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ADL评分、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ADL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4±3.64min,对照组为80.25±8.95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治疗脑积水,其疗效与传统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相当,对于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且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绞股蓝对自然衰老小鼠皮肤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为论证绞股蓝抗衰老的的功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绞股蓝的水煎溶液对自然衰老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检测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含量。结果绞股蓝组小鼠皮肤中SOD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绞股蓝具有提高自然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力、降低其MDA含量的作用。提示绞股蓝可通过增强自然衰老小鼠皮肤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皮肤组织抗氧化能力,加速清除组织自由基,起到延缓皮肤老化的作用。

  • 标签: 绞股蓝 皮肤衰老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丙二醛(MD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在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儿中采取腹腔镜下经腹腔途径手术和经后腹腔途径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参照不同手术方式对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儿进行分组对比,将经腹腔途径手术纳入到对照组(30例),经后腹腔手术纳入到实验组(34例),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对照组对应数值进行参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手术和经后腹腔手术应用在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儿中均具有一定作用,但经后腹腔腹腔镜镜手术的疗效更显著。

  • 标签: 后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IL-18抗体(IL-18Ab)对小鼠阿霉素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以阿霉素(ADR)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尿液做24h尿蛋白定量测定。实验第42天处死小鼠,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IL-18Ab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尿蛋白明显减少,血脂降低,肾脏病理损害减轻。结论IL-18Ab能降低ADR小鼠尿蛋白排泄量,改善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减轻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损伤。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8/免疫学 抗体/治疗应用 多柔比星/副作用 肾疾病/化学诱导/药物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鼠被动吸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小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草损伤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损伤组小鼠使用烟草使其进行被动吸烟,待实验结束后,统一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血气功能指标,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结果研究对各组小鼠体重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其中发现各组小鼠在研究期间内其体重均出现明显变化,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对不同组小鼠的血气指标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发现PH、PaCO2、SaO2、Glu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被动吸烟会导致其体重出现下降,且血气功能也出现一定影响,对小鼠的健康有消极影响。

  • 标签: 吸烟 肺损伤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实施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费用、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APP与TEP相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两种术式均无复发情况,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意愿进行选择术式。

  • 标签: 腹腔镜 腹膜外 疝腹股沟 腹腔腹膜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单孔腹腔镜和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接收的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分别为31例。三孔组行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单孔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手术难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操作时间等项目。结果单孔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4例(12.90%),三孔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9.68%),单孔组的手术难度评分(5.3±1.4)分,三孔组为(4.9±1.4)分,单孔组的疼痛评分(3.1±1.1)分,三孔组为(2.9±1.5)分,单孔组的手术时间为(56.25±5.14)min,三孔组为(47.25±5.64)min,两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切口的美容效果更加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单孔腹腔镜治疗,与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切口的美容效果更加满足患者对于美的需求。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单孔腹腔镜 三孔腹腔镜 并发症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腹腔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2018年2月入我院进行腹腔感染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CT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及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穿刺后,体温及白细胞水平与穿刺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随着时间延长,后一时间段体温及白细胞水平均比前一时间段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能有效地治疗腹腔感染,具有创口小,预后效果好,安全简便的优点。

  • 标签: CT引导 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实施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及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实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全程用时多于对照组,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等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虽手术时间延长,但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 标签: 腹股沟疝 经腹腔腹膜前 腹腔镜疝修补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对小鼠患RAU(复发性口腔溃疡)危险因素的具体浓度。方法40只小鼠匹配分为4组,分别给予4组小鼠不同浓度梯度的变异链球菌,喂食前含漱,实验后测的小鼠口疮产生的个数、小鼠血清中TNF(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比较不同组别小鼠口腔产生口疮个数,4组之间小鼠口腔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口疮个数差值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F=22.24,P=0.00)。实验后检测小鼠血清中TNF含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F=12.65P=0.00)。结论变异链球菌是小鼠患口腔溃疡的危险因素,其不同浓度对小鼠患RAU危险程度不同。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RAU 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所有BALB/C小鼠均为雄性,共计278只,将上述278只小鼠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2.5Gy(80只),3.0Gy(60只),4.0Gy(60只)及5.5Gy(60只),对照组18只,分别在照射动物后6h,12h,1d,3d,4d,5d,7d,10d,14d,21d及28d采取静脉血,利用SYSMEXKX-21多项目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1)中子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2.5-5.5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外周血WBC于照射后6h均明显降低,12h呈现一过性升高,之后又进行性降低,4.0-5.5Gy组未见恢复;而2.5Gy于照射后21d恢复至正常状态。(2)中子照射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在照射2.5Gy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照射后1-3d,小鼠外周血PLT开始降低,于第5d进一步降低,至第10d血小板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在照射14-28d后血小板开始恢复,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照射3.0-4.0Gy后6h即开始明显降低。于第10d外周血PLT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2.5-5.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小鼠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破坏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质量参数的显著变化。

  • 标签: 2.5-5.5Gy中子辐射 小鼠 白细胞 血小板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南山楂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以此作为试验依据,探讨临床医学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72只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中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低剂量组,一共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12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除了正常对照组之外的所有小鼠都服用脂肪乳剂,以便对其建立高脂血症的模型。在模型的构建满12d之后,对这些小鼠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另外,在试验进行7天,在小鼠的眼眶取血,测定其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将各小组的小鼠检测数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示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显著升高。而且将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出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含量显著降低。而中剂量组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TC显著降低。结论南山楂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固醇生物的合成作用。在临床医学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期相关的应用形式和医学治疗方法,来为医学提供帮助。

  • 标签: 南山楂提取物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 胆固醇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全切及腹腔镜联合阴道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我院对88例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和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27例患者子宫体积超过12孕龄大小,对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有11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阴道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是(120.0±36.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0.3±68.2)ml,平均住院日(6.1±0.7)d。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膀胱损伤情况,经过修补痊愈。没有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大子宫经腹腔镜下全切及腹腔镜联合阴道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前提是要操作者有较丰富的经验。

  • 标签: 腹腔镜 腹腔镜联合阴道 子宫切除术 大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上尿路解剖与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肾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接治的76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肾癌根治术及药物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下分析上尿路解剖结构,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癌患者使用腹腔镜下上尿路解剖与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肾癌 上尿路解剖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大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防止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组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腹腔内放置氟尿嘧啶植入剂的安全性较为稳定,需仔细评估其风险性,严格控制剂量,相较于未植入氟尿嘧啶治疗方式优势明显,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综合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大肠癌手术 氟尿嘧啶 植入剂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小鼠模型研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定位和迁移的特点。方法:采用小鼠白血病移植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监测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和脾脏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在APL模型小鼠的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中正常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在发病晚期呈现下降趋势,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共同淋巴祖细胞在发病晚期也明显下降。与之相反,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脾脏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未见明显下降,并呈现定位迁移或代偿增生的趋势,发病晚期,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共同淋巴祖细胞数量均显著上升。结论:白血病发病过程中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及免疫细胞在细胞数量和造血器官的定位发生显著变化,提示造血微环境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造血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