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晚交班缺陷率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并对圈成员分工明确,选定“降低晚交接班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护士晚交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目标预期设定,通过问题解析明确问题要因,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对策,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晚交班缺陷率变化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晚交班缺陷阶段合计次数由原来的92次将至23次,现状值由原来的25.56%下降至6.39%,目标达成率109.17%,实际改善幅度75%。结论合理制定并正确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晚交班缺陷率,有效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持续完善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品管圈 晚交班缺陷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成效,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提供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和效果确认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与活动后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活动前,静脉输液外渗率为3.65%,活动后,通过重点解决穿刺位置不当、选择输液工具不当、应用刺激性药物所导致的输液外渗现象等方面,静脉输液外渗率降至0.49%。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输液 外渗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填充剂进行暂封治疗及永久性填充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硝唑合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牙齿疼痛、牙龈肿胀以及咬合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奥硝唑合剂 牙体牙髓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0例,其中甲组采取欠充程度进行治疗,乙组则采取适充程度治疗,丙组则采取超冲程度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结果,以及疼痛等级。结果经治疗后,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且病痛发生率也低于其他两组,经比较,P<0.05,表明本次研究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中,治疗牙髓疾病患者,根管填充物量应选择适度,方可更好的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其发生病痛率得有有效降低的同时,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临床治疗中,提倡采用适度填充处理来进行牙髓根管治疗。

  • 标签: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牙体牙髓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开展以“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目前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组织实施,再次调查成果,整理,规范方法并实施。结果手术低体温发生率由53%下降至1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中护理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就诊序号将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适量组、超量组、欠量组,每组30例。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均接受根管填充治疗,其中适量组给予根管适量填充,超量组给予根管超量填充,欠量组给予根管欠量填充,记录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适量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超量组的66.67%及欠量组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适量组疼痛发生率6.67%,显著低于超量组的30.00%及欠量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根管填充可显著提高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调查科室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现状,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应的解决方案,对实行解决方案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穿刺的失败率较实施前的4.22%下降到1.35%,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品管圈成员的实践研究能力显著提升。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动静脉内扣穿刺失败率,提升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QCC 穿刺失败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42例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为0.1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全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保障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规范TKA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15年2月成立品管圈,将现状把握期间的1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效果确认期间的21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TKA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同时对结局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TKA患者术后5天内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由实施前的5.63次/人降为实施后的2.62次/人,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从88.6%上升至94%,平均住院日由10.13天缩短为8.56天,住院费用(不含材料费)从31379.13元降低至29232.58元。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能够使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疼痛管理规范化,从而降低了TKA患者疼痛发生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

  • 标签: 品管圈 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提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不同根管填充的牙体牙髓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经确诊均符合牙体牙髓根管填充的标准。结果经不同程度的根管填充后,研究组治愈成功40例,失败1例;参照组治愈成功20例,失败30例。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50例患者中,出现疼痛现象的人数为2人,疼痛率为4%。参照组的50例患者中,出现疼痛现象的人数为30人,疼痛率为60%。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RCT治疗牙体牙髓的临床效果优于超填RCT和欠填RCT。

  • 标签: 不同根管 填充程度 牙体牙髓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打印的钛金属填充物,填充骨质缺损处,完成髋关节假体翻修术,避免了传统翻修手术的缺陷。方法检查层间隔<2mm的骨盆CT,将Dicom格式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应用德国EOS打印机打印出聚酰胺材质的患者骨盆、髋臼假体和钛金属填充物的试模,应用实物进一步进行测试。应用瑞典ARCOM打印机打印出钛金属填充物。择期实施手术。结果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末次随访HHS评分,80-91分,平均86分,其中优2例,良好3例,优良率100%。结论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并且容易获得更好的初始稳定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3D打印钛金属 髋关节假体翻修术 髋臼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腹股沟疝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以及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数据统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平均分组研究,参照组患实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实验组实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结果参照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对比实验组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展现数据研究意义。但参照组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实验组,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将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在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作用更显著。

  • 标签: 平片式 疝环填充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疝环填充式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疝环填充式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相当,且安全性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环填充式 平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