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病理操作技术中常见问题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2月这一时间段,强化对我院病理科工作人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和规范性,展开质量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回顾分析2014年06月~2015年09月,病理科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水平基础上,对比在质量管理前后,操作技术变化情况。结果在经过一年严格管理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管理后制片失败、制片错漏等现象发生率,同管理前相比,得到极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失败等,其他问题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在临床上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病理操作技术 常见问题 处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行一次深入研究,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到2015年6月份在我院进行分娩50名患者,通过对50名妇产科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妇产科护理中存在问题;结果妇产科护理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护理管理不到位、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忽略对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结论只要医护人员认识到妇产科护理中存在问题,增强责任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等,才能解决妇产科护理中出现问题,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同时制定相应改善措施。方法本院于2016年3月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改善措施,选取本科室2016年3月前收治70例患者常规组,其主要通过传统护理干预进行护理,选取本科室2016年3月后收治70例肝病患者实验组,其主要在传统护理工作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差错、投诉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改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护理差错发生、投诉率以及护患纠纷率,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和谐发展有重要帮助。

  • 标签: 肝病科 护理质量 不安全因素
  • 简介: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实施了整建制正规化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推动了教学科研工作。笔者就此作了一些回顾和总结,与大家商榷。

  • 标签: 整建制正规化 科研 教学 教育管理 军事医学院
  •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淡水资源有限,因此我国人均用水量较少,因此做好淡水资源质量保护是一项严峻工作,水是生命之源,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验有利于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同时还有利于及时发现水质污染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及时处理,以保障我国淡水资源不被污染和浪费,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卫生质量检测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其服务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家庭医生缺乏团队支持、居民对家庭医生认知与接受度不高,以及家庭医生培养制度不健全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现状,在研究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策。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问题 完善
  • 简介:摘要目的病理石蜡切片及HE染色,也就我们所说病理常规制片,这个工作是病理诊断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制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结果,从而影响该患者后期诊疗。方法对于医院来讲,病理诊断准确与否又与该医疗机构总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息息相关。因此病理病理切片质量坏坏是临床病理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基础,高质量病理切片能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减少病理诊断中差错发生1。病理切片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原因引起质量不佳,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每一个细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后面的工作造成影响2。结果例如固定不及时导致组织细胞溶解,取材不仔细造成细小病灶遗漏,脱水不彻底造成组织蜡块发软,染液不净造成各种背景污染等等。结论很多环节出现问题在后续工作中都是很难再得到纠正和补救,尤其第一步组织固定不佳导致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将主要针对HE常规切片背景及各种污染处理展开相关讨论,对各种潜在影响加以分析和注意,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控制制片质量。

  • 标签: 石蜡切片 HE染色 背景处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问题解决方法。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参与临床医学检验病患200例,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行临床血液学检验99例,临床化学100例,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96例,微生物学检验41例,制定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并严格实施;对照组采用行临床血液学检验100例,临床化学95例,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91例,微生物学检验48例,实施常规检查。结果实验组临床检验准确率是97.9%,对照组检验准确率90.9%,在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满意度达到98.3%,对照组则为91.7%,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消除纠纷起到了较大帮助。

  • 标签: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技术日臻成熟促使医疗设备和器械不断进步,新型、高端医疗设备引进、维修和管理也成为判断医院医疗水平一项重要标准。对设备实施维护管理,根据标准进行维护管理工作,不但能够让设备正常工作,还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周期。然而,当前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在辅助医疗与诊疗中应用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医疗器械 维修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效果观察。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患者共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例、实验组42例,经诊断均有输尿管结石症状并且采取手术治疗后出院携带双“J”管。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采用护理方式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护理方式常规护理,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存在,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患者采取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对比 输尿管结石 双&ldquo J&rdquo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SA已广泛应用在全身各部位血管和肿瘤检查和介入治疗,DSA检查是所有血管检查“金标准”,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必要信息参考,介入放射测量技术作为DSA后处理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凭借自身在测量精度与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成为DSA后处理测量主流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DSA技术优势,诊疗提供准确数据信息参考,文章从不同维度出发,对DSA技术原理进行厘清,在相关理论原则框架体系下,推动DSA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完善与发展,以满足临床医学介入诊疗使用要求,构建起现代化DSA后处理测量体系。

  • 标签: DSA 系统测量 测量技术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肝昏迷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40例无典型重症肝炎合并肝昏迷患者作为本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40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实验组采取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肝昏迷好转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好转率、肝昏迷好转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具备显著优势,数据达到统计学意义相关标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无明显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肝昏迷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症肝炎 肝昏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年龄、体质、置管环境、置管部位、留置深度、留置时间、维护、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者35例,感染率4.66%,CVC(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感染率4.83%,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1.21%;急诊置管感染率3.96%,择期置管感染率2.07%;恶性肿瘤患者置管感染率5.52%,其他患者置管感染率0.51%;病室内置管感染率4.67%,穿刺室内置管感染率1.37%.结论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与置管部位、置管时期、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各种静脉导管感染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感染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和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在临床检验中应用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100例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白细胞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WL、T1、T2、F1、F2、F3、WU七种,其中较为常见WL、T1、F1;异常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PL、PD、MP、DW四种,噪音干扰PL、PD出现主要原因,PL、PD出现频率很低。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过程中应该对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进行良好分析和理解,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从而将漏诊、误诊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临床检验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专科操作动手能力,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方法对2016年手术室139名实习护生分组抽查、现场查看、带教老师意见反馈等方法检查实习护生动手能力,找出存在问题。结果2017年实习护生专科操作动手能力良好以上仅占43.9%,在2017年实施整改措施后,良好以上占54.5%以上,实习护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带教老师只要肯用心带教,就可以让带教水平越来越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6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独立操作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四手操作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进行口腔修复患者修复时间、舒适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度(65.00%)低于实验组(90.00%),且两组之间对比修复时间及舒适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对口腔修复效果有着较高提升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口腔修复 四手操作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作者结合20多年《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工作经验,对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易出现几个误区,作了简明叙述,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这对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

  • 标签: 显微镜 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 检验技术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异常心电图临床发生率和表现形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门诊和病房就诊且接受心电图检查老年患者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充分休息后进行12导联心电图扫描,并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老年患者中317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百分率31.7%。60~79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最多,高达37.97,其次60~69年龄段患者,30.99%;80~90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最少,仅为22.5%。三个年龄段间比较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17例老年异常心电图患者中主要以T波改变、窦性心律不、ST段改变为主,分别占50.19%、35.96%和29.02%。。结论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且以以ST段改变、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定期心电图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

  • 标签: 老年患者 异常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和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在临床检验中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86例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白细胞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WL、T1、T2、F1、F2、F3、WU七种,其中较为常见WL、T1、F1;异常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有PL、PD、MP、DW四种,其中最不常见PL、PD,而PL、PD是出现噪音干扰主要原因。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过程中应该对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进行良好分析和理解,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从而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 标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