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几种质控方案设计工具,根据我室现有检测方法实际性能设计理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依据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确定临床总允许误差(TEa),以长期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估计各方法的不精密度(CV%),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对比检验(PT)成绩估计不准确度(bias%),以此计算临界误差的大小,按照方法的过程能力大小使用质控选择表格进行规则的初期选择,并用功效函数图确认质控方法的性能,确定到达特定水平质量保证时,不同规则及每批测定质控个数需检出的临界误差大小,并建立操作过程规范图.结果:我室总胆红素(TB)、肌酐(CREA)、胆同醇(CHO)的测定在低值水平处方法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检测出误差,需要查找原因进行质量改进,其他项目可根据方法性能选择不同的规则进行控制.结论:通过质控方案设计工具的使用,建立适合本室的方法控制规则,既保证测定结果能够满足临床的质量要求,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积极查找并解决不满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我室的过程能力.

  • 标签: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方案设计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室内公共场所无烟环境建设对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差的影响。方法在本溪市本溪县、平山区、明山区随机抽取餐厅、酒店、歌厅、学校、医院、政府单位6类公共场所60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选定场所进行调查,并检测场所内外空气PM2.5浓度,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对60家公共场所进行调查,室内外空气PM2.5平均浓度差为(20.8±28.6)ug/m3,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1);在无禁烟区、允许在场内吸烟等环境下,PM2.5浓度差较高(P<0.05或P<0.01)。结论在室内公共场所粘贴禁止吸烟等公告标识后,可有效的降低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差,效果较好。

  • 标签: 室内公共场所 无烟环境建设 室内外空气质量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室内质控在临床细菌检验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验中心2017年1~12月60株细菌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进行检验鉴定,并对部分细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并统计细菌检验结果。结果60株细菌,临床检验结果出现差错5株,差错率为8.3%;临床检验结果准确55株,准确率为91.7%,其中包括革兰阴性球菌7株(100.0%),革兰阳性杆菌25株(88.0%),革兰阴性杆菌28株(92.9%)。55株菌株,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出现差错3株,差错率为5.5%;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准确52株,准确率为94.5%,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4株(92.3%),革兰阴性杆菌28株(96.6%)。结论室内质控在临床细菌检验的运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细菌检验结果及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的准确率,进而提升临床细菌检验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室内质控 临床细菌检验 运用
  • 简介: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的现状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升高,在装修房屋的过程中各类装饰材料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论述的室内环境空气问题主要指的是由装修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房屋室内装修在我国已经呈现规模化,并且随着房屋建筑的增多,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大量的室内装修材料都会含有污染物质或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甲醛、苯、氨、氡等挥发性有机物。这些主要污染物的检测和处理工作是今年来我国室内环境空气环境检测的主要工作。

  • 标签: 室内环境 空气检测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麻醉苏醒室内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苏醒期躁动情况为重度的仅1例,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对血压水平、心率的影响,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可推广。

  • 标签: 麻醉苏醒室 全麻手术 综合护理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接受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纯音听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于全聋型突发性耳聋采取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聋型突发性耳聋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接受SOPHYSA?(索菲萨)脑室脑温型探头颅内压监测,并依据患者个性化颅内压监测表现予以对应的阶梯式治疗,总结本组病例治疗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一次性脑室穿刺成功67例,二次穿刺成功3例;手术后均获得4~15个月随访,平均(5.15±2.04)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6~8分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不足6分者,重残率,植物状态率明显低于不足6分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并以此展开阶梯式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颅内压,提升预后效果,减少重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压持续监测 阶梯式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cVEMP)研究小剂量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对球囊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 2016年 5月 -2018年 5月年行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 30mg/ml)治疗的 26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于术前及术后 3周分别行纯音听阈测试( PTA)及 cVEMP检查,比较术前术后患者听力及 cVEMP结果。结果: 26例梅尼埃病患者随访 12个月,术前患耳平均气导听阈为( 61.8±2.79) dB HL,术后为( 64.4±2.51) dB HL,手术前后听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VEMP检查提示术前 4例( 15.4%)未引出, 22例术前患侧 P1平均潜伏期为( 16.51±2.46) ms, N1平均潜伏期为( 27.57±3.36) ms。术后 12例( 46.2%)未引出,其他 14例 P1平均潜伏期为( 18.88±1.84) ms, N1潜伏期( 30.57±1.45)。可见术后引出率下降, P1、 N1潜伏期延长。术前术后患侧 P1、 N1潜伏期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标签: [ ] 梅尼埃病 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4月90例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引流管全面护理。比较两组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不良心理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流管全面护理在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留置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临床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应用情况,发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8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8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结果8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74株,鉴定错误6株中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7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7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结论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 标签: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临床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鼓室内注射不同药物和鼓膜置管引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按照治疗药物、方式不同分为3个小组,给予A组20例患者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给予B组20例患者喜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给予C组鼓室置管引流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比A组高(p<0.05),而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C组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采用盐酸氨溴索和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鼓室内注射 鼓膜置管引流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120例侧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结果常规组患者存活率为60.33%,死亡率38.6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91.19%,死亡率为6.61%,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落解术治疗侧脑室出血的存活率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宣出血 倒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溶解 脑脊涉置维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19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89耳)和对照组(75例,106耳)。对照组患者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鼓室内注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9%,高于对照组的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 标签: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盐酸氨溴索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传统考核方式作为实验课的独立单元用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的理解和对实验课内容的掌握,评价动手能力。现代医学检验教育对实验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掌握充实的理论基础上增加实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适应社会人材的需求尤为重要。该文针对这一目标将实验课考核有机融于整个教学计划,建立综合设计实验模式,做为实验课的延伸和提高,摆脱学生为“考”而考的现状,变“学”为“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探索。

  • 标签: 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考核 模式
  • 简介:目前医院检验科已普遍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手工检测已经成为历史,生化检验中重点工作是对所检验指标做出确的评价。因此,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对实验课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分别设计了每次实验课的具体内容和课程目标,从而改变了过去只简单地对手工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的实验模式,以适合现代临床实验室要求的工作。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临床生化检验 实验课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从出不穷,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医疗器械设计,必须满足当今社会对于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要求。同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常见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标签: 医疗器械 人体工程学 维护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说课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医药的发展输送新型人才。方法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5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结果体现了中医药思维的融入,传递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以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模式。结论通过说课,构建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体现特色”于一体的中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体系。

  • 标签: 中药学 中医药特色 仪器分析 说课
  • 简介: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急诊工作的特点是病情紧急、不可预见性大、病谱广、医疗纠纷多。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危重患者的管理是医疗护理活动中重要一项,而急危重患者的转运、检查环节是质量控制、减少纠纷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从2008-01使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患者院内交接单.经过3a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转诊和会诊/组织和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穿刺孔设计改进,探讨穿刺孔改进后的临床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芦溪县人民医院自2011年至2016年期间,比较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两组病人在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出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组,其中转开腹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组(P<0.05)。结论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出现等方面,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降低了中转降低了中转开腹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穿刺孔设计改进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中转开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