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州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所诊治的90例艾滋病毒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方法研究,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艾滋男性患者占44.44%,女性患者占55.56%,平均年龄在(39.8±5.41),患者大部分已婚或同居,占44.44%,并且95%以上患者属于异性性感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虽然无法根治艾滋,但有效的减缓患者病情发展速度,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完善患者的免疫缺陷病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在干预前艾滋一般预防知识以及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在艾滋一般预防知识与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明显。

  • 标签: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 孕妇 艾滋病知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艾滋治疗最有效的手段是抗病毒治疗,而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是确保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键。本文收集9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影响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标签: HIV/AIDS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的回顾性分析
  • 简介:艾滋主要是因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会继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多重感染。HIV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静脉吸毒等途径进行传播,艾滋可以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使患者反复的发生感染性疾病,目前,对于艾滋来说,均无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物解决该疾病,只能够根据不同的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命,提升其生活质量,对HIV的感染程度进行控制,这也是临床中艾滋的主要研究重点。而想要控制艾滋的病情进展速度,最重要的是做好及时检验,目前现有的检验方法较多,目前应用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 标签: 艾滋病;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对艾滋抗体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单位进行检测的艾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艾滋抗体,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艾滋抗体,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现阳性患者22例,阳性检出率73.3%(22/30);实验组发现阳性患者29例,阳性检出率96.7%(29/30),阳性检出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敏感率100%、对照组敏感率84.6%。结论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对艾滋抗体检验中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较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检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筛查中第4代艾滋病毒检测试剂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中心2016年3月15日至2017年7月26日献血人员自愿咨询检测的1456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第3代艾滋病毒试剂及第4代艾滋病毒试剂检测。观察两组检测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第4代艾滋病毒检测试剂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100.00%、99.93%、99.93%,较第3代艾滋病毒检测试剂——敏感度100.00%、特异度99.51%、准确性99.52%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结论在血液筛查中,第4代艾滋病毒检测试剂应用价值较高,检测阳性概率较高,漏诊及误诊风险小。

  • 标签: 第4代 艾滋病病毒检测试剂 血液筛查
  • 简介:摘要通过阅读收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回顾了中医药对艾滋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的研究进展,整理了中医治疗艾滋机会性感染的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艾滋机会感染的优势和不足,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48例艾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螺旋CT对该48例患者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艾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57.6%。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26例;局限性病灶1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中叶9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5例。病灶结节影6例,单发类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2例,小片状融合实变影10例,网结状影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病变范围广;以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结节影常见。艾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肺部感染 螺旋 CT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流动人口成为了艾滋流行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对艾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的关注,在流动人口之中进行传播也成为了当前预防艾滋的一个难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流动人口中的艾滋问题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管理及检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将艾滋的扩散渠道进行彻底的控制。

  • 标签: 流动人口 艾滋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艾滋(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穴位注射治疗效果的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和降低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照组30例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T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P<0.01),HIV裁量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于合并有恶性肿瘤的艾滋患者,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表现为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的患者其CD4+T细胞计数改善幅度和HIV裁量控制幅度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 二十二碳六烯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征,识别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诊断艾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CD4+细胞计数均<50cells/ul,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为症状重、体征轻、病情进展快,易并发呼吸衰竭。116例患者中,好转100例(86.2%),死亡16例(13.8%)。结论尽早抗肺孢子菌治疗,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氧合下降,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是降低病死率关键。

  • 标签: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 病情特点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艾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80例艾滋病人,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采用HIV/AIDSQOL-46量表分别在3个时点(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HIV/AIDSQOL-46量表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表评分中3个维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两组量表评分及各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对提高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一般性感觉方面有显著优势。

  • 标签: 艾滋病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检测情况及效果,为提高艾滋检测率寻找新途径。方法选取2016.4~2017.5间于本疾控中心实施艾滋检测咨询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同期选取自愿进行艾滋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艾滋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92.31%)>(46.15%),(P<0.05)。此外,观察组HIV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16.67%)>(2.08%),(P<0.05)。结论疾控中心主动提供艾滋检测咨询,能够有效提高艾滋检出率,为疾病尽早干预和治疗提供保障作用。

  • 标签: 疾控中心 艾滋病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人员在进行艾滋检验时的自我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县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从事艾滋检验的24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安全防护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对两组人员在艾滋检验时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以及暴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人员在进行艾滋检验时的暴露率(21.07%)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人员(57.21%),而且观察组人员在相关知识掌握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上的评分也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对比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防护教育有助于帮助提升艾滋检验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5~2016年在XX地区人群对艾滋相关知识以及防控措施的了解,同时分析该地区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在XX地区随机抽取已年满18岁的学生、农民、社区居民以及校外青年等360人参与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探究本组参与者对艾滋防控知识的了解情况,并按照具体情况实施健康教育,比较本组参与者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对艾滋防控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参与研究的大部分人员对艾滋的防控知识和措施并不了解,而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健康教育后,本组参与人员对艾滋防控知识点的了解率相比治疗前显著提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员对艾滋并不了解,基于此为其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XX地区 艾滋病 防控知识 健康教育 应用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检验人员进行艾滋检验过程中自我安全防护方式。方法选取我市2016年6月~2017年7月40名艾滋检验人员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人员不开展安全防护教育,观察组人员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检验人员展开安全防护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值得在艾滋检验工作中广泛普及。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吸毒人群120例患者(在2016年11月14日至2017年11月14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全面性健康教育,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有60例。结果观察组自我保健意识(96.67%)、对服务态度满意度(100.00%)、坚持治疗率(98.33%)、艾滋发生率(1.67%)、愿意接受AIDS检测(98.33%)、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96.67%)、性生活使用避孕套(96.67%)、预防知识了解度(95.00%)、社会功能(98.62±1.12)分、物质生活(97.53±1.47)分、躯体功能(96.33±2.74)分、心理功能(95.28±2.1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性健康教育用于吸毒人群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预防艾滋的发生。

  • 标签: 吸毒人群 健康教育 预防 艾滋病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血透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3月84例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2例、心理护理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艾滋知识掌握评分、肺结核知识掌握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艾滋知识掌握评分、肺结核知识掌握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心理护理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其疾病认知和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检测情况及效果,为提高艾滋检测率寻找新途径。方法选取2016.4~2017.5间于本疾控中心实施艾滋检测咨询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同期选取自愿进行艾滋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艾滋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92.31%)>(46.15%),(P<0.05)。此外,观察组HIV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16.67%)>(2.08%),(P<0.05)。结论疾控中心主动提供艾滋检测咨询,能够有效提高艾滋检出率,为疾病尽早干预和治疗提供保障作用。

  • 标签: 疾控中心 艾滋病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