有效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可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知识以及规范和完善院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流程,临床进一步推广院心肺复苏抢救,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电信号(ECG)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也不断地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心电信号分析系统中,影响电自动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信号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如随机噪声、基线漂移、肌电干扰以及工频干扰等。由于这些干扰与电信号混叠,引起电信号畸变,使整个电信号波形模糊不清,并对电各波段的正确识别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影响诊断结果。为了给医生提供清晰的心电图形,以提高分析和诊断的精确性,首先要对电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使电数据曲线平滑、特征点突出。因此,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对电信号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电信号预处理 心电信号分析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同理”基本理论的介绍,分析了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意见。方法在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全面践行“同理”原则,实施设身处地、倾听及准确表达的同理反应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临床实践中引导护生应用同理进行护患沟通。结果同理心有助于促进护生与患者间的理解与支持,最终提高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结论培养护生的同理,关乎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与成长。

  • 标签: 同理心 护理教学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采用同期历史对照设计,以2016年采用有针对性护理的1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以2016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出院时患者的脑综合征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一般情况、脑综合征严重程度等方面均相当,基线可比。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3.6%)。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人的的针对性护理是预防脑综合征病人心脏进一步损害的重要措施,对脑综合征的疗效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 标签: 脑心综合征 临床护理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